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暖箱,包括底座、支柱、箱体、箱盖、床垫、升降组件和移动组件;箱体两侧的侧壁上并列设置有两组第二固定块;螺杆依次穿过两组第二固定块,并与第二固定块转动连接;螺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滑块;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块活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块活动连接;移动箱的内部顶面上安装有弹性件;弹性件的底端与连接板连接;U型框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支腿穿过移动箱,并与移动箱滑动连接;第三弹簧的一端与移动箱的底部连接,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板连接;限位板上设置有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医务人员抱出或放置新生儿和方便移动,且移动过程中减震效果良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暖箱
本技术涉及暖箱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生儿暖箱。
技术介绍
新生儿从母体出生后,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气温的变化大,新生儿很不适应,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新生儿容易受凉得病;另外由于新生儿出生后,因胎盘循环中断,大量红细胞破坏,体内胆红素生成并增多,而新生儿摄入不足,胆红素排泄差,从而导致黄疸发生,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会危及生命,导致新生儿死亡;常常需要放入暖箱内保温;然后传统的新生儿暖箱存在着需要医护人员一只手将新生儿抱着,另外一只手掀起箱盖后,再将新手儿放入到暖箱内,然后在盖上箱盖,使得医护人员操作不方便,另外,也存在着暖箱移动不够方便,且移动时缓冲减震效果不好,不利于新生儿生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新生儿暖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生儿暖箱,其具有便于医务人员抱出或放置新生儿和方便移动,且移动过程中减震效果良好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生儿暖箱,包括底座、支柱、箱体、箱盖、床垫、升降组件以及移动组件;所述底座通过所述支柱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所述床垫;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内部;所述箱体通过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箱盖连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连杆、螺杆、第二固定块、驱动装置和滑块;驱动装置安装在箱体的外壁上;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螺杆连接;箱体两侧的侧壁上并列设置有两组第二固定块;螺杆依次穿过两组第二固定块,并与第二固定块转动连接;螺杆上设置有相反的螺纹,螺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滑块;箱盖两侧的侧壁上并列设置有第一固定块;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块活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块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驱动装置工作,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使得滑块相向或相离运动,然后再通过连杆实现箱盖的开启和闭合工作,使得医护人员在放置或抱出新生儿时,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操作;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双轴电机、转轴、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双轴电机安装在箱体的外壁上,且双轴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转轴远离双轴电机的一端与主动锥齿轮连接;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从动锥齿轮与螺杆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双轴电机正反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动通过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带动螺杆进行转动,进而实现螺杆进行正反转动,以至于使得箱盖进行升降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滚轮、液压缸、移动箱、弹性件、U型框、第二弹簧、连接杆、连接板、支腿和第三弹簧;液压缸安装在底座的底部顶面上,且液压缸的输出端与移动箱连接,移动箱为中空结构,且与底座的内壁滑动连接;移动箱的内部顶面上安装有弹性件;弹性件的底端与连接板连接;移动箱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安装U型框;U型框内设置有第二弹簧;连接杆为折线结构,且连接杆的一端延伸至U型框的内部,并与第二弹簧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板活动连接;连接板的底面设置有四组支腿;支腿穿过移动箱,并与移动箱滑动连接;支腿的底端安装有限位板,且支腿的外壁上套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一端与移动箱的底部连接,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板连接;限位板上设置有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液压缸的工作,带动移动箱的下降,使得滚轮与地面接触即可,使得箱体便可进行移动,同理,然后再通过控制液压缸工作,使得滚轮收缩到底座内,实现暖箱的固定,且在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三弹簧和U型框内的第二弹簧配合工作,可以使得暖箱在移动过程中,实现很好的缓冲减震效果。进一步地,弹性件包括伸缩杆和第一弹簧;伸缩杆的顶端与移动箱的内部顶面连接,伸缩杆的底端与连接板连接;伸缩杆的外壁上套接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顶端与移动箱的内部顶面连接,第一弹簧的底端与连接板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伸缩杆和第一弹簧,使得箱体在移动过程中压缩第一弹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暖箱整体的缓冲减震效果。进一步地,箱体的外壁上连接有把手,且把手上设置有防滑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把手,方便医护人员推动暖箱,另外,通过防滑套可以增加手与把手的摩擦,使得更加方便推动暖箱。进一步地,箱体与箱盖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弹性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弹性垫使得箱盖在升降过程中,与箱体实现弹性接触,对箱体和箱盖起到缓冲保护作用,且使得箱体和箱盖的连接处更加密闭。进一步地,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通风孔,通风孔内安装有过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风孔,使得暖箱内的新生儿可以与外界空气进而呼吸,并通过设置过滤层,可以对外界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进一步地,箱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开关按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开关按钮,可以使得在需要对箱盖进行升降和对箱体进行移动时,只需点击控制开关按钮便可完成操作。进一步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摩擦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摩擦垫,增大底座与底面的摩擦系数,使得底座与底面固定的更加稳定。进一步地,箱体的外壁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为上端开口的U型结构;且第一固定块、螺杆、第二固定块、驱动装置和滑块均位于防护罩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护罩,可以将升降组件与外界分离,防止升降组件的工作时,以免医护人员与其接触,而使得医护人员受伤。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控制驱动装置工作,带动螺杆正反转动,螺杆转动使得滑块沿着螺杆进行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运动,从而通过连杆使得箱盖可以进行升降运动,进而实现箱盖的开启和闭合工作,因此,在医护人员在放置或抱出新生儿时,只需要通过控制驱动装置工作便可,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操作;(2)当需要推动箱体时,通过控制液压缸的工作,带动移动箱的下降,使得滚轮与地面接触即可,且在箱体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三弹簧可以沿着竖直方向进行减震和U型框内的第二弹簧可以沿着水平方向进行减震,可以使得箱体在移动过程中,实现很好的缓冲减震效果,当无需推动箱体时,通过控制液压缸的工作,带动移动箱的上升,使得滚轮收缩到底座内,使得底座与底面接触即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生儿暖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生儿暖箱中箱体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生儿暖箱中底座内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滚轮;3、支柱;4、箱体;5、箱盖;6、密封垫;7、把手;8、防滑套;9、通风孔;10、第一固定块;11、连杆;12、螺杆;13、第二固定块;14、双轴电机;15、转轴;16、主动锥齿轮;17、从动锥齿轮;18、滑块;19、床垫;20、液压缸;21、移动箱;22、第一弹簧;23、伸缩杆;24、U型框;25、第二弹簧;26、连接杆;27、连接板;28、支腿;29、第三弹簧;30、限位板;31、控制开关按钮;32、防护罩。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生儿暖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柱(3)、箱体(4)、箱盖(5)、床垫(19)、升降组件以及移动组件;/n所述底座(1)通过所述支柱(3)与所述箱体(4)连接;所述箱体(4)内设置有所述床垫(19);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1)内部;所述箱体(4)通过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箱盖(5)连接;/n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10)、连杆(11)、螺杆(12)、第二固定块(13)、驱动装置和滑块(18);驱动装置安装在箱体(4)的外壁上;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螺杆(12)连接;箱体(4)两侧的侧壁上并列设置有两组第二固定块(13);螺杆(12)依次穿过两组第二固定块(13),并与第二固定块(13)转动连接;螺杆(12)上设置有相反的螺纹,螺杆(1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滑块(18);箱盖(5)两侧的侧壁上并列设置有第一固定块(10);连杆(1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块(10)活动连接,连杆(11)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块(13)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暖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柱(3)、箱体(4)、箱盖(5)、床垫(19)、升降组件以及移动组件;
所述底座(1)通过所述支柱(3)与所述箱体(4)连接;所述箱体(4)内设置有所述床垫(19);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1)内部;所述箱体(4)通过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箱盖(5)连接;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10)、连杆(11)、螺杆(12)、第二固定块(13)、驱动装置和滑块(18);驱动装置安装在箱体(4)的外壁上;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螺杆(12)连接;箱体(4)两侧的侧壁上并列设置有两组第二固定块(13);螺杆(12)依次穿过两组第二固定块(13),并与第二固定块(13)转动连接;螺杆(12)上设置有相反的螺纹,螺杆(1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滑块(18);箱盖(5)两侧的侧壁上并列设置有第一固定块(10);连杆(1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块(10)活动连接,连杆(11)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块(13)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双轴电机(14)、转轴(15)、主动锥齿轮(16)和从动锥齿轮(17);所述双轴电机(14)安装在箱体(4)的外壁上,且双轴电机(14)的输出端与转轴(15)连接;所述转轴(15)远离双轴电机(14)的一端与主动锥齿轮(16)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16)与从动锥齿轮(17)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17)与螺杆(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滚轮(2)、液压缸(20)、移动箱(21)、弹性件、U型框(24)、第二弹簧(25)、连接杆(26)、连接板(27)、支腿(28)和第三弹簧(29);所述液压缸(20)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顶面上,且液压缸(20)的输出端与移动箱(21)连接,所述移动箱(21)为中空结构,且与底座(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箱(21)的内部顶面上安装有弹性件;弹性件的底端与连接板(27)连接;所述移动箱(21)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安装U型框(2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