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6560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防撞装置,包括第一防撞横梁和侧板,所述第一防撞横梁两端均焊接有侧板,所述第一防撞横梁外侧壁表面铆接荧光贴,所述荧光贴两侧均安装有反光条,所述第一防撞横梁内侧壁表面安装有减震架,且减震架由第一底板、高强弹簧和第二底板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荧光贴和反光条,可使得汽车车身防撞装置具有警示效果,并且通过多组减震架,可对车辆在受到碰撞冲击时能量的初步吸收,使得加强汽车车身的防撞性能,同时通过传力板,又能将减震架吸收不了的能力传递至多组吸能盒中,从而能够对汽车碰撞的能量进一步的吸收,并且第二防撞横梁能将剩余的冲击力分散至车身,防止车辆集中变形。

Anti collision device of automobil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车身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设备
,具体为一种汽车车身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规模迅速扩大,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拉动内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经济迅猛发展,汽车已成为多数人出行的必备工具,家用汽车的增加,导致城市道路拥堵情况日渐加剧,不可避免出现更多碰撞事故,在获得良好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同时,汽车安全性能也越来越被关注。但是,现有的用于汽车车身防撞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现有的汽车车身防撞装置在使用时,大都直接采用吸能盒进行吸能,其吸能效果一般,可以进一步提高,从而可以吸收更加多的撞击能量,进而能够提高汽车车身的防撞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身防撞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汽车车身防撞装置在使用时,大都直接采用吸能盒进行吸能,其吸能效果一般,可以进一步提高,从而可以吸收更加多的撞击能量,进而能够提高汽车车身的防撞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身防撞装置,包括第一防撞横梁(1)和侧板(2),所述第一防撞横梁(1)两端均焊接有侧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横梁(1)外侧壁表面铆接荧光贴(3),所述荧光贴(3)两侧均安装有反光条(4),所述第一防撞横梁(1)内侧壁表面安装有减震架(6),且减震架(6)由第一底板(601)、高强弹簧(602)和第二底板(603)组成,所述减震架(6)一侧表面安装有传力板(7),所述传力板(7)一侧表面安装有吸能盒(8),且吸能盒(8)具体设置有若干组,所述吸能盒(8)一侧表面安装有第二防撞横梁(9),所述第二防撞横梁(9)内侧壁表面两端均焊接有限位柱(10),且限位柱(10)一端传力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身防撞装置,包括第一防撞横梁(1)和侧板(2),所述第一防撞横梁(1)两端均焊接有侧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横梁(1)外侧壁表面铆接荧光贴(3),所述荧光贴(3)两侧均安装有反光条(4),所述第一防撞横梁(1)内侧壁表面安装有减震架(6),且减震架(6)由第一底板(601)、高强弹簧(602)和第二底板(603)组成,所述减震架(6)一侧表面安装有传力板(7),所述传力板(7)一侧表面安装有吸能盒(8),且吸能盒(8)具体设置有若干组,所述吸能盒(8)一侧表面安装有第二防撞横梁(9),所述第二防撞横梁(9)内侧壁表面两端均焊接有限位柱(10),且限位柱(10)一端传力板(7)表面,所述限位柱(10)顶端安装有限位块(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贴(3)具体设置有若干组,且多个荧光贴(3)呈阵列结构排布,所述反光条(4)具体设置有若干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东方曹五好杨国天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麦芒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