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943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包括固定板、控制器、电源和固定带。固定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开设有过孔;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容置孔;控制器具有编程功能,其嵌设于所述容置孔内,并凸伸出所述固定板的正面;电源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背面,并与所述控制器相对;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固定带,其两端分别穿设两所述过孔而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固定,所述固定带位于所述固定板的背面。该可穿戴设备通过固定板与固定带连接而实现穿戴功能,将具有可编程功能的控制器安装于固定板上实现该可穿戴设备的可编程功能。通过可编程功能与可穿戴功能的结合,实现了可编程功能的拓展,开辟了可编程模块的新的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让用户更好的学习编程,除了编程软件以外,大多会开发与编程软件配合的电子编程模块或者是电子积木,用来实现软件编程功能在物理层面上的功能呈现,例如发光、发声、运动等。但是,目前的电子编程模块或者是电子积木一般需要在工作台上进行拼装,限制了电子编程模块或者是电子积木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编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固定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开设有过孔;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容置孔;控制器,具有编程功能,其嵌设于所述容置孔内,并凸伸出所述固定板的正面;电源,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背面,并与所述控制器相对;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固定带,其两端分别穿设两所述过孔而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固定,所述固定带位于所述固定板的背面。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于所述容置孔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沟槽,每侧均设有成对的两所述沟槽,且成对的两所述沟槽分别位于所述容置孔的两端;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两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绕设成对的所述沟槽并绑住所述电源实现所述电源与所述固定板的连接。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沟槽包括供所述弹性带通过的通过部和卡置所述弹性带的卡置部,所述通过部与所述卡置部相连通;所述通过部的口径沿朝向所述容置孔的另一侧的方向渐缩,成对的两所述沟槽的所述卡置部关于所述容置孔对称设置。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设有扣环,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设有魔术贴,所述固定带穿过其中一所述过孔,所述扣环位于所述固定板的正面,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绕过另一所述过孔。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沿所述固定板的长度方向,所述过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穿过部和第二穿过部,所述第一穿过部靠近所述固定板的端部,所述第一穿过部供所述固定带穿过,且所述第一穿过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穿过部的宽度,而限制所述固定带在所述固定板的长度的移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上还开设有供挂绳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端部,并与位于该端的所述过孔相连通,且所述穿孔位于所述过孔的外端。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上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过孔的侧边;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电子模块,所述电子模块上开设有连接孔,以通过转接插销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处。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模块与所述控制器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电线穿设于与所述电子模块相邻的所述过孔。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电线穿设于所述过孔。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电路板、连接于所述电路板背面的芯片、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正面的可编程按钮,所述可编程按钮和所述芯片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芯片的尺寸与所述容置孔的尺寸相匹配,并嵌设于所述容置孔内;所述电路板的外周向外超出所述芯片,所述电路板凸伸出所述固定板的正面。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固定板与固定带连接而实现穿戴功能,将具有可编程功能的控制器安装于固定板上实现该可穿戴设备的可编程功能。通过可编程功能与可穿戴功能的结合,实现了可编程功能的拓展,开辟了可编程模块的新的应用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可穿戴设备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可穿戴设备另一视图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可穿戴设备的爆炸图;图4为图1中可穿戴设备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可穿戴设备的侧视图;图6为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固定板的主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可穿戴设备;11、固定板;111、过孔;1111、第一穿过部;1112、第二穿过部;112、容置孔;113、沟槽;1131、通过部;1132、卡置部;114、穿孔;115、安装孔;12、控制器;13、电源;14、固定带;141、扣环;15、弹性带;161、魔术贴母片;162、魔术贴子片;17、电子模块;171、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具有可编程功能,而使该可穿戴设备不仅满足应用科学和创新教育的需求,还具有便利性。且因可穿戴设备能够穿戴,而能够拓展该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例如,将该可穿戴设备穿戴于手腕时,可用作运动手环。将该可穿戴设备穿戴于头部时,通过该可穿戴设备发光而能够在夜间起到警示作用。还可以将该可穿戴设备穿戴于胸前,通过对该可穿戴设备进行编程,起到坐姿提醒的作用。还可以将该可穿戴设备穿戴于脚腕上。参阅图1-图5,该可穿戴设备1包括固定板11、控制器12、电源13、弹性带15和固定带14。参阅图6和图7,固定板11整体呈方形,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端部均开设有过孔111,且两过孔111关于固定板11的中心点对称设置。过孔111包括沿固定板1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穿过部1111和第二穿过部1112,且第一穿过部1111靠近固定板11的端部,第一穿过部1111的宽度大于第二穿过部1112的宽度。本实施例中,第二穿过部1112的长度大于第一穿过部1111的长度。且第二穿过部1112具有大头端和小头端,大头端靠近第一穿过部1111。固定板11的中部设有容置孔112。本实施例中,容置孔112呈方形,且容置孔112的长度方向沿固定板11的宽度方向延伸。固定板11上还开设有供挂绳穿过的穿孔114。穿孔114设置于固定板11的端部,并与位于该端的过孔111相连通,且穿孔114位于过孔111的外端。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1的其中一端设有穿孔114。且该穿孔114位于固定板1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固定板11的两端均设置穿孔114。穿孔114在固定板11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也可以依据实际而设置。固定板11于容置孔11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沟槽113,每侧均设有成对的两沟槽113,且成对的两沟槽113分别位于容置孔112的两端。具体地,每个沟槽113均包括供弹性带15通过的通过部1131和卡置弹性带15的卡置部1132,且通过部1131与卡置部1132相连通。通过部1131的口径沿朝向容置孔112的另一侧的方向渐缩,即通过部1131由固定孔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口径逐渐减小。成对的两沟槽113的卡置部1132关于容置孔112对称设置。具体地,卡置部1132的开口相背离。进一步地,固定板11上还开设有安装孔115。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15的数量为两个,并沿固定板11的长度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开设有过孔;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容置孔;/n控制器,具有编程功能,其嵌设于所述容置孔内,并凸伸出所述固定板的正面;/n电源,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背面,并与所述控制器相对;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n固定带,其两端分别穿设两所述过孔而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固定,所述固定带位于所述固定板的背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开设有过孔;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容置孔;
控制器,具有编程功能,其嵌设于所述容置孔内,并凸伸出所述固定板的正面;
电源,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背面,并与所述控制器相对;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固定带,其两端分别穿设两所述过孔而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固定,所述固定带位于所述固定板的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于所述容置孔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沟槽,每侧均设有成对的两所述沟槽,且成对的两所述沟槽分别位于所述容置孔的两端;
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两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绕设成对的所述沟槽并绑住所述电源实现所述电源与所述固定板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包括供所述弹性带通过的通过部和卡置所述弹性带的卡置部,所述通过部与所述卡置部相连通;所述通过部的口径沿朝向所述容置孔的另一侧的方向渐缩,成对的两所述沟槽的所述卡置部关于所述容置孔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设有扣环,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设有魔术贴,所述固定带穿过其中一所述过孔,所述扣环位于所述固定板的正面,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绕过另一所述过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固定板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昌荣辛丽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客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