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57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且反应釜主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主体的顶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有旋转电机安装座,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外侧的两边均连接有减震支撑装置,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前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内侧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滑条、滑槽、减震箱、连接板和减震弹簧,在旋转电机带动搅拌叶和搅拌杆高速转动且带动反应釜主体震动时,可有效为反应釜主体起到减震的作用,从而可以避免由于旋转电机引起的震动而影响反应釜的正常工作,从而提高了该反应釜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但是这些反应釜普遍存在电机在工作时会对反应釜产生震动而影响反应釜正常工作,且不能方便的清洗反应釜内部的问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且反应釜主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主体的顶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有旋转电机安装座,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外侧的两边均连接有减震支撑装置,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前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内侧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水管,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内壁的顶端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外侧等距离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座的顶端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水管的外侧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水管远离反应釜主体的一端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壁的底端安装有潜水泵,所述第二水管的外侧等距离安装有若干个喷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支撑装置包括减震箱,所述减震箱的底端连接有两个支撑架,所述减震箱的内侧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减震箱的内壁的底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减震箱的内壁的一侧等距离安装有若干个减震弹簧,所述连接板的底端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滑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条与滑槽的内侧相连接,所述连接板和减震箱通过滑条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一侧与减震箱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侧与连接板的一侧相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潜水泵和旋转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与潜水泵相连接,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水管的内部相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杆的顶端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滑条、滑槽、减震箱、连接板和减震弹簧,在旋转电机带动搅拌叶和搅拌杆高速转动且带动反应釜主体震动时,可有效为反应釜主体起到减震的作用,从而可以避免由于旋转电机引起的震动而影响反应釜的正常工作,从而提高了该反应釜的工作效率。2、通过水箱、第一水管、第二水管、潜水泵和喷头,在不需打开反应釜的情况下可以方便的清洗反应釜的内部,从而方便反应釜进行不同材料的加工作业,提高了该反应釜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中的反应釜主体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中的反应釜主体和第二水管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中的水箱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中的减震支撑装置的局部爆炸图;图6为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中的减震支撑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反应釜主体;2、减震支撑装置;3、进料口;4、旋转电机;5、旋转电机安装座;6、控制器;7、阀门;8、第一水管;9、水箱;10、出料口;11、喷头;12、第二水管;13、搅拌叶;14、搅拌杆;15、潜水泵;21、连接板;22、滑槽;23、减震箱;24、支撑架;25、减震弹簧;26、滑条。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1,反应釜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10,且反应釜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3,反应釜主体1的顶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有旋转电机安装座5,反应釜主体1的外侧的两边均连接有减震支撑装置2,反应釜主体1的前侧安装有控制器6,反应釜主体1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水管8,反应釜主体1的内侧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水管12,反应釜主体1的内壁的顶端连接有搅拌杆14,搅拌杆14的外侧等距离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13,旋转电机安装座5的顶端安装有旋转电机4,第一水管8的外侧设置有阀门7,第一水管8远离反应釜主体1的一端连接有水箱9,水箱9的内壁的底端安装有潜水泵15,第二水管12的外侧等距离安装有若干个喷头11。在图5和6中:减震支撑装置2包括减震箱23,减震箱23的底端连接有两个支撑架24,减震箱23的内侧连接有连接板21,减震箱23的内壁的底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滑槽22,减震箱23的内壁的一侧等距离安装有若干个减震弹簧25,连接板21的底端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滑条26,从而在旋转电机4带动搅拌叶13和搅拌杆14高速转动时,旋转电机4会带动反应釜主体1震动,此时,反应釜主体1外侧连接的连接板21可以在滑条26、滑槽22和减震弹簧25的作用下在减震箱23内小幅度的左右移动,从而到达为反应釜主体1减震的效果。在图6中:滑条26与滑槽22的内侧相连接,连接板21和减震箱23通过滑条26和滑槽22滑动连接,减震弹簧25的一侧与减震箱23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减震弹簧25的另一侧与连接板21的一侧相连接,从而连接板21可以在滑条26、滑槽22和减震弹簧25的作用下在减震箱23内小幅度的左右移动。在图1和4中:潜水泵15和旋转电机4均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从而控制器6可以控制潜水泵15和旋转电机4工作。在图3和4中:第一水管8的一端与潜水泵15相连接,第一水管8的另一端与第二水管12的内部相连接,从而当需清洗反应釜主体1内部以进行下次材料加工时,可以打开潜水泵15,潜水泵15将水箱9内的水通过第一水管8注入第二水管12内,并从喷头11喷晒在反应釜主体1的内部,从而将反应釜主体1、搅拌叶13和搅拌杆14清洗。在图2中:旋转电机4的输出轴与搅拌杆14的顶端相连接,从而旋转电机4的输出轴可以带动搅拌杆14和搅拌叶13对反应釜主体1内的高分子材料均匀的搅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使用该高分子材料反应釜时,将材料从进料口3注入反应釜主体1中,并打开旋转电机4,旋转电机4的输出轴带动搅拌杆14和搅拌叶13对反应釜主体1内的高分子材料均匀的搅拌,在旋转电机4带动搅拌叶13和搅拌杆14高速转动时,旋转电机4会带动反应釜主体1震动,此时,反应釜主体1外侧连接的连接板21在滑条26、滑槽22和减震弹簧25的作用下在减震箱23内小幅度的左右移动,从而到达为反应釜主体1减震的效果,当材料在反应釜主体1内加工完毕后,打开出料口10以将加工完毕的材料从反应釜主体1排出,当需清洗反应釜主体1内部以进行下次材料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10),且反应釜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3),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顶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有旋转电机安装座(5),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外侧的两边均连接有减震支撑装置(2),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前侧安装有控制器(6),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水管(8),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内侧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水管(12),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内壁的顶端连接有搅拌杆(14),所述搅拌杆(14)的外侧等距离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13),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座(5)的顶端安装有旋转电机(4),所述第一水管(8)的外侧设置有阀门(7),所述第一水管(8)远离反应釜主体(1)的一端连接有水箱(9),所述水箱(9)的内壁的底端安装有潜水泵(15),所述第二水管(12)的外侧等距离安装有若干个喷头(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10),且反应釜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3),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顶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有旋转电机安装座(5),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外侧的两边均连接有减震支撑装置(2),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前侧安装有控制器(6),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水管(8),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内侧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水管(12),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内壁的顶端连接有搅拌杆(14),所述搅拌杆(14)的外侧等距离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13),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座(5)的顶端安装有旋转电机(4),所述第一水管(8)的外侧设置有阀门(7),所述第一水管(8)远离反应釜主体(1)的一端连接有水箱(9),所述水箱(9)的内壁的底端安装有潜水泵(15),所述第二水管(12)的外侧等距离安装有若干个喷头(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支撑装置(2)包括减震箱(23),所述减震箱(23)的底端连接有两个支撑架(24),所述减震箱(2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峰张玉涛胡思聪胡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城蓝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