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245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圈套器,上圈顶针,辅助上圈器,橡胶圈;引流管为若干种带有刻度的软管;圈套器为中空管状结构,其上设有套圈段,夹持段;套圈段用于套接扩大开口的橡胶圈,便于结扎;所述夹持段其圆柱面上开有凹槽,与内部中空结构形成通孔;夹持段的内径大于套圈段的内径;上圈顶针由连接头与锥形结构构成;连接头与套圈段可拆卸相连;辅助上圈器包括把持段与推进段;把持段为柱体结构,方便施力推进;推进段的下端有阻动圈,上端部与把持段固定相连。其优点表现在:具有多种规格,分别适用于不同病情,专用性及功能性强,材料耐用,便于结扎,且后续紧线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
技术介绍
肛瘘是外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大多数低位肛瘘可以通过切开或切除达到根治的目的。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其解剖学特点单纯切开会损伤肛门括约肌而引起肛门失禁。而挂线引流治疗不仅能保护肛门括约肌,并且术后瘢痕小、引流通畅,是复杂性肛瘘最传统最简便的手术方式之一。挂线引流治疗目前主要应用于复杂性肛瘘以及高位马蹄瘘短期引流,对于继发于克罗恩病以及AIDS的肛瘘的长期引流也尤为有效。目前普遍使用的挂线引流器材主要使用丝线、橡皮筋、导尿管等,专用性不强,器材的长度、粗细、材质、外形等并无统一的规格,器材的便利性、耐用性、患者适应度也无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一款专门针对肛瘘的挂线引流器材亟待研制以便临床使用。中国专利文献:CN202699204U公开了一种治疗肛瘘用自锁式结扎线,其包括锁扣和结扎线,其特征是:所述锁扣和结扎线一端联接在一起,所述锁扣上设有一个乒乓球拍形锁孔,所述结扎线是带有弹性的,所述结扎线上设有若干个圆形球。在进行手术时可顺瘘管置入所述结扎线与所述锁扣结成的环内,根据需要收紧所述结扎线即可。本专利文献有益效果是:术中放置简便,术后收紧所述结扎线操作简易,一个人即可轻松完成,用时少,患者痛苦小特点。该专利文献虽然使结扎操作简单化,但并没有提供适应不同病情的引流管,而且其在结扎线上设置圆形球,破坏了结扎显得顺滑度,极有可能导致患者不适,而且一旦小球滑脱,会导致结扎线不受控制的收缩,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造成危险隐患。中国专利文献:CN203424969U公开了一种便于收紧的肛瘘挂线,包括弹性带体和扣体,所述弹性带体的端部沿弹性带体的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有多个圆孔,所述扣体通过所述圆孔挂扣在弹性带体上用于将所述弹性带体的两端连接。使用时,只需将弹性带体的两端挂扣在扣体上即可,极大地缩短了肛瘘手术的时间。本专利文献提供的的肛瘘挂线还具有松紧调节方便以及弹性带体不易打滑的优点。另外,弹性带体端部的圆孔还方便探针的穿引。但并没有提供适应不同病情的引流管,而且在后续紧线操作时,依然需要解开圆孔挂扣,再进行紧线结扎操作,操作过程依然很繁琐。综上所述,亟需一种提供多种规格,分别适用于不同病情,专用性及功能性强,材料耐用,便于结扎,且后续紧线操作简便的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肛瘘挂线引流器材规格不一,专用性不强,结扎与后续紧线操作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多种规格,分别适用于不同病情,专用性及功能性强,材料耐用,便于结扎,且后续紧线操作简便的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圈套器,上圈顶针,辅助上圈器,若干橡胶圈;所述引流管为软管结构;所述圈套器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圈套器其上设有套圈段,夹持段;所述套圈段设在所述圈套器的端部,其外径比所述圈套器其外径小;所述夹持段设在所述圈套器其上的所述套圈段以外的位置,其外径比所述圈套器其外径大;所述夹持段其圆柱面上开有对称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其内部中空结构相通,在所述夹持段其上形成横向贯通的通孔;所述夹持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套圈段的内径;所述上圈顶针其一端设有连接头,另一端为锥形结构;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套圈段可拆卸相连;所述辅助上圈器包括把持段与推进段;所述把持段为柱体结构;所述推进段其下端设有阻动圈,其上端部与所述把持段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阻动圈突出于所述推进段外表面;所述橡胶圈为环状结构。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管含有多种规格,其直径至少包括2mm、3.5mm、5mm、7mm的引流管。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直径为2mm、3.5mm的所述引流管,其管体为实心圆柱状结构;直径为5mm、7mm的所述引流管,其管体为中空圆柱结构。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管其上设有刻度线。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管采用医用乳胶材料制成。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头为圆柱体,其外径与所述套圈段的内径一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套圈段配合相连。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圈套器与所述上圈顶针采用医用塑料制成;所述橡胶圈其内孔径小,采用高弹性医用橡胶材料制成。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进段为四根正交布置的互不相连的条形体,其开口大小可调节,末端设有椎尖。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圈顶针其另一端还可为十字锥形结构,对应的,所述推进段为开有十字槽的柱体结构,十字槽与十字锥形结构相适配。本技术优点在于:1、本技术中的圈套器可以利用上圈顶针套装橡胶圈,再将橡胶圈转移至引流管,完成结扎,有效的避免了橡胶圈的弹性及尺寸对结扎的影响,而且使用橡胶圈结扎固定引流管也解决了目前用传统的丝线打结容易掉线散开以及操作麻烦的问题,亦方便了后续紧线的操作流程。2、本技术包括有不同规格直径的引流管,使临床上可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规格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刻度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挂线情况及紧线程度,使传统挂线治疗操作规范化,而且可以估算瘘道的实时长度。3、所述引流管采用医用乳胶材料制成,患者对于乳胶材质的适应度高,使用此引流管可以减轻患者挂线期间的痛苦,其管状结构更有利于瘘道内的渗液排除。4、本技术设有辅助上圈器,其上设有推进段与把持段,所述把持段可以方便施力推进,所述推进段配合上圈顶针使其可以更方便的扩张橡胶圈的开口,推进段上的阻动圈可以有效的防止橡胶圈上移,以保证橡胶圈可以顺利地推入套圈段,解决了橡胶圈内孔径小,弹性大,不易进行套环操作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各部件剖切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所述若干种规格的引流管立体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所述圈套器立体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所述上圈顶针立体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所述辅助上圈器立体示意图。附图6是本技术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除引流管外各部件立体剖切示意图。附图7是本技术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所述橡胶圈套接圈套器初始效果示意图。附图8是本技术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结扎操作效果示意图。附图9是本技术另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所述橡胶圈套接圈套器过程示意图。附图10是本技术又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所述圈套器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圈套器,上圈顶针,辅助上圈器,若干橡胶圈;所述引流管为软管结构;所述圈套器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圈套器其上设有套圈段,夹持段;所述套圈段设在所述圈套器的端部,其外径比所述圈套器其外径小;所述夹持段设在所述圈套器其上的所述套圈段以外的位置,其外径比所述圈套器其外径大;所述夹持段其圆柱面上开有对称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其内部中空结构相通,在所述夹持段其上形成横向贯通的通孔;所述夹持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套圈段的内径;所述上圈顶针其一端设有连接头,另一端为锥形结构;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套圈段可拆卸相连;所述辅助上圈器包括把持段与推进段;所述把持段为柱体结构;所述推进段其下端设有阻动圈,其上端部与所述把持段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阻动圈突出于所述推进段外表面;所述橡胶圈为环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圈套器,上圈顶针,辅助上圈器,若干橡胶圈;所述引流管为软管结构;所述圈套器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圈套器其上设有套圈段,夹持段;所述套圈段设在所述圈套器的端部,其外径比所述圈套器其外径小;所述夹持段设在所述圈套器其上的所述套圈段以外的位置,其外径比所述圈套器其外径大;所述夹持段其圆柱面上开有对称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其内部中空结构相通,在所述夹持段其上形成横向贯通的通孔;所述夹持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套圈段的内径;所述上圈顶针其一端设有连接头,另一端为锥形结构;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套圈段可拆卸相连;所述辅助上圈器包括把持段与推进段;所述把持段为柱体结构;所述推进段其下端设有阻动圈,其上端部与所述把持段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阻动圈突出于所述推进段外表面;所述橡胶圈为环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含有多种规格,其直径至少包括2mm、3.5mm、5mm、7mm的引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结扎、计量的肛瘘挂线引流管,其特征在于,直径为2mm、3.5mm的所述引流管,其管体为实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静怡汪庆明赵文俊杨达成邹琪琦徐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