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双向脱模结构的汽车覆盖件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双向脱模结构的汽车覆盖件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汽车覆盖件,一般采用冲压模具冲击钢板材料而成,其对冲压模具的精确性要求较高,在汽车轻量化和碰撞安全性的技术要求下,当下也有很多新型汽车开始逐步采用塑料注塑代替金属冲压,作为新型的汽车覆盖件,其首要问题是工艺成本问题。首要工艺问题是覆盖件的模具较浅,要求注塑液的内压较高,注塑过程中要求保证各模板之间紧密结合且注塑液不能顶出盖体,现有的普通注塑模具无法满足汽车覆盖件、尤其是大型覆盖件的技术要求,一些汽车车间为了达到该要求,通过螺栓紧固才能紧压模具盖体,给注塑及脱模过程带来操作困难,需要进一步改进。另外现有的模具一般采用上模和下模结合的模具结构,一次注塑过程只能成型单件成品,需要手动脱模,增加注塑成本,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有双向脱模结构的汽车覆盖件注塑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双向脱模结构的汽车覆盖件注塑模具,包括自右向左右依次并列设置的浇筑板(1)、定型腔板(2)、滑动垫板(3)及主侧推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侧推板(4)远离滑动垫板(3)的一侧对称设置有T形支座(5),所述主侧推板(4)远离滑动垫板(3)的一侧还贴合有次侧推板(6),多个所述T形支座(5)与主侧推板(4)形成内深槽口,所述次侧推板(6)的顶边和底边分别与一个T形支座(5)滑动贴合,所述T形支座(5)远离主侧推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平液压杆(7),所述水平液压杆(7)远离T形支座(5)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支撑板(8),所述固定支撑板(8)靠近主侧推板(4)一侧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双向脱模结构的汽车覆盖件注塑模具,包括自右向左右依次并列设置的浇筑板(1)、定型腔板(2)、滑动垫板(3)及主侧推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侧推板(4)远离滑动垫板(3)的一侧对称设置有T形支座(5),所述主侧推板(4)远离滑动垫板(3)的一侧还贴合有次侧推板(6),多个所述T形支座(5)与主侧推板(4)形成内深槽口,所述次侧推板(6)的顶边和底边分别与一个T形支座(5)滑动贴合,所述T形支座(5)远离主侧推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平液压杆(7),所述水平液压杆(7)远离T形支座(5)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支撑板(8),所述固定支撑板(8)靠近主侧推板(4)一侧的表面中心固定设置有定位块(9),所述定位块(9)远离固定支撑板(8)一侧的端面与次侧推板(6)表面相接触;
所述主侧推板(4)靠近滑动垫板(3)一侧的表面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外顶针槽(401)、第一定型块(402)、滑动通孔(403)及内顶针(404),所述外顶针槽(401)内卡接有外顶针(10)的针头端,所述浇筑板(1)远离定型腔板(2)的一侧设有与外顶针(10)的帽端对应的槽口,所述第一定型块(402)伸入所述主侧推板(4)内的一端为轴肩凸块,所述主侧推板(4)的表面设有与轴肩凸块卡接配合的内深凹槽,所述滑动通孔(403)内穿接有滑杆(11),所述滑杆(11)的一端垂直焊接在滑动垫板(3)的表面,所述滑杆(11)的另一端也通过轴肩凸块配合卡接在次侧推板(6)表面的内深凹槽内,所述内顶针(404)的帽端伸入主侧推板(4)上的另一个内深凹槽内,所述滑动垫板(3)上设有与外顶针(10)、第一定型块(402)及内顶针(404)相对应的通孔;
所述定型腔板(2)靠近滑动垫板(3)一侧的表面设有第一定型槽(201),所述第一定型块(402)与第一定型槽(201)形成第一定型腔体,所述定型腔板(2)靠近滑动垫板(3)一侧的表面还设有与内顶针(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业峰,卢兵,卞磊,王传江,管世龙,
申请(专利权)人:宣城恒皓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