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391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压缩机,包括:壳体,具有容置空间;压缩机构,位于容置空间内,压缩机构包括:静涡盘;以及动涡盘,静涡盘背向动涡盘的一侧与壳体形成高压腔,动涡盘背向静涡盘的一侧与壳体形成低压腔;电机机构,位于容置空间内;以及回油机构,设置于压缩机构上,联通高压腔及低压腔,回油机构包括:第一回油孔,设置于静涡盘朝向高压腔的一侧;第一出油孔,设置于壳体上;第一油路,联通第一回油孔和第一出油孔,包括:第一分支油路,设置于静涡盘,第一分支油路的一端联通第一回油孔;以及第二分支油路,设置于壳体,第二分支油路的一端联通第一分支油路,第二分支油路的另一端联通第一出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改善润滑效果。

A vehicle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压缩机。
技术介绍
车用涡旋压缩机在应用中具有转速范围宽、运行工况复杂多变的特点,对于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轴承及摩擦副的润滑情况对压缩机使用寿命至关重要。现有压缩机采用了一些提供润滑的技术措施(例如从排气侧分离润滑油并经节流降压回油到吸气侧,或者利用吸气侧的油气润滑),在一般工况下可以满足轴承的润滑需求。但是当面临例如高转速、大负载、压缩机内少油等更加严苛的运行工况时,由于负载更大、局部缺油,很可能因润滑不良导致磨损失效,需要更为全面并可靠的润滑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车用的电动压缩机,其可以提供压缩机的全面并可靠的润滑机构,改善润滑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压缩机,包括:壳体,具有容置空间;压缩机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压缩机构包括:静涡盘;以及动涡盘,所述静涡盘背向所述动涡盘的一侧与所述壳体形成高压腔,所述动涡盘背向所述静涡盘的一侧与所述壳体形成低压腔;电机机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以及回油机构,设置于所述压缩机构上,联通所述高压腔及所述低压腔,所述回油机构包括:第一回油孔,设置于所述静涡盘朝向所述高压腔的一侧;第一出油孔,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第一油路,联通所述第一回油孔和所述第一出油孔,包括:第一分支油路,设置于所述静涡盘,所述第一分支油路的一端联通所述第一回油孔;以及>第二分支油路,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分支油路的一端联通所述第一分支油路,所述第二分支油路的另一端联通所述第一出油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油机构还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第一分支油路和所述第二分支油路之间,所述第一垫片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供所述第一分支油路和所述第二分支油路联通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动涡盘形成有润滑油腔,所述第一出油孔联通所述润滑油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油池,位于所述低压腔内;油泵,位于所述低压腔内,以将油池中润滑油泵送至轴系传动机构的摩擦副进行润滑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油孔联通所述油池。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势:通过高压腔回油实现油路润滑,由此,提供压缩机的全面并可靠的润滑机构,提高润滑油的利用率,从而改善润滑效果。进一步地,通过轴承孔之内的润滑油可流入润滑油腔,进而能够改善对轴承及摩擦副的润滑效果,并且润滑油在润滑油腔内积聚之后通过回油孔流入润滑油池。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剖面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压缩机。首先参见图1,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剖面图。在第一实施例中,车用压缩机包括壳体1、压缩机构、电机机构、油池8、油泵9以及回油机构。壳体1具有容置空间。压缩机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压缩机构包括静涡盘2以及动涡盘3。静涡盘2设有第一涡旋齿21。动涡盘3设有第二涡旋齿31,且动涡盘3设有第二涡旋齿31的一侧与所述静涡盘2的第一涡旋齿21相对。所述静涡盘2的第一涡旋齿21与所述动涡盘3的第二涡旋齿31形成压缩腔。所述静涡盘2背向所述动涡盘3的一侧与所述壳体1形成高压腔4。所述动涡盘3背向所述静涡盘2的一侧与所述壳体1形成低压腔(油池8所在的腔室)。电机机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电机机构包括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所述电机机构驱动所述动涡盘3相对于所述静涡盘2转动,以压缩所述压缩腔内的制冷剂。油池8位于所述低压腔内。油泵9位于所述低压腔内,以将油池中润滑油泵送至轴系传动机构的摩擦副进行润滑。回油机构设置于所述压缩机构上,联通所述高压腔4及所述低压腔,以将所述高压腔4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回油机构流入所述油池8。所述回油机构包括第一回油孔501、第一出油孔502以及第一油路。第一回油孔501设置于所述静涡盘2朝向所述高压腔4的一侧。第一出油孔502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第一油路联通所述第一回油孔501和所述第一出油孔502。第一油路包括第一分支油路51c以及第二分支油路54c。第一分支油路51c设置于所述静涡盘2,所述第一分支油路51c的一端联通所述第一回油孔501。第二分支油路54c设置于所述壳体1,所述第二分支油路54c的一端联通所述第一分支油路51c,所述第二分支油路54c的另一端联通所述第一出油孔502。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油机构还包括第一垫片53c。第一垫片53c位于所述第一分支油路51c和所述第二分支油路54c之间,所述第一垫片53c设有第一连通孔52c,所述第一连通孔52c供所述第一分支油路51c和所述第二分支油路54c联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与所述动涡盘3形成有润滑油腔11,所述第一出油孔502联通所述润滑油腔11。由此,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混有一部分润滑油的低压制冷剂蒸汽被动涡盘3和静涡盘2配合形成的压缩腔体压缩,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蒸汽和润滑油的混合物通过静涡盘的排气孔流入高压腔4。静涡盘2朝向在高压腔4的一侧设有第一回油孔501以及第一分支油路51c。第一分支油路51c的一端联通第一回油孔501,第一分支油路51c的另一端与第一垫片53c的第一连通孔52c联通。壳体1设有第二分支油路54c,第二分支油路54c的一端与第一垫片53c的第一连通孔52c联通,第二分支油路54c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油孔502联通。壳体1设有轴承座孔12、回油孔111,轴承62安装在轴承座孔12之中,壳体1的底部设有润滑油池8,并且壳体1与动涡盘3配合形成了润滑油腔11,润滑油腔11与轴承座孔12、动涡盘的轴承孔32均为联通,润滑油腔11通过回油孔111联通到润滑油池8。由此,可使高压腔4分离出的润滑油沿着第一回油孔501、第一分支油路51c、第一连通孔52c、第二分支油路54c、润滑油腔11、回油孔111、油池8的路径形成油的流通。润滑油腔11内积聚的油通过回油孔111返回到油池8。从而进一步改善对轴承摩擦副的润滑。位于压缩机低压腔的油泵9通过吸油孔81吸入油池8中的润滑油,并通过油泵轴91和曲轴供油孔71把润滑油送到轴承孔32之内,可进一步改善轴承61及摩擦副的润滑。轴承孔32之内的润滑油可流入润滑油腔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具有容置空间;/n压缩机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压缩机构包括:/n静涡盘;以及/n动涡盘,所述静涡盘背向所述动涡盘的一侧与所述壳体形成高压腔,所述动涡盘背向所述静涡盘的一侧与所述壳体形成低压腔;/n电机机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以及/n回油机构,设置于所述压缩机构上,联通所述高压腔及所述低压腔,所述回油机构包括:/n第一回油孔,设置于所述静涡盘朝向所述高压腔的一侧;/n第一出油孔,设置于所述壳体上;/n第一油路,联通所述第一回油孔和所述第一出油孔,包括:/n第一分支油路,设置于所述静涡盘,所述第一分支油路的一端联通所述第一回油孔;以及/n第二分支油路,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分支油路的一端联通所述第一分支油路,所述第二分支油路的另一端联通所述第一出油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容置空间;
压缩机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压缩机构包括:
静涡盘;以及
动涡盘,所述静涡盘背向所述动涡盘的一侧与所述壳体形成高压腔,所述动涡盘背向所述静涡盘的一侧与所述壳体形成低压腔;
电机机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以及
回油机构,设置于所述压缩机构上,联通所述高压腔及所述低压腔,所述回油机构包括:
第一回油孔,设置于所述静涡盘朝向所述高压腔的一侧;
第一出油孔,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第一油路,联通所述第一回油孔和所述第一出油孔,包括:
第一分支油路,设置于所述静涡盘,所述第一分支油路的一端联通所述第一回油孔;以及
第二分支油路,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分支油路的一端联通所述第一分支油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雪峰王玉强王智君李恺冯天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