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暖箱
本技术涉及暖箱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生儿暖箱。
技术介绍
新生儿从母体出生后,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气温的变化大,新生儿很不适应,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新生儿容易受凉得病;另外由于新生儿出生后,因胎盘循环中断,大量红细胞破坏,体内胆红素生成并增多,而新生儿摄入不足,胆红素排泄差,从而导致黄疸发生,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会危及生命,导致新生儿死亡;常常需要放入暖箱内保温;然后传统的新生儿暖箱存在着需要医护人员一只手将新生儿抱着,另外一只手掀起箱盖后,再将新手儿放入到暖箱内,然后在盖上箱盖,使得医护人员操作不方便,另外,也存在着暖箱移动不够方便,且移动时缓冲减震效果不好,不利于新生儿生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新生儿暖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生儿暖箱,其具有便于医务人员抱出或放置新生儿和方便移动,且移动过程中减震效果良好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生儿暖箱,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生儿暖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柱(3)、箱体(4)、箱盖(5)、床垫(19)、升降组件以及移动组件;/n所述底座(1)通过所述支柱(3)与所述箱体(4)连接;所述箱体(4)内设置有所述床垫(19);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1)内部;所述箱体(4)通过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箱盖(5)连接;/n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10)、连杆(11)、螺杆(12)、第二固定块(13)、驱动装置和滑块(18);驱动装置安装在箱体(4)的外壁上;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螺杆(12)连接;箱体(4)两侧的侧壁上并列设置有两组第二固定块(13);螺杆(12)依次穿过两组第二固定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暖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柱(3)、箱体(4)、箱盖(5)、床垫(19)、升降组件以及移动组件;
所述底座(1)通过所述支柱(3)与所述箱体(4)连接;所述箱体(4)内设置有所述床垫(19);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1)内部;所述箱体(4)通过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箱盖(5)连接;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10)、连杆(11)、螺杆(12)、第二固定块(13)、驱动装置和滑块(18);驱动装置安装在箱体(4)的外壁上;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螺杆(12)连接;箱体(4)两侧的侧壁上并列设置有两组第二固定块(13);螺杆(12)依次穿过两组第二固定块(13),并与第二固定块(13)转动连接;螺杆(12)上设置有相反的螺纹,螺杆(1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滑块(18);箱盖(5)两侧的侧壁上并列设置有第一固定块(10);连杆(1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块(10)活动连接,连杆(11)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块(13)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双轴电机(14)、转轴(15)、主动锥齿轮(16)和从动锥齿轮(17);所述双轴电机(14)安装在箱体(4)的外壁上,且双轴电机(14)的输出端与转轴(15)连接;所述转轴(15)远离双轴电机(14)的一端与主动锥齿轮(16)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16)与从动锥齿轮(17)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17)与螺杆(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滚轮(2)、液压缸(20)、移动箱(21)、弹性件、U型框(24)、第二弹簧(25)、连接杆(26)、连接板(27)、支腿(28)和第三弹簧(29);所述液压缸(20)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顶面上,且液压缸(20)的输出端与移动箱(21)连接,所述移动箱(21)为中空结构,且与底座(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箱(21)的内部顶面上安装有弹性件;弹性件的底端与连接板(27)连接;所述移动箱(21)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安装U型框(24);所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