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安装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6614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领域,公开了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安装结构,包括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和安装座,安装座与车辆固定连接,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隔壁将第一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安装室和另一侧的第二安装室,蜗轮与螺杆同轴设置带动螺杆同步转动,壳体为密度比铸铁小的轻金属壳体,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将壳体固定在车辆上的安装通孔,安装通孔沿第一壳体的径向延伸;固定件穿过安装通孔通过与固定孔配合将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固定在安装座上。该安装结构能够使壳体在循环球减速组件工作时承担较高的扭矩,保证壳体的工作强度,同时该壳体相较于传统的铸铁壳体质量更轻,占用空间更小。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lightweight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了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非独立悬挂的商用车将陆续采用循环球式电动转向装置,该装置有蜗轮蜗杆和循环球两级减速机构,电动机通过此两级减速,将方向盘手力放大,从而起到助力效果。原装置采用分体式结构,分蜗轮蜗杆减速部分和循环球减速部分,再通过螺栓或调整螺母将两个减速机构的壳体连接一体,这样会使装置体积加大、重量变沉并且轴系定位不准确,装配时需要调整间隙,从而影响装配效率和效果。另外,一根循环球螺杆上要安装螺母、轴承、蜗轮和传感器,彼此都需要很高的定位精度,而蜗杆安装在壳体上,如果壳体不是一个整体,不是一次装夹加工成型,而是通过装配时再调整间隙,很难确保装配精度,从而降低产品品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非常具有实用性。中国专利2018214061428提供一种一体化壳体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的壳体能够进行一体化安装设计,但是其不能满足轻量化设计的需求,而且整个壳体外观占用空间较大。而且一般壳体采用的铸铁壳体比较沉重,铸造时带来大量能源消耗,成品为了防锈还需要进行喷油漆作业,造成污染等。本技术根据现有设计需求,设计一种将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安装到整车上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现有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质量太大,不能满足轻量化需求,以及壳体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环境的缺点,提供了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安装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安装结构,包括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和安装座,安装座与车辆固定连接,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一体化成型壳体,壳体包括用于安装循环球减速组件的第一壳体和用于安装蜗杆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一体成型,第一壳体内一体成型有隔壁,隔壁将第一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一侧用于安装蜗轮的第一安装室和另一侧用于安装循环球减速组件的第二安装室,隔壁上设置有用于螺杆从第二安装室穿入至第一安装室的安装通道,蜗轮与螺杆同轴设置带动螺杆同步转动,壳体为密度比铸铁小的轻金属壳体,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将壳体固定在车辆上的安装通孔,安装通孔沿第一壳体的径向延伸;安装座上开设有与安装通孔一一对应的固定孔,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穿过安装通孔通过与固定孔配合将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固定在安装座上。该种结构设计免去了传统电动助力装置安装架的设置,从而减小了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占用空间,而且安装更加方便。作为优选,固定件为螺栓,螺栓包括光轴部分和螺纹部分,固定孔为螺纹孔,安装通孔为光孔。光轴部分与轻量化壳体的连接孔配合,共同承担整车对循环球式电动转向装置的冲击和扭矩;螺纹部分与过渡连接板或者整车大梁连接,负责固定电动转向装置。作为优选,还包括过渡板,过渡板连接在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和安装座之间,过渡板上开设有与安装通孔一一对应的连接孔。过渡板能够对电动转向装置的安装起到加强作用,保证安装的强度以及连接的可靠性。作为优选,过渡板为环状结构,过渡板的中部开设有减重口。保证过渡板提供过渡连接的基础上,减轻过渡板的重量,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轻量化。作为优选,安装通孔不与壳体内的腔室连通,安装通孔为光孔。光孔便于加工成型,同时方便固定件的安装。作为优选,壳体为铝合金壳体;第二壳体内的腔室与第一安装室内连通形成用于安装蜗轮蜗杆组件的空间。铝合金等轻量化材料来替代铸铁壳体,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配合壳体上安装通孔结构的设计能够避免铝合金的强度不足,汽车在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时,壳体及其连接处可能会变形断裂,引起转向失效问题。作为优选,第一壳体包括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第四壳体上开设有齿扇组件安装口,齿扇组件安装在第三壳体内与安装在第三壳体内的循环球螺母啮合,第三壳体的一端为循环球减速组件安装口,第三壳体的另一端为蜗轮安装口,螺杆安装在第二安装室内且一端穿过安装通道与蜗轮配合;第三壳体的外侧面上一体成型有开设有安装通孔的耳座,第四壳体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开设有安装通孔的耳座。通过对安装通孔位置的设计,从而分散电动转向装置在转向时产生的扭矩,使整个电动转向装置受力平衡,从而降低对壳体的破坏。作为优选,第一壳体的周向侧面上向外延伸有耳座,耳座与第一壳体一体成型设置,每个耳座至少贯穿设置一个安装通孔。作为优选,安装通孔不与壳体内的腔室连通。作为优选,设置在第三壳体上的安装通孔的长度不小于设置在第四壳体上的安装通孔的长度;安装通孔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三壳体最大外径尺寸。作为优选,第一壳体包括柱状的第三壳体和沿柱状壳体周向侧面延伸的第四壳体,第四壳体上开设有齿扇组件安装口,第三壳体的一端为循环球减速组件安装口,另一端为蜗轮安装口,第三壳体的外侧延伸有固定板,安装通孔开设在固定板上。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壳体一体化设计结构,只有一个铝合金铸造的壳体,从而实现轻量化的设计,而且通过对安装通孔结构的设计,降低了铝合金壳体强度较差不能够承受较大扭矩的缺陷,从而实现替换铸铁件的能力。在壳体内部铸造出一个内壁,将涡轮蜗杆减速机构和循环球减速机构分开,在一个壳体的两侧布置循环球减速机构室和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室,利用机械设备一次装夹加工,保证铸造内壁上的螺杆轴承座位置和壳体上的蜗杆的轴承座位置精度,从而确保涡轮蜗杆轴系和循环球螺杆螺母轴系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不需要去进行间隙调整,确保了装配的精度和装配的效率。同时配合壳体上安装通孔结构的设计能够避免铝合金的强度不足,汽车在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时,壳体及其连接处可能会变形断裂,引起转向失效问题。而且特制的连接螺栓,分成光轴部分和螺纹部分,光轴部分与轻量化壳体的连接孔配合,共同承担整车对循环球式电动转向装置的冲击和扭矩;螺纹部分与过渡连接板或者整车大梁连接,负责固定电动转向装置;设计了专用的过渡连接板,先将轻量化壳体的循环球式电动转向装置与之相连接固定,再通过过渡连接板与整车大梁连接固定,从而使轻量化壳体的循环球式电动转向装置有效而可靠的安装在整车上。附图说明图1说装置与大梁的装配图的爆炸示意图。图2装置的主视图;图3图2循环球减速组件和齿扇组件配合的示意图;图4是图2B-B的剖视图;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对应以下技术名称: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隔壁、4—第一安装室、5—第二安装室、6—安装通孔、7—耳座、8—第三壳体、9—第四壳体、10—齿扇组件安装口、11—循环球减速组件安装口、13—固定板、14—安装通道、15—过渡板、16—连接孔、17—螺栓、18—蜗轮、19—蜗杆、20—螺杆、21—循环球螺母、22—齿扇、24—油封槽、25—第一轴承、26—第二轴承座、27—定子、28—转子、29—输入轴、30—安装套、31—摇臂、40—电机、41—固定孔、42—光轴部分、43—螺纹部分、44—减重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安装结构,包括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和安装座(50),安装座(50)与车辆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一体化成型壳体,壳体包括用于安装循环球减速组件的第一壳体(1)和用于安装蜗杆(19)的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一体成型,第一壳体(1)内一体成型有隔壁(3),隔壁(3)将第一壳体(1)内的空间分隔成一侧用于安装蜗轮(18)的第一安装室(4)和另一侧用于安装循环球减速组件的第二安装室(5),隔壁(3)上设置有用于螺杆(20)从第二安装室(5)穿入至第一安装室(4)的安装通道(14),蜗轮(18)与螺杆(20)同轴设置带动螺杆(20)同步转动,壳体为密度比铸铁小的轻金属壳体,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将壳体固定在车辆上的安装通孔(6),安装通孔(6)沿第一壳体(1)的径向延伸;/n安装座(50)上开设有与安装通孔(6)一一对应的固定孔(41),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穿过安装通孔(6)通过与固定孔(41)配合将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固定在安装座(5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安装结构,包括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和安装座(50),安装座(50)与车辆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一体化成型壳体,壳体包括用于安装循环球减速组件的第一壳体(1)和用于安装蜗杆(19)的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一体成型,第一壳体(1)内一体成型有隔壁(3),隔壁(3)将第一壳体(1)内的空间分隔成一侧用于安装蜗轮(18)的第一安装室(4)和另一侧用于安装循环球减速组件的第二安装室(5),隔壁(3)上设置有用于螺杆(20)从第二安装室(5)穿入至第一安装室(4)的安装通道(14),蜗轮(18)与螺杆(20)同轴设置带动螺杆(20)同步转动,壳体为密度比铸铁小的轻金属壳体,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将壳体固定在车辆上的安装通孔(6),安装通孔(6)沿第一壳体(1)的径向延伸;
安装座(50)上开设有与安装通孔(6)一一对应的固定孔(41),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穿过安装通孔(6)通过与固定孔(41)配合将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固定在安装座(5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件为螺栓(17),螺栓(17)包括光轴部分(42)和螺纹部分(43),固定孔(41)为螺纹孔,安装通孔(6)为光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板(15),过渡板(15)连接在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和安装座(50)之间,过渡板(15)上开设有与安装通孔(6)一一对应的连接孔(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渡板(15)为环状结构,过渡板(15)的中部开设有减重口(44)。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张春雷陈仲尧张军成常相要鲍柯章炬辉洪小江华佳焕吴林健张兴琦姜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安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