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染污水池恶臭废气处理系统,其包括第一碱吸收塔、氧化喷淋塔、第二碱吸收塔和引风机,所述第一碱吸收塔的出风口与氧化喷淋塔的进风口连接,氧化喷淋塔的出风口与第二碱吸收塔的进风口连接,第二碱吸收塔的出风口与引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废气处理系统基于化学吸收法的印染厂污水池恶臭废气处理方法,通过收集、碱洗、氧化、碱吸收等过程,将恶臭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充分去除,实现印染生产的绿色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染污水池恶臭废气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废气处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印染污水池恶臭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印染厂污水是以加工棉、麻、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丝绸为主的印染、毛织染整及丝绸厂等排出的废水。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不同,印染废水的水量和水质也不同。其中,印染厂废水水量较大,每印染加工1t纺织品耗水100~200t,其中80%~90%成为废水排出。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机盐等。印染厂污水在厌氧处理过程中硫酸根被硫酸根还原菌还原成为硫化氢,其中部分硫化氢以废气的形式释放,成为恶臭污染物。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物质除了硫化氢外还可能存在氨气、硫醇等有多种有机类恶臭气体,较难处理。其中废气成分复杂,单一工艺不能对复杂的废气成分全部处理或者处理效率低。因此开发新的易操作、投资运行成本低废气处理系统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处理效率,保证废气经环保设备处理过后长期稳定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氯碱行业废气处理系统。为了达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涉及一种印染污水池恶臭废气处理系统,其包括第一碱吸收塔、氧化喷淋塔、第二碱吸收塔和引风机,所述第一碱吸收塔的出风口与氧化喷淋塔的进风口连接,氧化喷淋塔的出风口与第二碱吸收塔的进风口连接,第二碱吸收塔的出风口与引风机的进风口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碱吸收塔包括第一塔体和多层第一填料吸附装置,所述的第一塔体顶部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塔体侧部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的第一填料吸附装置设于第一塔体内,第一填料吸附装置包括用于往第一塔体内喷洒液体的第一喷淋系统、第一填料层和用于支撑第一填料层的第一支撑板,第一喷淋系统设于第一填料层上方;最上层填料吸附装置的上方设有第一除雾装置;所述的第一塔体侧方设有第一循环水箱,第一循环水箱与第一塔体底部连通,第一喷淋系统通过循环泵与第一循环水箱连接,第一塔体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第一循环水箱中的喷淋液为3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将废气中硫化氢酸性物质吸收。优选地,所述的氧化喷淋塔包括第二塔体和多层第二填料吸附装置,所述的第二塔体顶部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塔体侧部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通过风管与第一出风口连接;所述的第二填料吸附装置设于第二塔体内,第二填料吸附装置包括用于往第二塔体内喷洒液体的第二喷淋系统、第二填料层和用于支撑第二填料层的第二支撑板,第二喷淋系统设于第二填料层上方;最上层第二填料吸附装置的上方设有第二除雾装置;所述的第二塔体侧方设有第二循环水箱,第二循环水箱与第二塔体底部连通,第二喷淋系统通过循环泵与第二循环水箱连接,第二塔体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污口,第二循环水箱中的喷淋液采用10%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作为氧化剂。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碱吸收塔包括第三塔体和多层第三填料吸附装置,所述的第三塔体顶部设有第三出风口,第三塔体侧部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的第三填料吸附装置设于第三塔体内,第三填料吸附装置包括用于往第三塔体内喷洒液体的第三喷淋系统、第三填料层和用于支撑第三填料层的第三支撑板,第三喷淋系统设于第三填料层上方;最上层第三填料吸附装置的上方设有第三除雾装置;所述的第三塔体侧方设有第三循环水箱,第三循环水箱与第三塔体底部连通,第三喷淋系统通过循环泵与第三循环水箱连接,第三塔体的底部设有第三排污口,第三循环水箱中的喷淋液采用3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废气中的酸溶性物质以及被氧化后生成的小分子有机酸。优选地,所述的引风机出风口与排风筒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塔体侧部设有多个第一视镜。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塔体侧部设有多个第二视镜。优选地,所述的第三塔体侧部设有多个第三视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的废气处理系统基于化学吸收法的印染厂污水池恶臭废气处理方法,通过收集、碱洗、氧化、碱吸收等过程,将恶臭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充分去除,实现印染生产的绿色化。2、本技术中的第一碱吸收塔、氧化喷淋塔和第二碱吸收塔通过循环泵循环使用喷淋液,吸收饱和后进入污水池调节池统一处理,节约资源,保证处理系统的高效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碱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氧化喷淋塔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碱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注说明:1-第一碱吸收塔;2-氧化喷淋塔;3-第二碱吸收塔;4-引风机;5-排风筒;6-风管;11-第一塔体;12-第一填料吸附装置;13-第一出风口;14-第一进风口;15-第一除雾装置;16-第一循环水箱;17-第一视镜;18-第一排污口;21-第二塔体;22-第二填料吸附装置;23-第二出风口;24-第二进风口;25-第二除雾装置;26-第二循环水箱;27-第二视镜;28-第二排污口;31-第三塔体;32-第三填料吸附装置;33-第三出风口;34-第三进风口;35-第三除雾装置;36-第三循环水箱;37-第三视镜;38-第三排污口;121-第一喷淋系统;122-第一填料层;123-第一支撑板;221-第二喷淋系统;222-第二填料层;223-第二支撑板;321-第三喷淋系统;322-第三填料层;323-第三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印染污水池恶臭废气处理系统,其包括第一碱吸收塔1、氧化喷淋塔2、第二碱吸收塔3和引风机4,所述第一碱吸收塔1的出风口与氧化喷淋塔2的进风口连接,氧化喷淋塔2的出风口与第二碱吸收塔3的进风口连接,第二碱吸收塔3的出风口与引风机4的进风口连接,引风机4的出风口与15m高的排风筒5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碱吸收塔1包括第一塔体11和两层第一填料吸附装置12,所述的第一塔体11顶部设有第一出风口13,第一塔体11侧部设有第一进风口14,所述的第一填料吸附装置12设于第一塔体11内,第一填料吸附装置12包括用于往第一塔体内喷洒液体的第一喷淋系统121、第一填料层122和用于支撑第一填料层122的第一支撑板123,第一喷淋系统121设于第一填料层122上方;上层填料吸附装置12的上方设有第一除雾装置15;所述的第一塔体11侧方设有第一循环水箱16,第一循环水箱16与第一塔体11底部连通,第一喷淋系统121通过循环泵与第一循环水箱16连接,第一塔体11的侧部设有多个第一视镜17,第一视镜17可用于实时监控第一塔体11内工作情况,保证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第一塔体11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18,第一循环水箱16中的喷淋液为3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将废气中硫化氢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染污水池恶臭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碱吸收塔、氧化喷淋塔、第二碱吸收塔和引风机,所述第一碱吸收塔的出风口与氧化喷淋塔的进风口连接,氧化喷淋塔的出风口与第二碱吸收塔的进风口连接,第二碱吸收塔的出风口与引风机的进风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染污水池恶臭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碱吸收塔、氧化喷淋塔、第二碱吸收塔和引风机,所述第一碱吸收塔的出风口与氧化喷淋塔的进风口连接,氧化喷淋塔的出风口与第二碱吸收塔的进风口连接,第二碱吸收塔的出风口与引风机的进风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污水池恶臭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碱吸收塔包括第一塔体和多层第一填料吸附装置,所述的第一塔体顶部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塔体侧部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的第一填料吸附装置设于第一塔体内,第一填料吸附装置包括用于往第一塔体内喷洒液体的第一喷淋系统、第一填料层和用于支撑第一填料层的第一支撑板,第一喷淋系统设于第一填料层上方;最上层填料吸附装置的上方设有第一除雾装置;所述的第一塔体侧方设有第一循环水箱,第一循环水箱与第一塔体底部连通,第一喷淋系统通过循环泵与第一循环水箱连接,第一塔体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污水池恶臭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喷淋塔包括第二塔体和多层第二填料吸附装置,所述的第二塔体顶部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塔体侧部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通过风管与第一出风口连接;所述的第二填料吸附装置设于第二塔体内,第二填料吸附装置包括用于往第二塔体内喷洒液体的第二喷淋系统、第二填料层和用于支撑第二填料层的第二支撑板,第二喷淋系统设于第二填料层上方;最上层第二填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康,葛东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洁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