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驻留的方法、终端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647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18
本申请涉及小区驻留的方法、终端及系统,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其配对的终端(如手机)来代理寻呼消息。在可穿戴设备与手机配对成功并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的状态下,可穿戴设备可以在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获取手机的服务小区信息,如小区标识,频点等信息。可穿戴设备可以根据该服务小区信息选择驻留到手机的服务小区。这样,可穿戴设备便可以不用自己监听来自网络侧的寻呼消息,而是由与其配对的手机代理寻呼消息,有利于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

Method, terminal and system of cell resid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区驻留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小区驻留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技术介绍
可穿戴设备(wearabledevice,WD),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的通信功能越来越强大。一方面,可穿戴设备可以和其他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对并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如蓝牙通信连接,通过短距离通信连接和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例如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通信技术、第五代(thefifthgeneration,5G)或新空口(newradio,NR)通信技术,接入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成为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但是,接入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可穿戴设备需要监听来自网络侧的寻呼消息,这样不利于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小区驻留的方法、终端及系统,有利于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小区驻留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侧,该方法可包括:在第一终端(如可穿戴设备)与第二终端(如手机)配对并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的状态下,第一终端可以在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通过该短距离通信连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如小区标识,频点等信息。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判断是否选择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如果判断出选择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满足小区选择准则,则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r>这样,在第一终端驻留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之后,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被网络侧寻呼。第二终端可以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小区驻留的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侧,该方法可包括:在第一终端(如可穿戴设备)与第二终端(如手机)配对并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的状态下,第二终端可以通过该短距离通信连接向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第二终端可以在第一终端的寻呼时机检测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并在检测到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后通过该短距离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实施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一终端(如可穿戴设备)在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可以驻留到与其配对的第二终端(如手机的服务小区。在此前提下,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与其配对的第二终端来代理寻呼消息。这样,第一终端便可以不用自己监听来自网络侧的寻呼消息,而是由与其配对的第二终端代理寻呼消息,有利于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本申请中,短距离通信连接可以称为第一通信连接,可包括蓝牙通信连接、Wi-Fi直连通信连接(如Wi-Fip2p通信连接)、3gppD2D通信连接等等。本申请中,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可以称为第一RRC状态。不限于此,第一RRC状态还可以包括未来通信技术标准中定义的类似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RRC状态。本申请中,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可以是指,第二终端在第一终端的寻呼时机(PO)检测网络侧发送的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并在检测到用于寻呼第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后通过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如蓝牙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告知该寻呼消息,即向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如PCI)和频点信息。除了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还可进一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指示信息、运营商指示信息等。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方式1: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具体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相应的,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并响应该请求消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可以向第二终端返回确认消息。本申请中,该请求消息可以称为第三消息。方式2: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无需第一终端请求。具体的,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主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无需第一终端请求。第一终端在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可以向第二终端返回确认消息。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后,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但不限于下述方式判断是否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方式1: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第一终端可以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方式2: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RAT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该RAT指示信息指示的RAT)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第一终端可以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方式3: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运营商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运营商(该运营商指示信息指示的运营商)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第一终端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方式4: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RAT指示信息、运营商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频点(即该频点信息表示的频点)被第一终端支持,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AT(该RAT指示信息指示的RAT)、运营商(该运营商指示信息指示的运营商)均被第一终端支持,且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即该小区标识表示的服务小区)与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第一终端确定选择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如下几种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获得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A.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第一通信连接。B.与第二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第一RRC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区驻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处于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状态的第一终端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所述第一RRC状态包括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n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判断是否选择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如果选择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规则,则所述第一终端驻留到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区驻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于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状态的第一终端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所述第一RRC状态包括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判断是否选择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如果选择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规则,则所述第一终端驻留到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频点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判断是否选择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频点被所述第一终端支持,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不相同,则所述第一终端确定选择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进行驻留。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具体包括:
处于所述第一RRC状态的所述第一终端在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具体包括:
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有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所述第一终端在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所述第一RRC状态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所述第二RRC状态包括:RRC连接态。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二终端从第二RRC状态转移到所述第一RRC状态后,处于所述第一RRC状态的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所述第二RRC状态包括:RRC连接态。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发生改变后,处于所述第一RRC状态的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驻留到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之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被网络侧寻呼;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驻留到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代理寻呼消息。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于第一RRC状态的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信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博才宇谭郑斌王键刘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