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渣水泥回转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51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石渣水泥回转窑,包括窑筒体、窑头罩、由数组托轮和轮带构成的支承装置、双传动装置、窑中喂灰装置和窑内热交换装置等,该窑筒体的长径(内径)比为32.6,该回转窑还设有用来控制窑筒体及轮带的上下窜动的液压挡轮装置和窑头密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泥回转窑不仅能满足以电石渣为主要原料的需要,保证水泥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能延长支承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投资和能耗。(*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以电石渣为原料的水泥回转窑。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使用的水泥回转窑为干法短窑和湿法长窑,它们都是以石灰石为原料,湿法长窑是以石灰石生料浆作主要原料,含有较多的水分,预热、分解过程较长,因石灰石的分解温度为800~900℃,故湿法长窑的长径(内径)比最大,为36-40,故设备投资较大,而电石渣的分解温度只有550~650℃,预热和分解过程较短,故湿法长窑不能满足以电石渣为主要原料的需要,会造成设备投资浪费,且生产效率和成品质量均不理想;干法短窑是以干石灰石作主要原料,窑外带预热分解装置,故干法短窑的长径比较小,为15-18,而电石渣含有一定的水分,需经过预热、干燥、分解和煅烧四个过程,其分解温度也与石灰石不一致,若干法窑原料中电石渣含量超过原料总量的15~20%,其预热器将发生严重堵塞,无法正常生产,故干法短窑也不能满足以电石渣为主要原料煅烧水泥熟料的需要,无法保证水泥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宜以电石渣为主要原料的水泥回转窑,能保证水泥的产量和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石渣水泥回转窑,包括窑筒体、窑头罩、由数组托轮和轮带构成的支承装置、双传动装置、窑中喂灰装置和窑内热交换装置等,窑筒体的长径(内径)比为32.6,上下限差为15%。。由电石渣制备水泥,需经过预热、干燥、分解和煅烧四个过程,采用上述特定长径比32.6的窑筒体,规定了窑筒体的基本结构尺寸,这一结构经运行证明,与上述四个工艺过程匹配得很好,非常适合以电石渣为主要原料的水泥回转窑,当生料从窑尾喂入即进入回转窑的预热带,这里气流温度150℃,物料温度55℃,物料随回转窑的旋转及链条的拖刮,不断由高端向低端运动,在链幕热交换装置和热气流的作用下,物料温度迅速升高,大量水分蒸发并向低端移动。当物料进入烧成带时,在1450℃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硅酸盐物质,然后将其冷却至1100℃---1200℃,从窑头卸入冷却机再进一步急剧冷却。采用此长径比的水泥回转窑,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功效,保证水泥的产量和质量并节省投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窑筒体的至少两个轮带的侧面分别设有一套液压挡轮装置,每套液压挡轮装置包括位于窑筒体下的液压挡轮、与液压挡轮立轴相连接的液压缸、与液压缸通过油管相连的液压泵站,通过此液压挡轮装置,用来控制窑筒体及轮带的上下窜动,使轮带和托轮磨损均匀,延长支承装置的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窑头罩内、外侧分别设有机械迷宫式密封装置和组合式耐热钢片密封装置,所述机械迷宫式密封装置为分别固定在窑头罩内的、一块以上的固定挡圈和套装在窑头罩内的窑筒体上的、一块以上的活动挡圈,固定挡圈和活动挡圈相互交叉遮挡,形成迷宫式通道;所述组合式耐热钢片密封装置为数块依次部分重叠的耐热钢片,每块耐热钢片的一端紧贴在窑头罩外的窑筒体上,将窑筒体整圈包覆,另一端固定窑头罩上,可防止外面冷空气从窑头罩泄露,减少能耗。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水泥回转窑不仅能满足以电石渣为主要原料的需要,保证水泥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能延长支承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能耗。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挡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窑头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石渣水泥回转窑,包括窑筒体1、窑头罩2、由六组托轮3和轮带4构成的支承装置、双传动装置、窑中喂灰装置和窑内热交换装置等,此皆为现有技术,窑筒体1的长径(内径)比为32.6,上下限差为15%,以满足以电石渣为主要原料的需要,在窑筒体1的第四、五组轮带的侧面设有两套液压挡轮装置11,由图2所示,每套液压挡轮装置11包括位于轮带下的挡轮5、位于挡轮下并与挡轮立轴相连接的液压缸6、与液压缸6通过油管相连的液压泵站7,由图3所示,在窑头罩2内、外侧分别设有机械迷宫式密封装置和组合式耐热钢片密封装置,所述机械迷宫式密封装置为分别固定在窑头罩2内的一块固定挡圈8和套装在窑头罩内的窑筒体1上的一块活动挡圈9,固定挡圈8和活动挡圈9相互交叉遮挡,形成迷宫式通道;所述组合式耐热钢片密封装置为数块依次部分重叠的耐热钢片10,每块耐热钢片的一端紧贴在窑头罩2外的窑筒体1上,将窑筒体整圈包覆,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窑头罩2上。权利要求1.一种电石渣水泥回转窑,包括窑筒体、窑头罩、由数组托轮和轮带构成的支承装置、双传动装置、窑中喂灰装置和窑内热交换装置等,其特征在于窑筒体的长度与内径之比为32.6,上下限差为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石渣水泥回转窑,其特征在于在窑筒体靠近中央位置的两轮带侧面分别设有一套液压挡轮装置,每套液压挡轮装置包括位于窑筒体下的液压挡轮、与液压挡轮立轴相连接的液压缸、与液压缸通过油管相连的液压泵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石渣水泥回转窑,其特征在于在窑头罩内、外侧分别设有机械迷宫式密封装置和组合式耐热钢片密封装置,所述机械迷宫式密封装置为分别固定在窑头罩内的、一块以上的固定挡圈和套装在窑头罩内的窑筒体上的、一块以上的活动挡圈,固定挡圈和活动挡圈相互交叉遮挡,形成迷宫式通道;所述组合式耐热钢片密封装置为数块依次部分重叠的耐热钢片,每块耐热钢片的一端紧贴在窑头罩外的窑筒体上,将窑筒体整圈包覆,另一端固定窑头罩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石渣水泥回转窑,包括窑筒体、窑头罩、由数组托轮和轮带构成的支承装置、双传动装置、窑中喂灰装置和窑内热交换装置等,该窑筒体的长径(内径)比为32.6,该回转窑还设有用来控制窑筒体及轮带的上下窜动的液压挡轮装置和窑头密封装置。本技术的水泥回转窑不仅能满足以电石渣为主要原料的需要,保证水泥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能延长支承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投资和能耗。文档编号F27B7/02GK2842337SQ200520035630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9日专利技术者罗云, 徐珊, 何世春, 李强 申请人: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石渣水泥回转窑,包括窑筒体、窑头罩、由数组托轮和轮带构成的支承装置、双传动装置、窑中喂灰装置和窑内热交换装置等,其特征在于窑筒体的长度与内径之比为32.6,上下限差为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云徐珊何世春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