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锁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4938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锁紧机构,包括手柄、弹簧、调节杆、锁紧螺母、第一自锁组件和第二自锁组件,手柄套设在调节杆上;调节杆的上端设有限制手柄沿调节杆上移行程的限程组件,调节杆的下端设有连接结构,调节杆上设有第一螺纹,锁紧螺母旋在调节杆设有第一螺纹的部分上,弹簧设置在锁紧螺母与手柄之间,第一自锁组件设置在锁紧螺母与手柄之间,第二自锁组件设置在调节杆与手柄之间,手柄在沿调节杆进行下移和下移后再通过弹簧进行回位的过程中促使第一自锁组件和第二自锁组件交替的锁定和解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单手简单快捷操作,不用借助工具锁紧安全可靠,有些局限空间位置也能适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锁紧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锁紧机构。
技术介绍
市场上常见的锁紧机构为螺栓,其在连接产品时需要利用工具进行锁紧,对于空间较小的使用场景而言存在工具无法应用的情况,从而间接导致螺栓难以锁紧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锁紧机构,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快速锁紧机构,包括手柄、弹簧、调节杆、锁紧螺母、第一自锁组件和第二自锁组件,手柄套设在调节杆上,且可沿调节杆的轴向进行移动;调节杆的上端设有限制手柄沿调节杆上移行程的限程组件,调节杆的下端设有连接结构,调节杆上在手柄的下方设有第一螺纹,锁紧螺母旋在调节杆设有第一螺纹的部分上,弹簧设置在锁紧螺母与手柄之间,第一自锁组件设置在锁紧螺母与手柄之间,第二自锁组件设置在调节杆与手柄之间,第二自锁组件位于第一自锁组件的上方,手柄在沿调节杆进行下移过程中促使第一自锁组件和第二自锁组件分别锁定和解锁,手柄在沿调节杆下移后再通过弹簧进行回位的过程中促使第一自锁组件和第二自锁组件分别解锁和锁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单手简单快捷操作,不用借助工具,锁紧安全可靠,有些局限空间位置也能适用(只要能容下单手操作空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调节杆下端的第三螺纹,第三螺纹的旋向与第一螺纹的旋向相反。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在振动频率和受力较大的情况下,第三螺纹和第一螺纹共同形成正反向锁紧相对的力,能有效防止因振动松脱而失效,让安装后的效果更加稳定、可靠,减少维护检修的次数,提升了使用寿命,便于消除安装后的间隙。进一步,连接结构还包括旋在第三螺纹上的螺母。进一步,连接结构为设置在调节杆下端的挂钩;或,连接结构为设置在调节杆下端的圆环。采用上述进两步的有益效果是:能适用于对不同产品进行锁紧。进一步,手柄下端端部设有第一盲腔,第一盲腔的腔底与手柄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导通孔,调节杆依次穿过第一盲腔和导通孔。进一步,弹簧设置在第一盲腔内,且弹簧套在调节杆上,弹簧的两端分别抵着第一盲腔的腔底和锁紧螺母的上端。进一步,第一自锁组件包括设置在锁紧螺母上的第一导向槽,以及设置在第一盲腔的腔壁上、且与第一导向槽相匹配的第一导向块;第二自锁组件包括设置在导通孔的孔壁上的第二导向槽,以及设置在调节杆外圆周面上、且与第二导向槽相匹配的第二导向块,第二导向槽的长度等于导通孔的孔深;手柄沿调节杆进行下移的过程中促使第一导向块进入第一导向槽内,以及促使第二导向块脱离第二导向槽,以实现第一自锁组件的锁定和第二自锁组件的解锁;手柄沿调节杆下移后再通过弹簧进行回位的过程中促使第一导向块脱离第一导向槽,以及促使第二导向块进入第二导向槽内,以实现第一自锁组件的解锁和第二自锁组件的锁定。采用上述进三步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减轻整体重量,同时结构简单,整体稳定性好,能够有效的实现锁定和解锁。进一步,锁紧螺母的上端处在第一盲腔内,锁紧螺母上端的侧面向外凸伸,形成圆柱状的外延部,第一导向槽设置在外延部上。采用上述进三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提升锁紧螺母的稳定性。进一步,手柄上端端部设有第二盲腔,第二盲腔通过导通孔与第一盲腔相连通,限程组件处在第二盲腔内,限程组件为设有螺纹孔的盖帽,调节杆的上端设有第二螺纹,盖帽旋在调节杆上端设有第二螺纹的部分上。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实现对限程组件进行隐藏。进一步,手柄呈柱状结构,手柄的外圆周面上沿手柄的轴向方向设有多个凸棱。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施力旋动手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快速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快速锁紧机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快速锁紧机构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快速锁紧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剖视图;图6为不同连接结构的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不同连接结构的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快速锁紧机构的应用图一;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快速锁紧机构的应用图二;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快速锁紧机构的应用图三。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手柄,110、第一盲腔,120、导通孔,130、第二盲腔,140、凸棱,2、弹簧,3、调节杆,310、限程组件,320、连接结构,330、轴肩,331、第一螺纹,4、锁紧螺母,410、外延部,5、第一自锁组件,510、第一导向槽,520、第一导向块,6、第二自锁组件,610、第二导向槽,620、第二导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快速锁紧机构,包括手柄1、弹簧2、调节杆3、锁紧螺母4、第一自锁组件5和第二自锁组件6,手柄1套设在调节杆3上,且手柄1可沿调节杆3的轴向进行移动,调节杆3的上端设有限制手柄1沿调节杆3上移行程的限程组件310,调节杆3的下端设有与待应用该快速锁紧机构的产品或设备相匹配的连接结构320,调节杆3上设有第一螺纹331,锁紧螺母4旋在调节杆3设有第一螺纹331的部分上,弹簧2设置在锁紧螺母4与手柄1之间,第一自锁组件5设置在锁紧螺母4与手柄1之间,第二自锁组件6设置在调节杆3与手柄1之间,手柄1在沿调节杆3进行下移和下移后再通过弹簧2进行回位的过程中促使第一自锁组件5和第二自锁组件6交替的锁定和解锁。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对上述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具体如下:连接结构320为设置在调节杆3下端的第三螺纹,第三螺纹的旋向与第一螺纹331的旋向相反,例如,第三螺纹为左旋螺纹,那么第一螺纹331则为右旋螺纹,该连接结构320适用于滑动块滑动设置在型材上、且需要限位的产品或设备,具体如图8所示,另外,通常情况下,调节杆3下端面到限位块底面的高度由限位块底面到型材内部顶面之间的预留间隙来决定,一般大于预留间隙的0.2mm-0.5mm即可。手柄1下端端部设有第一盲腔110,第一盲腔110的腔底与手柄1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导通孔120,调节杆3依次穿过第一盲腔110和导通孔120,弹簧2设置在第一盲腔110内,且弹簧2套在调节杆3上,弹簧2的两端分别抵着第一盲腔110的腔底和锁紧螺母4的上端。第一自锁组件5包括设置在锁紧螺母4上的第一导向槽510,以及设置在第一盲腔110的腔壁上、且与第一导向槽510相匹配的第一导向块520,通常情况下,第一导向槽510的数量可以为1、2、3、4、5或6个等,图3、图4所示出的第一导向槽510的数量为6个,6个第一导向槽510等角度分布,那么对应的第一导向块520的数量也为6个。第二自锁组件6包括设置在导通孔120的孔壁上的第二导向槽610,以及设置在调节杆3外圆周面上、且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弹簧(2)、调节杆(3)、锁紧螺母(4)、第一自锁组件(5)和第二自锁组件(6),所述手柄(1)套设在所述调节杆(3)上,且可沿调节杆(3)的轴向进行移动;所述调节杆(3)的上端设有限制手柄(1)沿调节杆(3)上移行程的限程组件(310),所述调节杆(3)的下端设有连接结构(320),所述调节杆(3)上在手柄(1)的下方设有第一螺纹(331),所述锁紧螺母(4)旋在所述调节杆(3)设有第一螺纹(331)的部分上,所述弹簧(2)设置在所述锁紧螺母(4)与所述手柄(1)之间,所述第一自锁组件(5)设置在所述锁紧螺母(4)与所述手柄(1)之间,所述第二自锁组件(6)设置在所述调节杆(3)与所述手柄(1)之间,所述第二自锁组件(6)位于所述第一自锁组件(5)的上方,所述手柄(1)在沿所述调节杆(3)进行下移过程中促使所述第一自锁组件(5)和所述第二自锁组件(6)分别锁定和解锁,所述手柄(1)在沿所述调节杆(3)下移后再通过弹簧(2)进行回位的过程中促使所述第一自锁组件(5)和所述第二自锁组件(6)分别解锁和锁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弹簧(2)、调节杆(3)、锁紧螺母(4)、第一自锁组件(5)和第二自锁组件(6),所述手柄(1)套设在所述调节杆(3)上,且可沿调节杆(3)的轴向进行移动;所述调节杆(3)的上端设有限制手柄(1)沿调节杆(3)上移行程的限程组件(310),所述调节杆(3)的下端设有连接结构(320),所述调节杆(3)上在手柄(1)的下方设有第一螺纹(331),所述锁紧螺母(4)旋在所述调节杆(3)设有第一螺纹(331)的部分上,所述弹簧(2)设置在所述锁紧螺母(4)与所述手柄(1)之间,所述第一自锁组件(5)设置在所述锁紧螺母(4)与所述手柄(1)之间,所述第二自锁组件(6)设置在所述调节杆(3)与所述手柄(1)之间,所述第二自锁组件(6)位于所述第一自锁组件(5)的上方,所述手柄(1)在沿所述调节杆(3)进行下移过程中促使所述第一自锁组件(5)和所述第二自锁组件(6)分别锁定和解锁,所述手柄(1)在沿所述调节杆(3)下移后再通过弹簧(2)进行回位的过程中促使所述第一自锁组件(5)和所述第二自锁组件(6)分别解锁和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20)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杆(3)下端的第三螺纹,所述第三螺纹的旋向与所述第一螺纹(331)的旋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20)还包括旋在所述第三螺纹上的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20)为设置在所述调节杆(3)下端的挂钩;
或,所述连接结构(320)为设置在所述调节杆(3)下端的圆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快速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下端端部设有第一盲腔(110),所述第一盲腔(110)的腔底与所述手柄(1)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导通孔(120),所述调节杆(3)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盲腔(110)和所述导通孔(1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设置在所述第一盲腔(110)内,且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学文倪晓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