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包括一扇轮本体与至少一连通通道,该扇轮本体具有一轮毂及沿该轮毂周侧环设的复数叶片,该轮毂设有一顶部与一侧壁,该每一叶片的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分别形成一高压区与一低压区,该连通通道设有至少一位于该高压区的第一入口及至少一位于该低压区的第一出口,该第一入口与该第一出口分别为该连通通道的一第一、二端;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此设计,以有效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转子喷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尤指一种可达到降低噪音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5G、AI、IOT等技术提升,相关电资通讯设备的计算量与信息传输量大幅增加,此时设备内需要有更强大的散热能力,才能确保设备正常运作。在这些电资通讯设备内增加散热能力的方式通常是增加风扇数量、提升风扇转速或更改风扇设计来达成,但具有越高特性的风扇因流量与压力提升也往往产生出更高的噪音,“如何增加风扇散热特性又要降低噪音?”一直是目前业界研发设计者会遭遇到的最大瓶颈。现有的降噪方法主要为针对扇叶的涡流产生部位设计特定的结构或外加能量(如喷气设备)的方式去破坏该处涡流而改善噪音,其中以外加能量方式的话,主要是从框壁处对扇叶叶尖喷流能破坏叶尖涡流来达到降噪效果。现有技术美国专利US6244817是以外加喷气源进行喷流称为主动式喷流方法,就是在风扇的框壁上外加一喷气设备提供喷气源对该框壁内的叶片尖端喷流来抑制涡流,但是却延伸出另一问题,就是需要增加外接喷气源(即喷气设备)及需外加电源驱动,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如伺服器或通讯设备)内是无法额外放置一台喷气设备以导致无法执行,且因增加喷气设备使得成本也相对明显提高。此外,现有的喷流方法碍于风扇结构有转动件(即转子),使得连接外加喷气源的连通管是无法在转动件上实现,因而仅能将喷流孔设计于风扇的框壁上或非转动件上产生喷流。因此喷流降噪的方法受限于本身喷流位置的安排,能降低噪音的范围和效果相当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达到降低噪音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通过一喷流结构自体导入一风扇转子周围的气流而自然产生喷流来抑制风扇叶片涡流及降低成本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扇轮本体,具有一轮毂及沿该轮毂周侧环设的复数叶片,该轮毂设有一顶部与一由该顶部周缘轴向延伸的侧壁,且该每一叶片的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分别形成一高压区与一低压区;及至少一连通通道,设有至少一位于该高压区的第一入口及至少一位于该低压区的第一出口,该第一入口与该第一出口分别为该连通通道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中,该连通通道设于该轮毂的该侧壁内,该第一出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一上表面的该侧壁,该第一入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一下表面的该侧壁。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中,该第一出口位于靠近该侧壁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一侧相接处的上方。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中,该连通通道设有一连通该连通通道的第二入口,该第二入口为该连通通道的一第三端,该第二入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该下表面下方的该侧壁,且相邻对应该第一入口。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中,该第一出口位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中间位置上方处。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中,该第一出口的形状是沿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上表面形状设置在该侧壁,且该连通通道从该第一入口沿该轮毂的该侧壁向上延伸渐缩至该第一出口。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中,该连通通道由该轮毂延伸到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上所形成,该第一出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一上表面,该第一入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一下表面下方的该侧壁。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中,该连通通道从该第一入口沿该侧壁内向上延伸通过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内至该上表面的该第一出口。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中,该连通通道由该轮毂延伸到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上所形成,该每一叶片设有一叶片前缘与一叶片尾缘,该第一出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该叶片尾缘,该连通通道设有一连通该连通通道的第二入口,该第二入口为该连通通道的一第三端,并该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分别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该下表面下方的该侧壁,且该第一入口相邻该第二入口。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中,该连通通道设有一连通该连通通道的第二出口,该第二出口为该连通通道的一第三端,该第二出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该上表面,且邻近该第一出口。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中,该连通通道设有一连通该连通通道的第二出口,该第二出口为该连通通道的一第三端,该第二出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该上表面的该侧壁。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中,该第一出口、第二出口与该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的形状为一几何形状或不规则形状,该几何形状为长条状、扁平状、方形状、圆形状或三角形状。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中,该至少一连通通道为复数连通通道,该复数连通通道轴对称或非轴对称设置在对应该复数叶片的该侧壁,且该复数连通通道沿该轮毂周缘轴向或径向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的该侧壁。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中,该至少一连通通道为复数连通通道,该复数连通通道沿该轮毂周缘轴向或径向由该轮毂的该侧壁延伸到对应该复数叶片上所形成。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中,该连通通道由该轮毂延伸到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上所形成,该第一出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一叶片外侧缘,该第一入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一下表面下方的该侧壁,且该连通通道从该第一入口沿该侧壁内向上延伸通过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内至该叶片外侧缘的该第一出口。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中,该连通通道设有一连通该连通通道的第二出口,该第二出口为该连通通道的一第三端,该第二出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一上表面的该侧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风扇转子自体产生喷流抑制叶片的涡流,以有效达到降低噪音及降低成本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C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在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在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2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在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在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在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风扇组合示意图。图4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风扇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C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在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5D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在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5E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在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6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在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6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在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风扇转子喷流结构1;扇轮本体11;轮毂111;顶部1111;侧壁1112;顶端1112a;底端1112b;叶片113;上表面1131;下表面1132;叶片前缘1133;叶片尾缘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扇轮本体,具有一轮毂及沿该轮毂周侧环设的复数叶片,该轮毂设有一顶部与一由该顶部周缘轴向延伸的侧壁,且该每一叶片的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分别形成一高压区与一低压区;及/n至少一连通通道,设有至少一位于该高压区的第一入口及至少一位于该低压区的第一出口,该第一入口与该第一出口分别为该连通通道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扇轮本体,具有一轮毂及沿该轮毂周侧环设的复数叶片,该轮毂设有一顶部与一由该顶部周缘轴向延伸的侧壁,且该每一叶片的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分别形成一高压区与一低压区;及
至少一连通通道,设有至少一位于该高压区的第一入口及至少一位于该低压区的第一出口,该第一入口与该第一出口分别为该连通通道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通通道设于该轮毂的该侧壁内,该第一出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一上表面的该侧壁,该第一入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一下表面的该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出口位于靠近该侧壁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一侧相接处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通通道设有一连通该连通通道的第二入口,该第二入口为该连通通道的一第三端,该第二入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该下表面下方的该侧壁,且相邻对应该第一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出口位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中间位置上方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出口的形状是沿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上表面形状设置在该侧壁,且该连通通道从该第一入口沿该轮毂的该侧壁向上延伸渐缩至该第一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通通道由该轮毂延伸到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上所形成,该第一出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一上表面,该第一入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一下表面下方的该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通通道从该第一入口沿该侧壁内向上延伸通过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内至该上表面的该第一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转子喷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通通道由该轮毂延伸到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上所形成,该每一叶片设有一叶片前缘与一叶片尾缘,该第一出口设于对应该复数叶片其中一叶片的该叶片尾缘,该连通通道设有一连通该连通通道的第二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豪,陈佑慈,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