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胜英专利>正文

移动式隧道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169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移动式隧道窑,包括窑体,在窑体两侧设置有行走轮,窑体通过其两侧行走轮置于地面轨道上,在窑体上设置有动力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移动式隧道窑,在窑体上设置了动力设备,使得窑体可以人为控制,随时进行移动。采有液压装置作为动力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使用效果好的优点。所述的窑体数道门进行分段封闭可使窑内温度迅速提高,并能调节或控制窑内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土制品焙烧设备,具体为一种窑体可移动的用于焙烧粘土制品的隧道窑。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用于生产粘土制品的移动式隧道窑,如中国专利961187409公开的“移动式隧道窑及采用该隧道窑生产粘土制品的工艺布局”,在窑体两侧设置有行走轮,该行走轮置于窑论底两侧的环形轨道上。在窑体内壁的骨架上装有耐火纤维毡叠层,可以将窑体加长,增设干燥区。这种移动式隧道窑存在的不足是窑体上没有设置动力装置,虽然整个窑体通过两侧设置的行走轮置于地面轨道上,但数十米长的窑体凭人力是难以移动的。因此,该移动式隧道窑难以实施。另外,上述窑体不能进行封闭,因此,窑内温度低,焙烧时间较长,影响产品质量。增加生产成本。中国专利89208285.2公开的“一种有轨砖窑的环形周转活动装置”,该装置有一座弧形状的窑体和贯通窑体内码放砖坯的环形台基,窑体安装在环形周转活动装置上,环形周转活动装置有一组环形轨道,与轨道面接触的是滚动轮。这种环形周转活动装置同样存在缺乏动力装置的不足,窑体移动时只能依靠人力推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设计了一种移动式隧道窑,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式隧道窑,包括窑体,在窑体两侧设置有行走轮,窑体通过其两侧行走轮置于地面轨道上,在窑体上设置有动力设备。所述移动式隧道窑的动力设备为液压油缸及与油缸匹配的液压站。所述移动式隧道窑的液压油缸的一端固定在窑体外侧的窑架上,另一端与设置在地面轨道上并且可沿轨道滑动的棘爪相连,在地面轨道上固定有棘块,在窑体移动过程中棘爪的爪钩与固定在地面轨道上的棘块相接触并以该棘块为受力支撑点。所述的窑体由干燥段、焙烧段与冷却段组成。所述的移动式隧道窑,在干燥段与焙烧段之间设置有截止门,在窑体干燥段前部设置有窑头门,在窑体冷却段后部设置有窑尾门。所述的移动式隧道窑,其中焙烧段由焙烧炉及位于焙烧炉上的总烟道组成,在焙烧段前部有一个热风出口,在干燥段的后部有热风进口,上述热风出口与热风进口通过一个跨越截止门的管道连接,在热风进口处设有引风机。所述移动式隧道窑的焙烧段前部,窑体的两侧有哈风口与总烟道相通。所述的移动式隧道窑,在冷却段后部设置有正压焙烧鼓风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式隧道窑,在窑体上设置了动力设备,使得窑体可以人为控制,随时进行移动。采用液压装置作为动力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使用效果好的优点。所述的窑体采用数道门进行分段封闭可使窑内温度迅速提高,并能方便地调节或控制窑内温度。通过管道连接焙烧段的热风出口与干燥段的热风进口,使焙烧段的热风进入干燥段干燥砖坯,即有利于节能,也能保证砖坯干燥质量。在冷却段设置正压焙烧鼓风机,将外部自然风引进窑体内,首先冷却了成品砖并使自身温度升高,然后进入焙烧段,为焙烧段提供了新鲜空气,有利于稳定焙烧温度。附图说明图1是移动式隧道窑俯视2是移动式隧道窑侧视3是图1的B-B剖示4是移动式隧道窑焙烧段剖示5是移动式隧道窑干燥段剖示中1-窑尾门 2-正压焙烧鼓风机 3-换热进风口 4-余热闸 5-火眼管 6-哈风道 7-焙烧段出风口 8-闸阀 9-哈风闸 10-轨枕 11-轨道12-滚轮 13-沙封槽 14-沙封板 15-窑架 17-岩棉 18-硅酸铝纤维毡19-不锈钢针 26-窑顶 27-总风道 29-窑室 31-送风口 32-坯垛 33-油缸座 34-油缸 35-棘爪 36-棘块 37-截止门 38-干燥段进风口39-排风口 40-干燥段窑顶 43-干燥段总风道 45-总风道隔墙 46-排潮总道 47-窑头门 48-液压站 49-排潮风道 51-冷却段 52-焙烧段53-干燥段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2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式隧道窑的窑体由窑架和在窑架上固定的保温耐火材料制成,其中窑架是由型材焊接而成。保温耐火材料因不同段而采用不同的材料。在窑体外侧的窑架上设置有滚轮12,通过滚轮12使窑体置于地面轨道11上,轨道下部设置有轨枕10。在窑体上固定有动力设备,所述的动力设备可以直接采用电机与减速器通过连杆机构与滚轮连接驱动;也可以采用柴油机通过皮带轮驱动滚轮转动的方式。本实施例的动力设备采用了液压设备。即液压油缸加液压站的动力设备。如图2所示,在窑体外侧窑架15上装有油缸座33,油缸34的底座通过销轴与油缸座33固定。液压油缸34的另一端与一个置于轨道11上的棘爪35由轴销连接。该棘爪35可沿轨道11滑动。轨道11的下部或轨枕上等距离设置有若干个棘块36,两个棘块间的距离符合公式a≤b.cosβ β大于0°,小于90°式中a-棘块间距离 b-油缸行程 β-油缸与地面间的夹角本实施例中油缸行程为b=70cm,β=30°,a≤60cm取a=50cm即两棘块间距为50厘米。棘块36可以直接焊接在轨道11的底部或轨枕上。棘爪35的爪钩与棘块36位于同一高度并可从一端钩住棘块36。所述液压油缸34采用双向油缸,液压站48置于窑体顶部,通过总油管与油缸的两支油管连通。上述液压油缸的设计数量根据窑体长度确定,本实施例窑体长110米,在窑体外侧轨道上相隔10米设置两个油缸,窑体内侧轨道设置一个油缸,其位置在外侧两个油缸之间。三个油缸由同一个液压站驱动。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式隧道窑窑体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干燥段53、焙烧段52与冷却段51。在干燥段的前端部有一个窑头门47,干燥段与焙烧段之间有一个截止门37,焙烧段与冷却段之间没有隔断装置,冷却段末端设置有窑尾门1。上述三个门均为随时可以关闭或开启的活动门。其中窑头门与窑尾门由型材骨架外挂岩棉保温板组成。上述窑体中焙烧段52与干燥段53采用双层结构,其中,焙烧段52如图3-4所示,由下部窑室29与上部总风/烟道27组成,在窑体外壁设置有若干个与窑室连通的哈风道6与总风/烟道27相通,在哈风道6与总风/烟道之间有哈风闸9用以调节进入总风/烟道的热风和调节窑室温度,哈风闸通过窑顶的闸阀8调节其开口的幅度。总风/烟道的出口是位于截止门37附近的焙烧段出风口7。窑室的左右两侧与顶部设置有两层耐火材料层,外层为岩棉17,内层为硅酸铝纤维毡18,通过不锈钢针19挂在窑架15的内侧梁上。窑室顶部有火眼管5直通窑顶26,火眼管上有盖,通过该火眼管添加燃料和观察窑室温度。窑顶由水泥板直接盖在窑架上并密封。图1所示,在截止门另一侧干燥段的顶部与焙烧段出风口7对应的有一个干燥段进风口38,二者通过一个跨越截止门37的连通软管相通,在连通软管端部设置一台风机作为送热风的动力。为了使连通软管位置固定,将截止门分为左右两扇,形状为“凹”字形,连通软管位于左右两扇门之间。所述截止门由型材骨架两侧挂硅酸铝纤维毡构成,两扇截止门通过钢索挂在窑顶门架的滑轮上,开启时由人工即可拉起。图5所示,干燥段53有两层结构,下部为干燥室,室内是砖坯垛32,上层是干燥段总风道43和排潮/风总道46,二者由总风道隔墙45分开。干燥室的两侧与顶部为岩棉层,通过窑架固定。在干燥室顶部有与干燥段总风道连通的送风口31,在干燥室两侧有排潮风道49,其上部与排潮总道46相通,下部与干燥室相通。在干燥段窑顶40有若干个排风口39与排潮总道46相通,排风口上设有排潮风机。窑体的冷却段51位于焙烧段后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隧道窑,包括窑体,在窑体两侧设置有滚轮,所述窑体通过其两侧滚轮置于地面轨道上,其特征在于窑体上设置有动力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胜英
申请(专利权)人:魏胜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