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防回弹引流管。该种防漏、防回弹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它还包括漏斗罩、橡胶圈、固定密封机构,漏斗罩呈漏斗形且锥尖朝上设置,漏斗罩上端开口处设置有挡圈,挡圈呈圆环形,挡圈内圈滑动设置于引流管本体外圈,挡圈下端面安装有固定密封机构,固定密封机构用于实现漏斗罩上端与引流管之间稳定且密封的连接关系,橡胶圈外形与漏斗罩下端面外形相配皮,橡胶圈固定于漏斗罩下端面。通过固定密封机构以及橡胶圈实现了防渗漏以及防回弹的功能,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以,并且减小了切口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防回弹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引流管。
技术介绍
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现在市面上的很多引流管没有防渗漏及防回弹保护功能,该类引流管在使用中,如果发生渗漏问题,容易导致切口感染,从而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同时引流管回弹牵拉固定线,还会导致固定处伤口疼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渗漏及防回弹的引流管。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防漏、防回弹引流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防回弹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它还包括漏斗罩、橡胶圈、固定密封机构,所述漏斗罩呈漏斗形且锥尖朝上设置,所述漏斗罩上端开口处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呈圆环形,所述挡圈内圈滑动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外圈,所述挡圈下端面安装有所述固定密封机构,所述固定密封机构用于实现所述漏斗罩上端与所述引流管之间稳定且密封的连接关系,所述橡胶圈外形与所述漏斗罩下端面外形相配皮,所述橡胶圈固定于所述漏斗罩下端面;所述固定密封机构包括调节单元、转动板、密封单元,所述密封单元设置于所述漏斗罩内部,所述密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块和一个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为弹性件,所述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上端固定于所述挡圈下端面,所述第一密封块与第二密封块呈圆弧形且他们的内弧面半径相等,所述第一密封块两端端部的外弧面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槽底面为与第一密封块内弧面同圆心的圆弧面,所述第二密封块两端端部的内弧面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槽底面为与第二密封块内弧面同圆心的圆弧面,所述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的槽底面的半径相同,所述第一通槽的部分槽底面与第二通槽的部分槽底面贴合,所述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配对使用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块与第二密封块形成的密封单元环绕于所述引流管本体外侧,每个所述第一密封块、第二密封块都配对设置有一个所述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位于所述漏斗罩内部,所述转动板设置于所述密封单元外侧,所述转动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挡圈下端面,所述转动板用于推动对应的所述第一密封块或者第二密封块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密封块以及者第二密封块转动上端与所述引流管本体外表面贴合,每个所述转动板都对应设置有一套所述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安装于所述漏斗罩,所述调节单元用于调节所述转动板转动角度。本技术工作时,将漏斗罩下端压于患者引流口皮肤处,通过患者皮肤变形与橡胶圈变形实现漏斗罩下端的密封,通过调节单元使得转动板朝向密封单元转动,密封单元紧抱引流管实现漏斗罩上端的密封与定位,当需要换药时,通过调节单元使得密封单元不再紧抱引流管,将漏斗罩从患者皮肤分离,进行换药工作,然后再通过调节单元使得密封单元紧抱引流管,实现漏斗罩的重新定位与密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密封固定机构以及橡胶圈实现了防渗漏以及防回弹的功能,减小了患者的痛苦,并且降低了切口感染的风险。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地:所述漏斗罩内壁对应于所述转动板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开设有孔体,所述孔体为通孔且分为两段,该两段分别为螺纹孔段与光孔段,所述螺纹孔段与漏斗罩外表面连通,所述光孔段与凸台端面连通,所述孔体中设置有所述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调节螺栓、滑柱,所述调节螺栓一端与所述螺纹孔段螺纹连接,另一端伸出于所述漏斗罩外侧,所述滑柱中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光孔段,所述滑柱一端端面与所述调节螺栓端面贴合,另一端面与所述转动板板面贴合。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调节螺栓实现密封单元相对于引流管的固定与密封,方便人工操作。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栓为蝶形螺栓。进一步地:所述滑柱与所述光孔段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光孔段开设有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密封圈槽中。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密封圈提高了滑柱与光孔段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板与所述挡圈之间设置有扭簧,通过扭簧实现转动板的转动连接。本步的有益效果:扭簧可以使转动板复位,方便密封单元与引流管的脱离。进一步地:所述漏斗罩下端外壁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与所述漏斗罩内部联通,所述排液管的管口插接有防漏栓。本步的有益效果:排液管用于排出溢入漏斗罩内的液体,防漏栓用于放置漏斗罩内的液体漏出。进一步地:所述挡圈、漏斗罩、排液管、凸台一体成型。本步的有益效果:一体成型提高了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转动板下端朝向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密封块或者第二密封块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朝向所述密封单元的端面为圆弧形。进一步地:它还包括至少一层粘接条,所述粘接条设置于所述橡胶圈下端面,所述粘接条用于将所述漏斗罩下端面粘贴于患者的皮肤。本步的有益效果:粘接条进一步起到了漏斗罩与患者切口皮肤处的密封与固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沿C-C的剖视图。其中,1引流管本体,2漏斗罩,201挡圈,202排液管,203防漏栓,204凸台,205螺纹孔段,206光孔段,3橡胶圈,4固定密封机构,401转动板,402第一密封块,403第二密封块,404第一通槽,405第二通槽,406扭簧,407推板,408调节螺栓,409滑柱,410密封圈,411密封圈槽,5粘接条,6隔离条,601辅揭角,7防护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防回弹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漏斗罩、橡胶圈、固定密封机构,所述漏斗罩呈漏斗形且锥尖朝上设置,所述漏斗罩上端开口处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呈圆环形,所述挡圈内圈滑动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外圈,所述挡圈下端面安装有所述固定密封机构,所述固定密封机构用于实现所述漏斗罩上端与所述引流管之间稳定且密封的连接关系,所述橡胶圈外形与所述漏斗罩下端面外形相配皮,所述橡胶圈固定于所述漏斗罩下端面;/n所述固定密封机构包括调节单元、转动板、密封单元,所述密封单元设置于所述漏斗罩内部,所述密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块和一个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为弹性件,所述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上端固定于所述挡圈下端面,所述第一密封块与第二密封块呈圆弧形且他们的内弧面半径相等,所述第一密封块两端端部的外弧面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槽底面为与第一密封块内弧面同圆心的圆弧面,所述第二密封块两端端部的内弧面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槽底面为与第二密封块内弧面同圆心的圆弧面,所述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的槽底面的半径相同,所述第一通槽的部分槽底面与第二通槽的部分槽底面贴合,所述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配对使用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块与第二密封块形成的密封单元环绕于所述引流管本体外侧,每个所述第一密封块、第二密封块都配对设置有一个所述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位于所述漏斗罩内部,所述转动板设置于所述密封单元外侧,所述转动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挡圈下端面,所述转动板用于推动对应的所述第一密封块或者第二密封块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密封块以及者第二密封块转动上端与所述引流管本体外表面贴合,每个所述转动板都对应设置有一套所述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安装于所述漏斗罩,所述调节单元用于调节所述转动板转动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防回弹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漏斗罩、橡胶圈、固定密封机构,所述漏斗罩呈漏斗形且锥尖朝上设置,所述漏斗罩上端开口处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呈圆环形,所述挡圈内圈滑动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外圈,所述挡圈下端面安装有所述固定密封机构,所述固定密封机构用于实现所述漏斗罩上端与所述引流管之间稳定且密封的连接关系,所述橡胶圈外形与所述漏斗罩下端面外形相配皮,所述橡胶圈固定于所述漏斗罩下端面;
所述固定密封机构包括调节单元、转动板、密封单元,所述密封单元设置于所述漏斗罩内部,所述密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块和一个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为弹性件,所述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上端固定于所述挡圈下端面,所述第一密封块与第二密封块呈圆弧形且他们的内弧面半径相等,所述第一密封块两端端部的外弧面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槽底面为与第一密封块内弧面同圆心的圆弧面,所述第二密封块两端端部的内弧面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槽底面为与第二密封块内弧面同圆心的圆弧面,所述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的槽底面的半径相同,所述第一通槽的部分槽底面与第二通槽的部分槽底面贴合,所述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配对使用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块与第二密封块形成的密封单元环绕于所述引流管本体外侧,每个所述第一密封块、第二密封块都配对设置有一个所述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位于所述漏斗罩内部,所述转动板设置于所述密封单元外侧,所述转动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挡圈下端面,所述转动板用于推动对应的所述第一密封块或者第二密封块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密封块以及者第二密封块转动上端与所述引流管本体外表面贴合,每个所述转动板都对应设置有一套所述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安装于所述漏斗罩,所述调节单元用于调节所述转动板转动角度。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丽,陈应柱,张俊,崔莹,董伦,张垒,魏民,
申请(专利权)人:陈应柱,王海丽,张俊,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