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前端弧度的双套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252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前端弧度的双套引流管,包括套管管体、调节牵拉线绳、牵拉固定器,套管管体的底端固定连接调节牵拉线绳的一端,调节牵拉线绳的另一端穿过套管管体进入套管管体内并由套管管体的顶端管口引出;在牵拉调节牵拉线绳时套管管体底部能形成环形圈,呈环形圈后通过所述的牵拉固定器固定住调节牵拉线绳,牵拉固定器设置于套管管体上部的管壁上。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调节前端弧度的双套引流管在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包裹性坏死时,具有可调节前端大小与囊肿大小相匹配、固定可靠、可回收的特点,双套的设计即冲洗内管和引流外管相套接的组合形式,实现了对囊肿的冲洗与引流同时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前端弧度的双套引流管
本技术属于医学临床治疗器械
,具体地是涉及一种用于胰腺假性囊肿、包裹性坏死的可调节前端弧度的双套引流管。
技术介绍
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慢性胰腺炎、胰腺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只有三分之一的假性囊肿会自行吸收,一些特别是直径大于6cm的囊肿需要干预治疗以防止囊肿感染、破裂、出血,及胃肠道、胆道梗阻。胰腺包裹性坏死为纤维组织包绕的内含混合杂质和胰周炎性渗出的包裹,具有侵袭周围组织、侵蚀血管、导致感染的特点。近年来,随着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经超声内镜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胰腺包裹性坏死清创引流术,通过构建联通胃腔和囊肿的通道,实现囊肿液及坏死物的引流。其中对于囊腔内坏死较重的患者,通常会在引流的基础上经鼻向囊肿内置入体外冲洗管,以加快坏死物清楚速度,实现更好的疗效。但目前针对胰腺假性囊肿、包裹性坏死并没有专门的引流装置,在临床上多使用鼻胆管替代,但鼻胆管前段的弧度为固定大小,远小于一般囊肿,因此存在在囊肿内不易固定、与囊内容物接触面积小不易冲洗引流的缺点,此外鼻胆管仅有一个引流管道,不利于实现对囊肿的冲洗与引流同时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前端弧度的双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管体、调节牵拉线绳、牵拉固定器,所述的套管管体的底端固定连接调节牵拉线绳的一端,所述的调节牵拉线绳的另一端穿过套管管体进入套管管体内并由套管管体的顶端管口引出;在牵拉调节牵拉线绳时套管管体底部能形成环形圈,呈环形圈后通过所述的牵拉固定器固定住调节牵拉线绳,所述的牵拉固定器设置于套管管体上部的管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前端弧度的双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管体、调节牵拉线绳、牵拉固定器,所述的套管管体的底端固定连接调节牵拉线绳的一端,所述的调节牵拉线绳的另一端穿过套管管体进入套管管体内并由套管管体的顶端管口引出;在牵拉调节牵拉线绳时套管管体底部能形成环形圈,呈环形圈后通过所述的牵拉固定器固定住调节牵拉线绳,所述的牵拉固定器设置于套管管体上部的管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前端弧度的双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管体包括引流外管、冲洗内管,引流外管和冲洗内管的顶端均为开口端、底端均为封闭端,冲洗内管插接于引流外管内底部的圆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前端弧度的双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外管与冲洗内管之间设置有两管位置固定装置,所述的两管位置固定装置设置于引流外管与冲洗内管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前端弧度的双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管位置固定装置包括外管限位固定板、内管限位固定板,所述的外管限位固定板固定连接于引流外管内底部的圆槽上,所述的内管限位固定板固定连接于与外管限位固定板位置相对的冲洗内管外侧管壁上;所述的外管限位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的内管限位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销,所述的外管限位固定板与内管限位固定板之间通过固定销插入固定孔进行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前端弧度的双套引流管,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鑫赵凯越王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