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临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管插管的固定装置,包理括套管和牙垫,所述套管用于加固口腔处与呼吸机之间的气管插管,防止其出现打折阻塞的现象;所述牙垫用于防止患者牙齿咬合导致口腔处气管插管出现打折阻塞,牙垫上的挡齿板边缘设有穿绳孔,用于使用绳子对牙垫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套管和牙垫固定口腔处至呼吸机之间的气管插管,既可以有效防止口腔处气管插管的打折阻塞,又可以有效防止口腔至呼吸机之间气管插管的打折阻塞,改变了现在牙垫仅对口腔处气管插管固定的现象,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事故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心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插管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临床医疗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气管插管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临床医疗中常会采用气管插管,其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为治疗呼吸骤停、气道阻塞、缺氧或通气不足等提供良好条件。由于气管插管要从患者口腔通过,而气管插管又具有一定的柔软性,为了避免患者牙齿咬合时导致气管插管阻塞,常会常用在确定插管成功后,将牙垫置于患者的上下门齿之间,用胶布将气管插管和牙垫固定,并用胶布将气管插管固定在患者的面颊部。这种固定方式主要依靠胶布拉扯皮肤,容易使患者产生不适,尤其是在意识模糊的情况下,患者基于条件反射很容易用手去触摸或者撕扯胶布,导致气管插管松脱、错位;另外胶布透气性不好,会引起一些患者皮肤过敏。申请号:201621178414.4,公开的一种一次性气管导管固定牙垫,申请号201720423328.3,公开的一种防止气管导管打折的牙垫装置,都是在牙垫主体的一侧用连接件连接有弧形固定件,气管导管套入弧形固定件中,他们虽然避免了气管插管与牙垫之间的胶布连接,但其在使用时仍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对牙垫固定,以防止气管插管在口腔中移动。而且他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只注重口腔处气管插管防阻塞设置,为忽略了在患者体位发生变化(比如翻身、扭头或半坐)时,口腔至呼吸机之间气管插管也容易出现阻塞。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插管的固定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管插管的固定装置,包括:套管,其两端分别为远口腔端和近口腔端,所述套管的侧壁上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贯穿所述远口腔端和近口腔端的端面;所述近口腔端设有多个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对称分布在开口的两侧;牙垫,其包括上垫体、下垫体、连接杆和挡齿板;所述上垫体和下垫体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组合成牙垫本体;所述牙垫本体的中部设有腔体,用于将所述套管固定在牙垫本体上;所述上垫体和下垫体的对应位置还设有与所述连接杆形状大小相匹配的滑槽,用于插入所述连接杆;所述牙垫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设有挡齿板,所述挡齿板的板面与所述牙垫本体的前端面齐平;所述挡齿板的边缘开还设有穿绳孔。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片为4个,与所述开口呈“井”字形;所述套管固定在牙垫本体上时,所述定位片包裹于所述腔体内。定位片可以防止上、下垫体的前后、左右移动产生间隙,对患者口腔造成伤害。作为优选,所述上垫体和下垫体互对称,医护人员不再区分上垫体和下垫体,方便使用,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的横切面呈“工”字形。作为优选,所述上垫体和下垫体相连接的面上分别设有2个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横切面呈“T”字形,位置相对应的所述连接槽组成所述滑槽。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槽的长度小于所述牙垫本体的长度,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滑槽的入口处设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连接槽的长度设计可以防止连接杆由于意外原因进入口腔,对患者造成伤害,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魔术贴的设计可以防止连接杆从滑槽中滑出,还可以为连接杆插入或拔出滑槽提供着力点。作为优选,所述开口的两侧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扣,增加套管与气管插管连接的紧密性,防止气管插管从套管中脱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套管和牙垫固定口腔处至呼吸机之间的气管插管,既可以有效防止口腔处气管插管的打折阻塞,又可以有效防止口腔至呼吸机之间气管插管的打折阻塞,改变了现有牙垫仅对口腔处气管插管固定的现象,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事故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2)本技术牙垫的上垫体和下垫体可以连接与分离,可以实现快速的将套管固定在牙垫的中或从牙垫中取出,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牙垫上设置的挡齿板通过其上设置的穿绳孔可以实现对牙垫的固定,避免了使用胶布对牙垫固定的现象,提高了患者口腔清洁度和患者的舒适度。(3)本技术通过连接杆和滑槽实现了上垫体和下垫体的连接与分离,设计比较新颖,且容易实现。同时上垫体和下垫体在连接时也较为紧密,可以避免连接处出现间隙,对口腔造成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套管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牙垫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上垫体或下垫体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连接杆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套管,11-远口腔端,12-近口腔端,121-定位片,13-开口,14-卡扣,2-牙垫,21-上垫体,22-下垫体,23-连接杆,24-挡齿板,241-穿绳孔,25-腔体,26-滑槽,261-连接槽,27-魔术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附图1-4所示,一种气管插管的固定装置,包括:套管1,其两端分别为远口腔端11和近口腔端12,套管1的侧壁上设有一开口13,开口13贯穿远口腔端11和近口腔端12的端面;近口腔端12设有4个定位片121,定位片121对称分布在开口13的两侧,与开口13呈“井”字形;开口13的两侧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扣14,以增加套管1与气管插管连接的紧密性,防止气管插管从套管1中脱出;牙垫2,其包括上垫体21、下垫体22、横切面呈“工”字形的连接杆23和挡齿板24;上垫体21和下垫体22通过连接杆23连接组合成牙垫本体;牙垫本体的中部设有腔体25,用于将套管1固定在牙垫本体上;上垫体21和下垫体22相连接的面上分别设有2个连接槽261,连接槽261的横切面呈“T”字形,位置相对应的连接槽261组成滑槽26,用插入连接杆23;连接槽261的长度小于牙垫本体的长度,在连接杆23的一端和滑槽26的入口处设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27,连接槽261的长度设计可以防止连接杆23由于意外原因进入口腔,对患者造成伤害,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魔术贴27的设计可以防止连接杆23从滑槽26中滑出,还可以为连接杆23插入或拔出滑槽26提供着力点;牙垫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设有挡齿板24,挡齿板24的板面与牙垫本体的前端面齐平;挡齿板24的边缘开还设有穿绳孔241;另外,为了可以防止上垫体21、下垫体22前后、左右移动产生间隙,对患者口腔造成伤害,套管1固定在牙垫本体上时,定位片121包裹于腔体25内。为了使医护人员不再区分上垫体21和下垫体22,方便使用,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上垫体21和下垫体22互对称。使用方法为:气管插管插入口腔后,先将口腔处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管插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管,其两端分别为远口腔端和近口腔端,所述套管的侧壁上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贯穿所述远口腔端和近口腔端的端面;所述近口腔端设有多个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对称分布在开口的两侧;/n牙垫,其包括上垫体、下垫体、连接杆和挡齿板;所述上垫体和下垫体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组合成牙垫本体;所述牙垫本体的中部设有腔体,用于将所述套管固定在牙垫本体上;所述上垫体和下垫体的对应位置还设有与所述连接杆形状大小相匹配的滑槽,用于插入所述连接杆;所述牙垫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设有挡齿板,所述挡齿板的板面与所述牙垫本体的前端面齐平;所述挡齿板的边缘开还设有穿绳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插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其两端分别为远口腔端和近口腔端,所述套管的侧壁上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贯穿所述远口腔端和近口腔端的端面;所述近口腔端设有多个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对称分布在开口的两侧;
牙垫,其包括上垫体、下垫体、连接杆和挡齿板;所述上垫体和下垫体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组合成牙垫本体;所述牙垫本体的中部设有腔体,用于将所述套管固定在牙垫本体上;所述上垫体和下垫体的对应位置还设有与所述连接杆形状大小相匹配的滑槽,用于插入所述连接杆;所述牙垫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设有挡齿板,所述挡齿板的板面与所述牙垫本体的前端面齐平;所述挡齿板的边缘开还设有穿绳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插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为4个,与所述开口呈“井”字形;所述套管固定在牙垫本体上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媛,吴昊,张森雄,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