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机器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
技术介绍
微创手术是医疗技术研究热点,是未来手术发展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微创医疗有诸多优点:诸如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但是传统内窥镜手术有诸多弊端,例如操作精度低,视野范围小,操作自由度小,医生容易疲劳和颤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医疗辅助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机器人辅助技术能够提供3D视野,便于医生操作,微型医疗器械大大增加了手术操作的灵活性,医生能够进行更精细的操作,同时加入人机工程学方面的设计,能够减少医生的疲劳。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外科手术的常见场景中,医生在远离病人的位置操作机器人的主手端,按照主从操作的控制模式,以此来控制病人端机器人的外科器械在手术部位的运动。主手端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串联同构机械臂、串联异构机械臂、并联机械臂、外骨骼手套等,通过这些装置可以控制外科器械在手术部位的位置和朝向。一般而言,病人端机器人具有多个机械臂,可持手术器械和内窥镜。在这样的使用场景中,将存在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预调整臂、俯仰摆转预调整臂、拐臂(92)、俯仰机械臂;/n水平预调整臂包括多个依次转动连接的转动臂,相邻的转动臂之间设有相对锁止的锁止机构;/n俯仰摆转预调整臂包括通过铰接轴铰接设置俯仰预调整臂(16)、摆转预调整臂(17),俯仰预调整臂(16)和摆转预调整臂(17)均设有微调自锁机构,俯仰预调整臂(16)安装于最外侧的转动臂;/n拐臂(92)安装于摆转预调整臂(17)的驱动盘(93)上,拐臂(92)上安装有动力驱动机构;/n俯仰机械臂由动力驱动机构上的输出轴驱动其工作,俯仰机械臂包括始终保持相对平行的从动臂(57)和固定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预调整臂、俯仰摆转预调整臂、拐臂(92)、俯仰机械臂;
水平预调整臂包括多个依次转动连接的转动臂,相邻的转动臂之间设有相对锁止的锁止机构;
俯仰摆转预调整臂包括通过铰接轴铰接设置俯仰预调整臂(16)、摆转预调整臂(17),俯仰预调整臂(16)和摆转预调整臂(17)均设有微调自锁机构,俯仰预调整臂(16)安装于最外侧的转动臂;
拐臂(92)安装于摆转预调整臂(17)的驱动盘(93)上,拐臂(92)上安装有动力驱动机构;
俯仰机械臂由动力驱动机构上的输出轴驱动其工作,俯仰机械臂包括始终保持相对平行的从动臂(57)和固定臂(58)、以及驱动臂(59),驱动臂(59)的首、末两端分别与从动臂(57)的末端和固定臂(58)的首端之间铰接设置,从动臂(57)和固定臂(58)、以及驱动臂(59)中均设有使相邻的调节臂之间联动的同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预调整臂中相邻的转动臂之间通过第一转轴(1)相互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的一端伸至其中一个转动臂内并与该转动臂之间固定连接,第一转轴(1)的另一端伸至另一个转动臂内并与该转动臂之间转动连接;锁止机构设于相邻转动臂之间的第一转轴(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的结构为:与第一转轴(1)的一端固定连接的转动臂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制动器(8),第一制动器(8)上设有供第一转轴(1)穿过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一转轴(1)之间具有间隙;与第一转轴(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转动臂的端面上设置有供第一转轴(1)穿过第一穿孔(9),第一穿孔(9)与第一制动器(8)之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孔(9)的孔口向外侧方向延展形成安装体(10),第一制动器(8)固定安装于安装体(10)的端口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穿过安装体(10)且与安装体(10)之间通过第一轴承(6)转动连接;与第一转轴(1)的一端固定连接的转动臂与安装体(10)相对的端面设有供安装体(10)插入的转动孔(12),安装体(10)和转动孔(12)之间通过第一轴承(6)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与安装体(10)相对应的位置、安装体(10)与转动孔(12)相对应的外侧壁上且靠近安装体(10)端口的位置均设有缩颈部,第一轴承(6)均套设于相对应的缩颈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转轴(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转动臂内设有与第一转轴(1)相适配的转动角度检测机构,转动角度检测机构的结构为:与第一转轴(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转动臂内设有安装孔(4),安装孔(4)内安装有第一编码器(5),第一编码器(5)的第一输入轴(15)与第一转轴(1)之间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和安装孔(4)之间通过第一轴承(6)配合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靠近安装孔(4)的一侧设有环形的限位凸起(7),第一轴承(6)安装于限位凸起(7)与安装孔(4)之间的第一转轴(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摆转预调整臂的俯仰预调整臂(16)和摆转预调整臂(17)的一端均设有开口,铰接轴(18)固定设于摆转预调整臂(17)的开口侧壁上,俯仰预调整臂(16)的开口端铰接于铰接轴(18)上;摆转预调整臂(17)的开口内的铰接轴(18)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件,俯仰预调整臂(16)内的微调自锁机构带动第一驱动件转动以调节俯仰臂的俯仰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预调整臂(16)内的微调自锁机构的结构为:俯仰预调整臂(16)内相对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二轴承(20),两第二轴承(20)之间安装有轴线与铰接轴(18)的轴线相垂直的俯仰调整蜗杆(21),俯仰调整蜗杆(21)的其中一端部穿过相应的第二轴承(20)并在伸出第二轴承(20)的端部安装有副齿轮(22),俯仰预调整臂(16)内转动设置有与该副齿轮(22)啮合的主齿轮(23),主齿轮(23)安装于一端伸出俯仰预调整臂(16)的微调轴(24)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预调整臂(16)内与第二轴承(20)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安装台(25),两第一安装台(25)上分别设有贯穿孔(26),两第二轴承(20)分别安装于对应的第一安装台(25)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预调整臂(16)内与微调轴(24)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调节台(27),调节台(27)上设有第二通孔(28),微调轴(24)的内端伸入第二通孔(28)内并与第二通孔(28)之间通过第二轴承(20)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23)与副齿轮(22)之间的传动比小于1;第一驱动件为与俯仰调整蜗杆(21)啮合的扇形蜗轮(19)。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转预调整臂(17)内转动设置有一端伸出与开口相对一侧的第一转动轴(29),伸出与开口相对一侧的第一转动轴(29)上安装有驱动盘,摆转预调整臂(17)内设有与第一转动轴(29)配合对第一转动轴(29)的转动角度调节的微调自锁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转预调整臂内的微调自锁机构的结构为:第一转动轴(29)的中部安装有蜗轮(30),蜗轮(30)一侧的摆转预调整臂(17)内设有与蜗轮(30)啮合的摆转调整蜗杆(31),摆转调整蜗杆(31)的两端伸出摆转预调整臂(17)相对的两侧壁并与两侧壁转动连接;伸出摆转预调整臂(17)相对的两侧壁的摆转调整蜗杆(31)的端部分别设有调节螺纹,且相应的摆转调整蜗杆(31)的端部均设有与调节螺纹配合连接的调节螺母(34);摆转调整蜗杆(31)和蜗轮(30)为双导程蜗杆蜗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转预调整臂(17)内与摆转调整蜗杆(31)的内端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第二编码器(32),第二编码器(32)的轴套与摆转调整蜗杆(31)之间固定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装置包括两个通过拐臂(92)安装的电机组件,其中一个电机组件固定安装于拐臂(92)的一端上,电机组件的输出轴穿过拐臂(92)与另一电机组件的外壳体(36)固定连接,另一电机组件的输出轴驱动俯仰机械臂工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具有两端开口的外壳体(36),外壳体(36)内设置有定子(37)、转子(38),定子(37)设置于转子(38)的外圈,外壳体(36)的内腔中部设有隔挡壁(40),隔挡壁(40)将外壳体(36)的内腔分隔为驱动腔(41)和制动腔(42),定子(37)和转子(38)设于驱动腔(41)内且定子(37)固定安装于隔挡壁(40)上,转子(38)套设于转动套(53)上且转动套(53)穿过隔挡壁(40)并伸至制动腔(42)内,制动腔(42)内设有第二制动器(49),第二制动器(49)的轴套固定套设于转动套(53)上;驱动腔(41)的开口上固定安装有谐波减速器(39),谐波减速器(39)的动力输入端与转动套(53)固定连接、动力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法兰盘(46)。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谐波减速器(39)的动力输入端为第二输入轴(55),第二输入轴(55)内设有贯穿其两端的第二穿孔,第二输入轴(55)与转动套(53)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跃春,李欣生,吴庆军,何俊峰,唐玉豪,张应洪,上官希坤,刘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达科为智能医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