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注塑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29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注塑件模具,包括上盖模、第一中间腔模、第二中间腔模、下托模及升降台,升降台底设第一液压杆,下托模底设第二液压杆;升降台上设第一顶针杆,第一顶针杆顶穿过下托模及第二中间腔模,下托模两侧设第一水平杆;第一中间腔模两侧设第二水平杆,第二水平杆铆接弧形挂钩杆,弧形挂钩杆底端挂接第一水平杆,弧形挂钩杆上部啮合支撑齿轮,支撑齿轮固定在上盖模的第三水平杆;下托模设下定型块,上盖模设上定型块,第一中间腔模开设定型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液压顶升‑下降,将脱模和冷却结合起来,形成下脱模‑空冷‑上脱模‑冷却‑脱模取件的逐步降温脱模过程,使各部位受力均衡,避免温度变化过快,提高良品率。

A kind of injection mold for automobile parts easy to de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注塑件模具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注塑件模具。
技术介绍
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当下塑料工业与汽车工业的共同热点,塑料迎合汽车轻量化是大势所趋,在节能环保理念的推动下,安全、舒适、轻量、节能成为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塑料以其重量轻、设计空间大、制造成本低、性能优异、功能广泛等优点,成为二十一世纪汽车工业最好的材料选择。现有汽车注塑件的脱模过程采用一般的塑料件模具的顶针脱模方式,脱模过程中,各级模板的各个部位难以保证受力均匀,并且顶针脱模速度过快,注模腔体的温度与环境空气温度差距较大,温度聚变造成成型品变形,从而造成良品率降低,如若使注模腔体空冷到室温范围,其降温过程又太长,故而现有技术不予采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注塑件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注塑件模具,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盖模、第一中间腔模、第二中间腔模及下托模,下托模的正下方设置有升降台,升降台的底部通过第一液压杆支撑起来,升降台的中心位置穿接有第二液压杆,第一液压杆及第二液压杆的液压缸体的底面均固定在地面上;第二液压杆的顶面焊接在下托模底面的中心位置,升降台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顶针杆,第一顶针杆的底端设有轴肩凸块,而升降台的上表面设置有与轴肩凸块活动卡接的内深凹槽,第一顶针杆的顶端依次穿过下托模和第二中间腔模,第一顶针杆的顶端设有顶针帽,第二中间腔模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顶针杆顶针帽对应的槽口;下托模上表面的中心位置也开设有内深凹槽,下托模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卡接有下定型块,第二中间腔模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下定型块对应的通孔,下托模的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一水平杆,第一水平杆远离下托模的一端为斜面切口;第一中间腔模的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二水平杆,第二水平杆通过铆钉铆接有弧形挂钩杆,弧形挂钩杆的底端为挂钩结构,下托模通过第一水平杆悬挂在两个弧形挂钩杆的底端上,弧形挂钩杆的中部还通过弹簧连接在第一中间腔模的侧壁上,弹簧水平放置且位于第二水平杆的上方位置,第一中间腔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弹簧对应的槽口;第一中间腔模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二顶针杆,第二顶针杆的底端通过轴肩凸块与内深凹槽配合卡接在第一中间腔模的上表面,第二顶针杆的顶端穿过上盖模,且上盖模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二顶针杆顶针盖对应的槽口,第一中间腔模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定型腔孔;上盖模下表面的中心位置也开设有内深凹槽,上盖模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卡接有上定型块,上定型块、定型腔孔和下定型块构成了成型腔体空间;上盖模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有浇注口,浇注口一直延伸到上定型块的底面并形成浇筑通道;上盖模的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三水平杆,第三水平杆远离上盖模的一端活动穿接有摇柄杆,摇柄杆为Z型杆,摇柄杆的杆壁固定套接有支撑齿轮,弧形挂钩杆上部的一侧铺设有与支撑齿轮啮合的齿轮道,弧形挂钩杆的上部位于支撑齿轮与上盖模之间的位置。优选地,第二液压杆的顶端为圆锥体结构,升降台的中心孔设有对应的圆锥形漏斗口。优选地,弧形挂钩杆底端的挂钩设有与第一水平杆斜面切口相切的弧面。优选地,第一顶针杆和第二顶针杆的外壁经过光滑处理且涂抹有润滑油。优选地,下定型块与第二中间腔模的接触面填充有密封油,上定型块与上盖模下表面的接触面填充有密封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将脱模和冷却结合起来,形成下脱模-空冷-上脱模-冷却-脱模取件的逐步降温脱模过程,避免现有技术采用顶针顶出脱模的过程,使脱模过程中模具各部位受力均衡,避免脱模过快温度变化过快而造成的快速收缩甚至产生废品的弊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注塑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脱模过程);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注塑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注模状态);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注塑件模具的弧形挂钩杆的连接结构图;图中:上盖模1、第一中间腔模2、第二中间腔模3、下托模4、升降台5、第一液压杆6、第二液压杆7、第一顶针杆8、下定型块9、第一水平杆10、第二水平杆11、弧形挂钩杆12、弹簧13、第二顶针杆14、定型腔孔15、上定型块16、浇注口17、第三水平杆18、摇柄杆19、支撑齿轮20、齿轮道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注塑件模具,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盖模1、第一中间腔模2、第二中间腔模3及下托模4,下托模4的正下方设置有升降台5,升降台5的底部通过第一液压杆6支撑起来,升降台5的中心位置穿接有第二液压杆7,第一液压杆6及第二液压杆7的液压缸体的底面均固定在地面上;第二液压杆7的顶面焊接在下托模4底面的中心位置,升降台5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顶针杆8,第一顶针杆8的底端设有轴肩凸块,而升降台5的上表面设置有与轴肩凸块活动卡接的内深凹槽,第一顶针杆8的顶端依次穿过下托模4和第二中间腔模3,第一顶针杆8的顶端设有顶针帽,第二中间腔模3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顶针杆8顶针帽对应的槽口;下托模4上表面的中心位置也开设有内深凹槽,下托模4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卡接有下定型块9,第二中间腔模3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下定型块9对应的通孔,下托模4的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一水平杆10,第一水平杆10远离下托模4的一端为斜面切口;第一中间腔模2的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二水平杆11,第二水平杆11通过铆钉铆接有弧形挂钩杆12,弧形挂钩杆12的底端为挂钩结构,下托模4通过第一水平杆10悬挂在两个弧形挂钩杆12的底端上,弧形挂钩杆12的中部还通过弹簧13连接在第一中间腔模2的侧壁上,弹簧13水平放置且位于第二水平杆11的上方位置,第一中间腔模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弹簧13对应的槽口;第一中间腔模2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二顶针杆14,第二顶针杆14的底端通过轴肩凸块与内深凹槽配合卡接在第一中间腔模2的上表面,第二顶针杆14的顶端穿过上盖模1,且上盖模1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二顶针杆14顶针盖对应的槽口,第一中间腔模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定型腔孔15;上盖模1下表面的中心位置也开设有内深凹槽,上盖模1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卡接有上定型块16,上定型块16、定型腔孔15和下定型块9构成了成型腔体空间;上盖模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有浇注口17,浇注口17一直延伸到上定型块16的底面并形成浇筑通道;上盖模1的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三水平杆18,第三水平杆18远离上盖模1的一端活动穿接有摇柄杆19,摇柄杆19为Z型杆,摇柄杆19的杆壁固定套接有支撑齿轮20,弧形挂钩杆12上部的一侧铺设有与支撑齿轮20啮合的齿轮道21,弧形挂钩杆12的上部位于支撑齿轮20与上盖模1之间的位置。参照图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注塑件模具,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盖模(1)、第一中间腔模(2)、第二中间腔模(3)及下托模(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模(4)的正下方设置有升降台(5),所述升降台(5)的底部通过第一液压杆(6)支撑起来,所述升降台(5)的中心位置穿接有第二液压杆(7),所述第一液压杆(6)及第二液压杆(7)的液压缸体的底面均固定在地面上;/n所述第二液压杆(7)的顶面焊接在下托模(4)底面的中心位置,所述升降台(5)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顶针杆(8),所述第一顶针杆(8)的底端设有轴肩凸块,而所述升降台(5)的上表面设置有与轴肩凸块活动卡接的内深凹槽,所述第一顶针杆(8)的顶端依次穿过下托模(4)和第二中间腔模(3),所述第一顶针杆(8)的顶端设有顶针帽,所述第二中间腔模(3)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顶针杆(8)顶针帽对应的槽口;/n所述下托模(4)上表面的中心位置也开设有内深凹槽,所述下托模(4)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卡接有下定型块(9),所述第二中间腔模(3)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下定型块(9)对应的通孔,所述下托模(4)的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一水平杆(10),所述第一水平杆(10)远离下托模(4)的一端为斜面切口;/n所述第一中间腔模(2)的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二水平杆(11),所述第二水平杆(11)通过铆钉铆接有弧形挂钩杆(12),所述弧形挂钩杆(12)的底端为挂钩结构,所述下托模(4)通过所述第一水平杆(10)悬挂在两个所述弧形挂钩杆(12)的底端上,所述弧形挂钩杆(12)的中部还通过弹簧(13)连接在第一中间腔模(2)的侧壁上,所述弹簧(13)水平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水平杆(11)的上方位置,所述第一中间腔模(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弹簧(13)对应的槽口;/n所述第一中间腔模(2)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二顶针杆(14),所述第二顶针杆(14)的底端通过轴肩凸块与内深凹槽配合卡接在所述第一中间腔模(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顶针杆(14)的顶端穿过上盖模(1),且所述上盖模(1)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顶针杆(14)顶针盖对应的槽口,所述第一中间腔模(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定型腔孔(15);/n所述上盖模(1)下表面的中心位置也开设有内深凹槽,所述上盖模(1)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卡接有上定型块(16),所述上定型块(16)、定型腔孔(15)和下定型块(9)构成了成型腔体空间;/n所述上盖模(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有浇注口(17),所述浇注口(17)一直延伸到上定型块(16)的底面并形成浇筑通道;/n所述上盖模(1)的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三水平杆(18),所述第三水平杆(18)远离上盖模(1)的一端活动穿接有摇柄杆(19),所述摇柄杆(19)为Z型杆,所述摇柄杆(19)的杆壁固定套接有支撑齿轮(20),所述弧形挂钩杆(12)上部的一侧铺设有与支撑齿轮(20)啮合的齿轮道(21),所述弧形挂钩杆(12)的上部位于支撑齿轮(20)与上盖模(1)之间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注塑件模具,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盖模(1)、第一中间腔模(2)、第二中间腔模(3)及下托模(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模(4)的正下方设置有升降台(5),所述升降台(5)的底部通过第一液压杆(6)支撑起来,所述升降台(5)的中心位置穿接有第二液压杆(7),所述第一液压杆(6)及第二液压杆(7)的液压缸体的底面均固定在地面上;
所述第二液压杆(7)的顶面焊接在下托模(4)底面的中心位置,所述升降台(5)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顶针杆(8),所述第一顶针杆(8)的底端设有轴肩凸块,而所述升降台(5)的上表面设置有与轴肩凸块活动卡接的内深凹槽,所述第一顶针杆(8)的顶端依次穿过下托模(4)和第二中间腔模(3),所述第一顶针杆(8)的顶端设有顶针帽,所述第二中间腔模(3)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顶针杆(8)顶针帽对应的槽口;
所述下托模(4)上表面的中心位置也开设有内深凹槽,所述下托模(4)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卡接有下定型块(9),所述第二中间腔模(3)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下定型块(9)对应的通孔,所述下托模(4)的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一水平杆(10),所述第一水平杆(10)远离下托模(4)的一端为斜面切口;
所述第一中间腔模(2)的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二水平杆(11),所述第二水平杆(11)通过铆钉铆接有弧形挂钩杆(12),所述弧形挂钩杆(12)的底端为挂钩结构,所述下托模(4)通过所述第一水平杆(10)悬挂在两个所述弧形挂钩杆(12)的底端上,所述弧形挂钩杆(12)的中部还通过弹簧(13)连接在第一中间腔模(2)的侧壁上,所述弹簧(13)水平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水平杆(11)的上方位置,所述第一中间腔模(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弹簧(13)对应的槽口;
所述第一中间腔模(2)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二顶针杆(14),所述第二顶针杆(14)的底端通过轴肩凸块与内深凹槽配合卡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业峰卢兵卞磊王传江
申请(专利权)人:宣城恒皓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