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零排放的钠法烟气脱硫除尘处理装置,包括沿烟气流动方向设置的除尘器及脱硫塔,除尘器一路通过喷雾干燥塔和旋风分离器顺次连接至脱硫塔的烟气入口,另一路通过烟气换热器连接至脱硫塔的烟气入口;并且脱硫塔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换热器连接排气管道;其中,喷雾干燥塔的顶部设置便于高温烟气均匀进入的烟气分布器;脱硫塔包括在烟气入口下方的塔釜,在烟气入口上方至烟气出口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若干级烟气连通的喷淋区、除雾器;塔釜内设置氧化风分布器;塔釜内浆液通过排液管道连通至喷雾干燥塔的入口上方的雾化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节能、节水、废水零排放,降低运行成本,而且实现了废水烟气脱硫除尘超净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零排放的钠法烟气脱硫除尘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烟气湿法脱硫
,尤其涉及一种废水零排放的钠法烟气脱硫除尘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烟气湿法脱硫技术中,根据吸收剂的不同有钠法、钙法、氨法、镁法等,由于钠碱的反应活性最强,所以钠法脱硫是湿法脱硫中最稳定,效率最好的脱硫工艺,尤其适用于关键石油化工装置烟气的脱硫。但由于钠法脱硫产生浓盐废水,常规采用的浓缩结晶法浓盐水处理工艺不仅投资大,而且消耗大量的蒸汽,所以投资、运行成本高一直是钠碱法面临的瓶颈和难题。为改变这一现状,中国专利文献CN109607653A公开了一种废水零排放和脱硫烟气消白一体化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该方法采用高温烟气余热加热空气作为热风,再用热风喷雾干燥结晶浓盐水,经过收尘后,热风与脱硫后烟气混合,将脱硫后烟气由饱和烟气升温为过热烟气,消除白烟。但是该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空气与高温烟气进行间接换热后,再用热空气对废水进行喷雾干燥,蒸发水进入热空气的同时,会夹带少量的尘和盐进入热空气,正常再用此热空气与脱硫后烟气混合,对外排烟气升温,虽然喷雾干燥后的热空气经过布袋除尘器除尘,正常工况下,不会影响烟气达标排放,但如果除尘器滤袋发生破损泄露,会引起外排烟气尘超标;(2)引入热空气间接加热蒸发脱硫废水,蒸发水直接进入热空气,对降低烟气脱硫的水耗帮助不大;(3)需要增加空气的动力、换热设备投资和运行动力消耗。中国专利文献CN208269179U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用于电厂烟气超净排放和废水零排放的系统,包括干式电除尘器、低温湿式电除尘器、脱硫塔、喷雾干燥塔、空气烟气换热器、烟气降温换热器、烟气再热器、空气再热器、暖风器、布袋除尘收集装置、烟囱、第一增压风机、第二增压风机和循环泵;该系统耦合了烟气超净排放和消白烟的废水蒸发零排放系统,采用廉价的余热资源降低废水零排放系统能源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但其存在以下问题:(1)流程复杂,导致压降高,增加整体设备的动力消耗,也增加了换热设备的投资;(2)引入热空气间接加热蒸发废水,蒸发水直接进入热空气,对降低烟气脱硫的水耗帮助不大。为了改变现有处理技术的缺陷,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提供一种在结构简洁、操作简便的基础上节能、节水、降低运行成本且实现超净处理的钠法废水零排放脱硫除尘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在结构简洁、操作简便的基础上节能、节水、降低运行成本的废水零排放的钠法烟气脱硫除尘处理装置,通过该装置可实现废水烟气脱硫除尘超净排放。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废水零排放的钠法烟气脱硫除尘处理装置,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废水零排放的钠法烟气脱硫除尘处理装置,包括沿烟气流动方向在上、下游分别设置的除尘器及脱硫塔,所述除尘器一路通过喷雾干燥塔和旋风分离器顺次连接至脱硫塔的烟气入口,另一路通过烟气换热器连接至脱硫塔的烟气入口;并且所述脱硫塔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换热器连接排气管道;其中,所述喷雾干燥塔的顶部设置便于高温烟气均匀进入的烟气分布器;所述脱硫塔包括在烟气入口下方的塔釜,在烟气入口上方至烟气出口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若干级烟气连通的喷淋吸收区、除雾器;所述塔釜内设置氧化风分布器,用于将氧化空气均匀分布到塔釜浆液中对浆液进行充分氧化;所述塔釜外排浆液通过排液管道连通至喷雾干燥塔的入口上方的雾化器,用于对脱硫后的浆液喷雾干燥而气固分离。具体的,雾化浆液在喷雾干燥塔内被高温烟气干燥,固体盐颗粒落入喷雾干燥塔底部锥斗,高温烟气经蒸发水分降温后,顺次进入旋风分离器,分离其夹带的微小盐粒后,再进入脱硫塔脱硫。优选的,所述喷淋区包括由下及上的一级喷淋吸收区及二级喷淋吸收区,且所述一级喷淋吸收区的喷淋浆液浓度大于二级喷淋吸收区的喷淋浆液浓度。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喷淋吸收区包括设于烟气入口上方的一级喷淋层;所述二级喷淋吸收区包括设于一级喷淋层上方的二级喷淋层、位于二级喷淋层下侧的储液槽,所述储液槽固定在脱硫塔内、且储液槽的外径与脱硫塔的内径适配;所述脱硫塔内在除雾器与储液槽之间形成二级喷淋吸收区;并且,所述储液槽通过带二级循环泵的二级循环管道连接至二级喷淋层形成二级脱硫循环系统;所述脱硫塔内储液槽和塔釜底部之间形成一级喷淋吸收区;并且,所述塔釜内浆液通过带一级循环泵的一级循环管道连接至一级喷淋层形成一级脱硫循环系统。优选的,一级喷淋吸收区的空间内包含至少2层以上的一级喷淋层。优选的,二级喷淋吸收区的空间内包含1~3层二级喷淋层。进一步的,所述排液管道设置在一级脱硫循环系统中的一级循环管道上,用于连续定量外排浓盐废水。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喷淋层下方还设置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穿设于储液槽中,且所述通气管的入口与一级喷淋吸收区连通、出口位于二级喷淋吸收区。进一步的,所述储液槽内设置溢流降液管以控制储液槽液位,所述溢流降液管的末端悬伸至塔釜浆液中。利用本专利技术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提供一种废水零排放的钠法烟气脱硫除尘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高温烟气进入除尘器,经除尘后排出,除尘后的烟气分为两路:一路进入烟气换热器与脱硫后饱和烟气换热,降温后进入脱硫塔脱硫;另一路进入喷雾干燥塔的烟气分布器,经分布后进入喷雾干燥塔内对浓盐废水进行喷雾干燥,同时降温,经喷雾干燥塔降温增湿后的烟气,经旋风分离器气固分离后进入脱硫塔脱硫;S2、烟气进入脱硫塔后,先在一级喷淋吸收区与一级喷淋层喷淋下的高浓度浆液逆流接触,同步向塔釜内通入氧化风,浆液中亚硫酸钠被氧化为硫酸钠,脱除大部分硫后的烟气继续上行通过通气管进入二级喷淋吸收区,与二级喷淋层喷淋下的低浓度浆液逆流接触,进行深度脱硫,脱硫后烟气经除雾器除去其所夹带的游离水,进入烟气换热器与步骤S1中送入烟气换热器的高温烟气换热升温消白后,超净达标排放;同时,浆液中充分氧化脱硫后的浓盐废水连续定量外排,进入喷雾干燥塔的雾化器,经雾化后与步骤S1中进入喷雾干燥塔的高温烟气均匀混合,浓盐废水中的水被高温烟气蒸发后进入烟气,盐则变成固体颗粒一部分落入喷雾干燥塔底部、一部分被烟气夹带进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优选的,所述高温烟气进入换热器和干燥塔的流量比控制为1:(0.5~1.2)。优选的,所述一级喷淋层中:浆液的盐浓度控制在20%~30wt%,浆液的喷淋粒径控制在500μm以下,浆液的pH值控制在6.5~7.5;喷淋覆盖率控制在180~250%范围内。优选的,所述二级喷淋中:浆液的盐浓度控制在2wt%以下,浆液的喷淋粒径控制在500~1000μm,浆液的pH值控制在7;喷淋覆盖率控制在250%~300%范围内。优选的,所述除尘器采用气固分离精度为0.3~0.5μm的滤袋,控制除尘器出口烟气中的尘含量降低到5mg/Nm3以下。优选的,所述氧化风的压头控制在50~80KPa之间,过剩系数2~3。优选的,所述雾化器的入口压力控制为0.14~0.18MPa,使离心雾化器的雾化颗粒粒径在300~800μ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零排放的钠法烟气脱硫除尘处理装置,包括沿烟气流动方向在上、下游分别设置的除尘器及脱硫塔,其特征在于:/n所述除尘器一路通过喷雾干燥塔和旋风分离器顺次连接至脱硫塔的烟气入口,另一路通过烟气换热器连接至脱硫塔的烟气入口;并且所述脱硫塔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换热器连接排气管道;其中,所述喷雾干燥塔的顶部设置便于高温烟气均匀进入的烟气分布器;/n所述脱硫塔包括在烟气入口下方的塔釜,在烟气入口上方至烟气出口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若干级烟气连通的喷淋区、除雾器;所述塔釜内设置氧化风分布器,用于将氧化空气均匀分布到塔釜浆液中对浆液进行充分氧化;所述塔釜内浆液通过排液管道连通至喷雾干燥塔的入口上方的雾化器,用于对脱硫后的浆液喷雾干燥而气固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零排放的钠法烟气脱硫除尘处理装置,包括沿烟气流动方向在上、下游分别设置的除尘器及脱硫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尘器一路通过喷雾干燥塔和旋风分离器顺次连接至脱硫塔的烟气入口,另一路通过烟气换热器连接至脱硫塔的烟气入口;并且所述脱硫塔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换热器连接排气管道;其中,所述喷雾干燥塔的顶部设置便于高温烟气均匀进入的烟气分布器;
所述脱硫塔包括在烟气入口下方的塔釜,在烟气入口上方至烟气出口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若干级烟气连通的喷淋区、除雾器;所述塔釜内设置氧化风分布器,用于将氧化空气均匀分布到塔釜浆液中对浆液进行充分氧化;所述塔釜内浆液通过排液管道连通至喷雾干燥塔的入口上方的雾化器,用于对脱硫后的浆液喷雾干燥而气固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区包括由下及上的一级喷淋吸收区及二级喷淋吸收区,且所述一级喷淋吸收区的喷淋浆液浓度大于二级喷淋吸收区的喷淋浆液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喷淋吸收区包括设于烟气入口上方的一级喷淋层;
所述二级喷淋吸收区包括设于一级喷淋层上方的二级喷淋层、位于二级喷淋层下侧的储液槽,所述储液槽固定在脱硫塔内、且储液槽的外径与脱硫塔的内径适配;所述脱硫塔内在除雾器与储液槽之间形成二级喷淋吸收区;并且,所述储液槽通过带二级循环泵的二级循环管道连接至二级喷淋层形成二级脱硫循环系统;
所述脱硫塔内储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洪玺,张文军,杨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