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加热煅烧炉汽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162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加热煅烧炉汽轴,包括焊接在汽轴上的出碱螺旋,位于炉体头部的进汽管、出汽管,在汽轴中后段外管的外部加有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煅烧炉汽轴因外部焊件多、焊接应力大所造成的汽轴开裂后内部带压蒸汽泄漏的问题。它运行效果好,生产效率高,技术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汽加热煅烧炉汽轴,属于纯碱生产中的大型设备蒸汽加热煅烧炉的关键部件。煅烧炉是纯碱工业的大型回转设备,汽轴是炉体的一部分,它随炉体一起转动。现有的汽轴中心部位为双层管结构,内外层管中间为螺旋叶片支撑,在内外管间螺旋向前盘绕内层内管流进加热用蒸汽,内外层管间流回冷凝水。外管外部满布焊接件。其不足之处是现有设备为承压部件,且结构复杂,焊接件及焊缝多,焊接应力大,易开裂,造成大量蒸汽泄漏。尽管可补焊,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焊缝处多次焊接后,母材组织破坏,造成停工停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汽轴外加套管,保证汽轴原外管所承受各种力减到最小,既使应力使套管开裂,汽轴原外管未遭破坏,蒸汽也不会外泄的蒸汽加热煅烧炉汽轴。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焊接在汽轴上的出碱螺旋,位于炉体头部的进汽管、出汽管,其结构要点是在汽轴在汽轴中后段外管的外部加有一层套管。它的作用是使大部分焊接应力作用到外套管上,并承担大部分带动转动部件的扭力,保证汽轴原外管所承受各种力减到最小。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煅烧炉汽轴因外部焊件多、焊接应力大所造成的汽轴开裂后内部带压蒸汽泄漏的问题。它运行效果好,生产效率高,技术结构简单。安装使用它对稳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附图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技术。本技术是纯碱工业使用的蒸汽加热煅烧炉中的汽轴,汽轴安装在炉体内,它随炉体一起转动。炉体的头部1有进汽管7、回水管6。本技术由汽轴内管8、汽轴外管5、套管3组成。汽轴内管8置于汽轴外管5内,汽轴外管5的外部加装套管3。套管3套装在汽轴外管5上。保温筒盖板4以及出碱螺旋2、档碱板9全部焊接在套管3上。这种设置的目的是使大部分焊接应力作用到外套上,并承担大部分转动部件的扭力,保证汽轴愿外管所承受的各种力减到最小。使用效果实施例唐山三友碱业公司2000年度月更换一台煅烧炉汽轴加套管的汽轴,使用到来月底未发生一次开裂及泄漏事故,对稳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权利要求一种蒸汽加热煅烧炉汽轴,包括焊接在汽轴上的出碱螺旋,位于炉体头部的进汽管、出汽管,其特征在于在汽轴中后段外管的外部加有套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加热煅烧炉汽轴,包括焊接在汽轴上的出碱螺旋,位于炉体头部的进汽管、出汽管,在汽轴中后段外管的外部加有套管。本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煅烧炉汽轴因外部焊件多、焊接应力大所造成的汽轴开裂后内部带压蒸汽泄漏的问题。它运行效果好,生产效率高,技术结构简单。文档编号F27B7/20GK2445271SQ00262280公开日2001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11日专利技术者张长松, 高志刚, 王春生, 陈炳谦, 吴国正, 王颖文, 宋志广, 申少年, 侯景琪 申请人: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汽加热煅烧炉汽轴,包括焊接在汽轴上的出碱螺旋,位于炉体头部的进汽管、出汽管,其特征在于:在汽轴中后段外管的外部加有套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松高志刚王春生陈炳谦吴国正王颖文宋志广申少年侯景琪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