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加热液相法管道化连续化生产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加热液相法管道化连续化生产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是一类分子内有碳酸酯基团、分子链端部有羟基的多元醇。二氧化碳(CO2)与环氧化合物调节共聚法为CO2与环氧化物共聚反应时加入链转移剂,通过控制反应的链转移来控制产物的分子量的方法。有研究证明含20wt%CO2的CO2基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的制备过程较传统聚醚多元醇的制备过程可减少11-19%温室气体的排放及13-16%能量的消耗,故而,CO2与环氧化物调节共聚法应用前景广,工业价值高。目前,生产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亟需解决,首先是提高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中碳酸酯单元含量,其次是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的产品的分子量分布在合适的范围内,使得聚合物分子量多分散性指数(PDI)有较低值,尤其是需要减少聚合产物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的拖尾现象,再次是解决在实际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生产中的放大效应。首先,在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中碳酸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加热液相法管道化连续化生产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的方法,/n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将包括环氧化合物、催化剂、链转移剂的原料以一定比例进入预混罐内混合均匀后,泵入管道化反应器内,所述管道化反应器包括反应段组和冷却段组,反应段组置于所述管道化反应器的入口端,所述冷却段组置于所述管道化反应器的出口端;/n(2)将二氧化碳预热至50-120℃后,从管道化反应器的入口泵入,使得所述管道化反应器加压至1-15MPa;/n(3)所述原料在管道化反应器内混合成反应液,加热至70-150℃,使得在所述催化剂存在下,链转移剂、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在所述管道化反应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加热液相法管道化连续化生产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包括环氧化合物、催化剂、链转移剂的原料以一定比例进入预混罐内混合均匀后,泵入管道化反应器内,所述管道化反应器包括反应段组和冷却段组,反应段组置于所述管道化反应器的入口端,所述冷却段组置于所述管道化反应器的出口端;
(2)将二氧化碳预热至50-120℃后,从管道化反应器的入口泵入,使得所述管道化反应器加压至1-15MPa;
(3)所述原料在管道化反应器内混合成反应液,加热至70-150℃,使得在所述催化剂存在下,链转移剂、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在所述管道化反应器中接触,从而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包含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的聚合反应产物物流;
(4)步骤(3)的所述聚合反应产物物流部分或全部流经所述冷却段组,分离出部分的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形成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产品物流后,剩余的聚合反应产物物流循环至步骤(1);
其中,所述催化剂为由锌和钴的水溶性金属盐在水溶性溶剂中反应得到锌-钴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合成时由混合酸改性,所述混合酸包含至少一种有机酸和至少一种水溶性无机酸,所述催化剂中的锌和钴元素的摩尔比为1:5~5:1,优选1:4~4:1,更优选1:3~3:1,更优选1:2~2:1,所述锌的水溶性金属盐选自氯化锌、溴化锌、碘化锌、硫酸锌、醋酸锌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所述钴的水溶性金属盐选自六氰合钴(III)酸钠、六氰合钴(III)酸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反应段组向所述管道化反应器内补加预热至50~120℃的环氧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的聚合反应产物物流预热至70~150℃后,再循环至步骤(1)。
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反应段组向所述管道化反应器内补加预热至50~120℃的二氧化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君,毛红兵,罗铭,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普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