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达轴、蜗杆的压合组装设备,涉及压合设备领域,其包括组合机箱、上压合板和马达安装座,所述组合机箱内相对设置有压合导杆,所述上压合板套设于压合导杆上,所述马达安装座安装于组合机箱内且位于上压合板的下方;所述马达安装座包括上下一体成型的弧形定位块和承接块,所述弧形定位块上设有与马达圆弧侧面贴合的定位槽,所述承接块上设有蜗杆定位孔,所述定位槽和蜗杆定位孔同轴心设置,具有提升蜗杆轴与马达轴同轴度和配合精度、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达轴、蜗杆的压合组装设备
本技术涉及马达装配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马达轴、蜗杆的压合组装设备。
技术介绍
调光电机安装在汽车前大灯内,调光电机螺杆顶到大灯反光面外侧,工作时随着开关的调节,调光电机的螺杆进行伸缩运动,带动大灯反光面运动,调节反射光焦距的高低,从而达到调节大灯的效果。调光电机的动力装置是马达,马达通过蜗杆将动力传输给蜗轮,蜗轮再通过螺旋传动带动螺杆的伸缩,实现调节大灯的效果。马达轴与蜗杆内壁均为圆柱形,要实现传动,马达轴与蜗杆需为过盈配合,而过盈配合组装时需要通过压合的方式来实现。现有技术中的马达与蜗杆结构如图3所示,马达114与蜗杆124的压合多采用手工压合,手工压合的工具主要有条形手套、工作台、尼龙锤和老虎钳,工人左手带上条形手套捏住马达114,露出马达轴,右手使用老虎钳钳住蜗杆124,用蜗杆124套住马达轴,然后将马达114放置在工作台上,让马达114垂直于工作台,最后用尼龙锤敲击蜗杆124,把马达轴和蜗杆124压合完全。手工压合过程中难以保证蜗杆轴与马达轴的同心,马达轴与蜗杆轴容易倾斜而造成压合出来的蜗杆124弯曲或倾斜,配合精度低,影响成品质量。当马达轴与蜗杆轴没有同轴时,马达114在后期的运行中会出现摇摆,存在安全隐患,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轴、蜗杆的压合组装设备,具有蜗杆轴与马达轴同轴度和配合精度高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马达轴、蜗杆的压合组装设备,包括组合机箱、上压合板和马达安装座,所述组合机箱内相对设置有压合导杆,所述上压合板套设于压合导杆上,所述马达安装座安装于组合机箱内且位于上压合板的下方;所述马达安装座包括上下一体成型的弧形定位块和承接块,所述弧形定位块上设有与马达圆弧侧面贴合的定位槽,所述承接块上设有蜗杆定位孔,所述定位槽和蜗杆定位孔同轴心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和蜗杆定位孔同轴心,也即是马达轴和蜗杆同轴心,利用上压合板将二者压合后,实现了提高马达轴和蜗杆的同轴度的效果,进而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蜗杆定位孔内设有蜗杆定位杆,所述蜗杆定位杆一端延伸出蜗杆定位孔之上,另一端与蜗杆定位孔的孔底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蜗杆直接插放在蜗杆定位孔上,且因为下方设有压缩弹簧,当马达轴被压进蜗杆时,压缩弹簧被压缩并带动蜗杆定位杆缩回,给马达轴让位,使马达轴和蜗杆压合到位。蜗杆定位杆的设置使得蜗杆的放置简单快捷、效率高,压缩弹簧的设置保证了马达轴的压合到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的槽壁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磁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中的磁铁对马达产生吸附力,使马达定位在定位槽中不易滑落,磁铁吸附方便简单,提升了马达放置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马达轴和蜗杆的同轴度和定位精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压合板朝向马达安装座的一侧设有压合棒,所述上压合板上设有压合块,所述压合棒穿过上压合板固定连接于压合块中,所述压合块与上压合板通过螺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合棒和压合块固定,压合块和压合板固定,压合棒同时也穿过压合板,形成压合板和压合块对压合棒的两端定位,提升了压合板的稳定性,在压合棒进行压合工作时可更好的卸去载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组合机箱顶壁上沿竖直方向安装有双向气缸,所述双向气缸下活塞杆穿过组合机箱的顶壁并与压合块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备的压合工作安全可靠,并且传动作迅速、反应快、调节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向气缸的上活塞杆的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上设有与双向气缸的上活塞杆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定位螺母即可调整马达轴的压合深度,锁紧螺母与定位螺母相对面抵接形成对顶即可进行锁紧固定,保持调整好的压合深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马达安装座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压合棒的数量与马达安装座的数量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生产需要增加马达安装座和压合棒形成的压合工位,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组合机箱底壁远离马达安装座的一侧设有蜗杆存放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蜗杆存放方便,且与蜗杆定位杆距离很近,减小了放置行程,提升了蜗杆拿取的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蜗杆定位孔和定位槽以及压合棒的设置,蜗杆、马达轴和压合棒均同轴心,同轴度高,进而提升了压合精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2.通过双向气缸、压合板、压合块和压合棒的设置,压合棒的压合工作安全可靠、动作迅速且较为平衡,进一步保证了压合精度,且气压传动调节方便、反应较快。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用于体现马达轴、蜗杆、蜗杆定位孔和压缩弹簧之间的连接结构剖视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用于体现马达输出轴和蜗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马达安装座;11、弧形定位块;111、定位槽;112、安装孔;113、磁铁;114、马达;12、承接块;121、蜗杆定位孔;122、蜗杆定位杆;123、压缩弹簧;124、蜗杆;2、上压合板;21、压合棒;22、压合块;23、压合导杆;3、双向气缸;31、定位螺母;32、锁紧螺母;4、组合机箱;5、蜗杆存放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马达轴、蜗杆的压合组装设备,包括组合机箱4和组合机箱4顶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双向气缸3,组合机箱4底壁远离组合机箱4的方向设置有蜗杆存放盒5,组合机箱4底壁上设有马达安装座1和相对设置的压合导杆23。蜗杆存放盒5用来存放蜗杆124,位置靠近组合机箱4,方便拿取和放置。如图1和图2所示,马达安装座1由上下一体成型的弧形定位块11和承接块12组成,弧形定位块11上设有定位槽111,定位槽111用来定位马达114,其形状贴合马达114侧面;定位槽111内设有安装孔112,安装孔112内设有磁铁113,磁铁113对马达114产生吸附力,使马达114不易滑落且更加紧贴定位槽111,进一步提升定位精度;承接块12上设有蜗杆定位孔121,用来放置蜗杆124。蜗杆定位孔121中设有蜗杆定位杆122,蜗杆定位杆122与蜗杆定位孔121孔底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123,蜗杆124套在蜗杆定位杆122上,可提高蜗杆124和马达轴之间的同轴度。压缩弹簧123可伸缩,当马达轴被压进蜗杆124时,压缩弹簧123被压缩并带动蜗杆定位杆122缩回,给马达轴让位,使马达轴和蜗杆124压合到位。如图1所示,压合导杆23上套设有上压合板2,上压合板2上固定连接有压合块22,压合块22上固定连接有压合棒21,压合棒21穿过上压合板2。压合棒21为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轴、蜗杆的压合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机箱(4)、上压合板(2)和马达安装座(1),所述组合机箱(4)内相对设置有压合导杆(23),所述上压合板(2)套设于压合导杆(23)上,所述马达安装座(1)安装于组合机箱(4)内且位于上压合板(2)的下方;/n所述马达安装座(1)包括上下一体成型的弧形定位块(11)和承接块(12),所述弧形定位块(11)上设有与马达(114)圆弧侧面贴合的定位槽(111),所述承接块(12)上设有蜗杆定位孔(121),所述定位槽(111)和蜗杆定位孔(121)同轴心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轴、蜗杆的压合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机箱(4)、上压合板(2)和马达安装座(1),所述组合机箱(4)内相对设置有压合导杆(23),所述上压合板(2)套设于压合导杆(23)上,所述马达安装座(1)安装于组合机箱(4)内且位于上压合板(2)的下方;
所述马达安装座(1)包括上下一体成型的弧形定位块(11)和承接块(12),所述弧形定位块(11)上设有与马达(114)圆弧侧面贴合的定位槽(111),所述承接块(12)上设有蜗杆定位孔(121),所述定位槽(111)和蜗杆定位孔(121)同轴心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达轴、蜗杆的压合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定位孔(121)内设有蜗杆定位杆(122),所述蜗杆定位杆(122)一端延伸出蜗杆定位孔(121)之上,另一端与蜗杆定位孔(121)的孔底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1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达轴、蜗杆的压合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11)的槽壁上设有安装孔(112),所述安装孔(112)内设有磁铁(1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达轴、蜗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超,王宗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利特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