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工程栽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835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园林工程栽植装置,涉及园林绿化的技术领域。现有的栽植装置一般较高,当操作者需在较高处更换或放置盆栽时,需借助梯子等工具进行更换,操作十分不便,且安全性较低。本方案中,栽植装置包括主杆、上支架、下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转动连接于主杆,且主杆和上支架之间设有用于使上支架转动的第一连接组件,还设有用于限制上支架自转的第一限位组件;主杆和下支架之间设有用于使下支架转动的第二连接组件,还设有用于限制下支架自转的第二限位组件;操作者转动下支架至最高处,使上支架转动至最低处,即可更换上支架的盆栽,操作十分方便,且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工程栽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园林绿化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工程栽植装置。
技术介绍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城市园林绿化行业伴随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而稳步成长。园林绿化当然少不了绿化苗木的支持。在园林绿化中,盆栽是首先要准备的材料之一。现有的盆栽栽植装置高度一般较高,当操作者安装或更换在栽植装置较高处的盆栽时,需借助梯子等工具在高处对盆栽进行安装或更换,操作十分不便,且具有一定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工程栽植装置,操作者不需借助梯子等工具即可将高处的盆栽进行安装或更换,操作简便,且安全性较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园林工程栽植装置,包括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的两侧分别设有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的下支架的侧面均开设有用于放置盆栽的置放槽;上支架和主杆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主杆的第一水平杆、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一竖直杆、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杆,第一竖直杆固定连接于第一水平杆和第一连接杆之间,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于上支架的圆心;上支架和主杆之间还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位于第一连接组件的上方,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二水平杆、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二竖直杆、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杆,第二竖直杆固定连接于第二水平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第一竖直杆与第二竖直杆长度相同;下支架和主杆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主杆的第三水平杆、竖直向下设置的第三竖直杆、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三连接杆,第三竖直杆固定连接于第三水平杆和第三连接杆之间,第三连接杆转动连接于下支架的圆心;下支架和主杆之间还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位于第二连接组件的下方,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四水平杆、竖直向上设置的第四竖直杆、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四连接杆,第四竖直杆固定连接于第四水平杆和第四连接杆之间,第三竖直杆与第四竖直杆长度相同;第一水平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水平杆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先将下支架中的盆栽进行安装和更换,再转动第一水平杆,第一水平杆带动第三水平杆转动,带动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以第一水平杆和第三水平杆为圆心转动,且第二水平杆随着第一水平杆的转动而转动,第四水平杆随着第二水平杆的转动而转动;使上支架仅能绕第一水平杆为圆心转动,而不能自转,防止上支架的盆栽掉落,使下支架仅能绕第三水平杆为圆心转动,而不能自转,防止下支架的盆栽掉落;当下支架转动至最高点时,上支架转动到最低点,操作者即可将上支架的盆栽进行安装和更换;操作不需借助梯子等工具,十分方便,且操作者安全性较高。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杆的外周壁固定有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靠近主杆的一侧开有第一限位孔;第三水平杆的外周壁固定有竖直向下设置的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靠近主杆的一侧开有第二限位孔;主杆的一侧贯穿有水平设置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滑动连接于第一限位孔或第二限位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转动下支架至最低点时,操作者将滑动杆滑动插入第二限位孔内,起到固定下支架的作用,同时固定上支架;当操作者想转动上支架至最低点时,先将第二限位孔内的滑动杆滑出,转动上支架至最低处后,将滑动杆插入至第一限位孔内,起到固定上支架的作用,同时固定下支架;增强了上支架和下支架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的外周壁设有卡接块,滑槽的内壁开有限位槽,卡接块滑动连接于限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杆在滑槽内滑动时,卡接块在限位槽内滑动,使滑动杆无法脱出至滑槽外,增强滑动杆与主杆之间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孔径从孔口到孔底呈缩口设置,第二限位孔的孔径从孔口到孔底呈缩口设置,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的孔壁均设有橡胶垫;滑动杆的两端呈缩口设置,第一限位孔的运动轨迹与滑动杆的滑动轨迹具有交点,第二限位孔的运动轨迹与滑动杆的滑动轨迹具有交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支架转动至最低处时,操作者将滑动杆插入第二限位孔内,使滑动杆的一端抵紧于橡胶垫,增强滑动杆与第二限位杆之间的稳定性;当上支架转动至最低处时,操作者将滑动杆插入第一限位孔内,使滑动杆的一端抵紧于橡胶垫,增强滑动杆与第一限位杆之间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置放槽内的底侧开设有用于安装盆栽的插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将盆栽安装在插接槽内,增强盆栽与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的稳定性,避免盆栽轻易掉落。优选的:所述主杆的下端固定有支撑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主杆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主杆的稳定性,避免主杆轻易倾倒。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杆的外周壁固定有手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转动手轮,从而带动第一水平杆或第三水平杆的转动,操作更为方便省力。优选的:所述手轮的外周壁设有摩擦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操作者与手轮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操作者出现打滑的现象,使操作者转动手轮更为省力。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方案中,操作者仅转动手轮即可调节上支架和下支架的高度,同时还能使上支架和下支架不自转,操作者能够方便快捷的更换高处的盆栽,且安全性较高;2.本方案中,操作者通过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与滑动杆之间的配合,即可固定上支架在最高处或最低处时的两种状态,稳定性增强;3.本方案中,操作者通过滑动杆与橡胶垫的配合,能够使滑动杆与第一限位孔或滑动杆与第二限位孔之间稳定性更强。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示出内部结构。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图中,1、主杆;2、上支架;3、下支架;4、置放槽;41、插接槽;42、盆栽;5、手轮;51、摩擦纹;6、第一连接组件;61、第一水平杆;611、第一限位杆;612、第一限位孔;613、橡胶垫;62、第一竖直杆;63、第一连接杆;7、第一限位组件;71、第二水平杆;72、第二竖直杆;73、第二连接杆;8、第二连接组件;81、第三水平杆;811、第二限位杆;812、第二限位孔;82、第三竖直杆;83、第三连接杆;9、第二限位组件;91、第四水平杆;92、第四竖直杆;93、第四连接杆;10、支撑板;11、滑动杆;111、滑槽;112、限位槽;113、卡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和图2,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园林工程栽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杆1,主杆1的两侧设有上支架2和下支架3,上支架2与主杆1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组件6和第一限位组件7;下支架3和主杆1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组件8和第二限位组件9。上支架2和下支架3的表面开有若干置放槽4,置放槽4的底部槽壁开有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工程栽植装置,包括主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的两侧分别设有上支架(2)和下支架(3),上支架(2)的下支架(3)的侧面均开设有用于放置盆栽(42)的置放槽(4);上支架(2)和主杆(1)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组件(6),第一连接组件(6)包括转动连接于主杆(1)的第一水平杆(61)、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一竖直杆(62)、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杆(63),第一竖直杆(62)固定连接于第一水平杆(61)和第一连接杆(63)之间,第一连接杆(63)转动连接于上支架(2)的圆心;上支架(2)和主杆(1)之间还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组件(7),第一限位组件(7)位于第一连接组件(6)的上方,第一限位组件(7)包括第二水平杆(71)、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二竖直杆(72)、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杆(73),第二竖直杆(72)固定连接于第二水平杆(71)和第二连接杆(73)之间,第一竖直杆(62)与第二竖直杆(72)长度相同;下支架(3)和主杆(1)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组件(8),第二连接组件(8)包括转动连接于主杆(1)的第三水平杆(81)、竖直向下设置的第三竖直杆(82)、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三连接杆(83),第三竖直杆(82)固定连接于第三水平杆(81)和第三连接杆(83)之间,第三连接杆(83)转动连接于下支架(3)的圆心;下支架(3)和主杆(1)之间还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组件(9),第二限位组件(9)位于第二连接组件(8)的下方,第二限位组件(9)包括第四水平杆(91)、竖直向上设置的第四竖直杆(92)、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四连接杆(93),第四竖直杆(92)固定连接于第四水平杆(91)和第四连接杆(93)之间,第三竖直杆(82)与第四竖直杆(92)长度相同;第一水平杆(6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水平杆(81)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工程栽植装置,包括主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的两侧分别设有上支架(2)和下支架(3),上支架(2)的下支架(3)的侧面均开设有用于放置盆栽(42)的置放槽(4);上支架(2)和主杆(1)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组件(6),第一连接组件(6)包括转动连接于主杆(1)的第一水平杆(61)、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一竖直杆(62)、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杆(63),第一竖直杆(62)固定连接于第一水平杆(61)和第一连接杆(63)之间,第一连接杆(63)转动连接于上支架(2)的圆心;上支架(2)和主杆(1)之间还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组件(7),第一限位组件(7)位于第一连接组件(6)的上方,第一限位组件(7)包括第二水平杆(71)、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二竖直杆(72)、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杆(73),第二竖直杆(72)固定连接于第二水平杆(71)和第二连接杆(73)之间,第一竖直杆(62)与第二竖直杆(72)长度相同;下支架(3)和主杆(1)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组件(8),第二连接组件(8)包括转动连接于主杆(1)的第三水平杆(81)、竖直向下设置的第三竖直杆(82)、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三连接杆(83),第三竖直杆(82)固定连接于第三水平杆(81)和第三连接杆(83)之间,第三连接杆(83)转动连接于下支架(3)的圆心;下支架(3)和主杆(1)之间还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组件(9),第二限位组件(9)位于第二连接组件(8)的下方,第二限位组件(9)包括第四水平杆(91)、竖直向上设置的第四竖直杆(92)、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四连接杆(93),第四竖直杆(92)固定连接于第四水平杆(91)和第四连接杆(93)之间,第三竖直杆(82)与第四竖直杆(92)长度相同;第一水平杆(6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水平杆(81)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工程栽植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五洲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