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曲轴连杆偏移检测工装,涉及曲轴检测工作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基台、V型架、支架和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活塞缸、端盖和滑杆;所述端盖设有滑孔,所述滑杆可以轴向滑动不可圆周转动的配合于所述滑孔内,其中一个滑杆的上端设有镭射灯发射器,另一个滑杆的上端设有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设有线孔,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接收板,所述检测件位于接收板和所述镭射灯发射器之间;两个所述滑杆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时,所述镭射灯发射出的光线可以穿过所述线孔投射至接收板上。可以提供更加高精度的检测,并且检测人员可以更加容易的观察是否符合标准,装置结构检测,成本更低,效果更加突出。
Crankshaft connecting rod offset detection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曲轴连杆偏移检测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曲轴连杆偏移检测工装,主要涉及曲轴检测工装域。
技术介绍
双缸曲轴组合后,两连杆必须在同一平面内,且曲轴在工作状态下两连杆上下一致。若两连杆相对发生偏移而不在同一平面内,连杆运动上下始点不同步。连杆运动时不能同时在最大行程及最低位置,系统受力不均匀,连杆容易扭断。在公开号为CN106839947A的专利文献中公布了一种连杆偏移角度检测装置的专利,通过多个百分表对连杆检测的跳动变化来进行判断,这种方案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效果并不好,因为必须同时观察多个百分表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还需要通过肉眼比较百分表指针指示的差异之处,更是难上加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曲轴连杆偏移检测工装,可以提供更加高精度的检测,并且检测人员可以更加容易的观察是否符合标准,装置结构检测,成本更低,效果更加突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基台、V型架、支架和检测组件;所述V型架对应曲轴两端的端轴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台上表面;所述支架的上端设有两组所述检测组件,两组所述检测组件分别对应曲轴的轴径分布;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活塞缸、端盖和滑杆;所述活塞缸竖直固定于所述支架的上端,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活塞缸的上端口,所述端盖设有滑孔,所述滑杆可以轴向滑动不可圆周转动的配合于所述滑孔内,其中一个滑杆的上端设有镭射灯发射器,另一个滑杆的上端设有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设有线孔,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接收板,所述检测件位于接收板和所述镭射灯发射器之间;两个所述滑杆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时,所述镭射灯发射出的光线可以穿过所述线孔投射至接收板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使用的时候将曲轴的端轴分别对应V型架放置,其中曲轴的连杆上的活塞块分别与活塞缸滑动配合,滑杆的下端与活塞块的端面相抵;转动曲轴,其中连杆将带动活塞块在活塞缸内上下滑动,如果两连杆的偏移是一致的,那么活塞块在活塞缸内的上下滑动也将是同步的,并且滑动的距离也将是一致的。由于滑杆的下端与活塞块相抵,因此活塞块滑动的同时,滑杆也将一同滑动,即两个滑杆也将同步滑动,相应的,固定在滑杆上的镭射灯和检测件也将一同上下滑动,只要连杆是完全同步的,那么滑杆在一同上下滑动过程,固定在其上的镭射灯将始终能够顺利的通过线孔投射到接收板上,倘若连杆的滑动出现一点不同步的现象,那么线孔就会与镭射灯的光线错位,光线将无法穿过线孔投射到接收板上,综上,检测的时候,只需要关键接收板上一处是否有镭射灯投射过来的光线即可,本方案可以提供更加高精度的检测,并且检测人员可以更加容易的观察是否符合标准,装置结构检测,成本更低,效果更加突出。优选地,所述滑杆的下端设有挡件,所述滑杆外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至所述端盖的下表面和所述挡件,同时设置弹簧可以使得滑杆始终向下贴靠于活塞头,避免活塞头向下滑动的时候,滑杆没有及时向下滑动。优选地,所述V型架包括支撑块和支撑轮,所述支撑块上端设有V型槽,所述V型槽的两侧槽壁分别转动设有所述支撑轮,通过设置支撑轮可以更加方便端轴转动。优选地,所述挡件与所述活塞缸的侧壁滑动配合,结合滑杆与端盖滑动配合,因此滑杆的两端均有滑动配合的结构,可以提高滑杆滑动过程的平稳度,避免滑杆出现偏移,提高滑杆的强度。优选地,所述滑杆的下端与所述挡件螺纹配合,并且所述滑杆的下端设有螺母,该螺母与所述挡件相抵设置,其中挡件与所述活塞头接触,通过螺纹配合可以改变滑杆上端与活塞头之间的间距,以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磨损的时候,可以及时的调整间距。优选地,所述端盖通过外围的螺栓锁定于所述活塞缸的上端口,通过螺栓可以便于拆卸端盖。优选地,所述端盖上设有压力平衡孔,以便调节活塞缸内外气压的平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其中三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检测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V型架的示意图。其中,基台1、V型2、端轴3、轴颈4、活塞缸5、活塞头6、活塞缸7、支架8、挡件9、螺母10、滑杆11、端盖12、镭射灯发射器13、检测件14、接收板15、光线16、线孔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包括基台1、V型2、支架8和检测组件。V型2对应曲轴两端的端轴3分别设置于基台1上表面;支架8的上端设有两组检测组件,两组检测组件分别对应曲轴的轴径分布;检测组件包括活塞缸7、端盖12和滑杆11。活塞缸7竖直固定于支架8的上端,端盖12设置于活塞缸7的上端口,端盖通过外围的螺栓锁定于活塞缸的上端口,通过螺栓可以便于拆卸端盖12,端盖上设有压力平衡孔,以便调节活塞缸7内外气压的平衡。端盖12设有滑孔,滑杆11可以轴向滑动不可圆周转动的配合于滑孔内,其中一个滑杆11的上端设有镭射灯发射器13,另一个滑杆11的上端设有检测件14,检测件14设有线孔17,支架8的一侧设有接收板15,检测件14位于接收板15和镭射灯发射器13之间。两个滑杆11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时,镭射灯发射出的光线16可以穿过线孔17投射至接收板15上。滑杆11的下端设有挡件9,滑杆11外套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至端盖12的下表面和挡件9,同时设置弹簧可以使得滑杆11始终向下贴靠于活塞头6,滑杆11的下端与挡件9螺纹配合,并且滑杆11的下端设有螺母10,该螺母10与挡件9相抵设置,其中挡件9与活塞头6接触,避免活塞头6向下滑动的时候,滑杆11没有及时向下滑动。挡件9与活塞缸7的侧壁滑动配合,结合滑杆11与端盖12滑动配合,因此滑杆11的两端均有滑动配合的结构,可以提高滑杆11滑动过程的平稳度,避免滑杆11出现偏移,提高滑杆11的强度。使用的时候将曲轴的端轴3分别对应V型2放置,其中曲轴的连杆上的活塞块分别与活塞缸7滑动配合,滑杆11的下端与活塞块的端面相抵;转动曲轴,其中连杆将带动活塞块在活塞缸7内上下滑动,如果两连杆的偏移是一致的,那么活塞块在活塞缸7内的上下滑动也将是同步的,并且滑动的距离也将是一致的。V型架包括支撑块和支撑轮,支撑块上端设有V型槽,V型槽的两侧槽壁分别转动设有支撑轮,通过设置支撑轮可以更加方便端轴3转动。由于滑杆11的下端与活塞块相抵,因此活塞块滑动的同时,滑杆11也将一同滑动,即两个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曲轴连杆偏移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1)、V型架(2)、支架(8)和检测组件;/n所述V型架(2)对应曲轴两端的端轴(3)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台(1)上表面;/n所述支架(8)的上端设有两组所述检测组件,两组所述检测组件分别对应曲轴的轴径分布;/n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活塞缸(7)、端盖(12)和滑杆(11);/n所述活塞缸(7)竖直固定于所述支架(8)的上端,所述端盖(12)设置于所述活塞缸(7)的上端口,所述端盖(12)设有滑孔,所述滑杆(11)可以轴向滑动不可圆周转动的配合于所述滑孔内,其中一个滑杆(11)的上端设有镭射灯发射器(13),另一个滑杆(11)的上端设有检测件(14),所述检测件(14)设有线孔(17),所述支架(8)的一侧设有接收板(15),所述检测件(14)位于接收板(15)和所述镭射灯发射器(13)之间;/n两个所述滑杆(11)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时,所述镭射灯发射出的光线(16)可以穿过所述线孔(17)投射至接收板(1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曲轴连杆偏移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1)、V型架(2)、支架(8)和检测组件;
所述V型架(2)对应曲轴两端的端轴(3)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台(1)上表面;
所述支架(8)的上端设有两组所述检测组件,两组所述检测组件分别对应曲轴的轴径分布;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活塞缸(7)、端盖(12)和滑杆(11);
所述活塞缸(7)竖直固定于所述支架(8)的上端,所述端盖(12)设置于所述活塞缸(7)的上端口,所述端盖(12)设有滑孔,所述滑杆(11)可以轴向滑动不可圆周转动的配合于所述滑孔内,其中一个滑杆(11)的上端设有镭射灯发射器(13),另一个滑杆(11)的上端设有检测件(14),所述检测件(14)设有线孔(17),所述支架(8)的一侧设有接收板(15),所述检测件(14)位于接收板(15)和所述镭射灯发射器(13)之间;
两个所述滑杆(11)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时,所述镭射灯发射出的光线(16)可以穿过所述线孔(17)投射至接收板(1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连杆偏移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良云,朱巨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千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