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换式模具设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564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换式模具设计结构,包括下端开凿有凹槽的载台,凹槽内侧设有模具本体,载台自上而下开凿有与凹槽相连通的螺纹孔,模具本体上端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和模具本体上对应开凿有螺孔,且螺孔中连接有固定螺栓,固定座上端开凿有适配槽,螺纹孔中连接有推杆,推杆上端固定连接有顶帽,推杆下端连接有与适配槽相匹配的限位盘,固定座侧端开凿有一对相互平行并与适配槽相连通的横孔,横孔中连接有固定杆,且一对固定杆位于推杆左右两侧,适配槽侧壁开凿有与一对固定杆端部相匹配的定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的固定座、限位盘、推杆和固定杆,便于将模具本体移出更换,且固定作用更加稳定。

A design structure of quick change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换式模具设计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设计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快换式模具设计结构。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模具的出现大大的增加了工业生产的效率,提高了零件的产量,由于零件的尺寸大小不一,常常需要更换不同的模具来满足生产,但是,现有的模具不能快速更换,浪费了使用者大量的时间,降低了生产的效率。为改善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325733U公开了一种快换式模具设计结构,改善了现有的模具不能快速更换的问题,从而节省了使用者大量的时间,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但是上述的快换结构还有待改善,例如结构较为复杂,长期使用后,弹簧弹性性能容易变差,导致对模具本体的固定作用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快换式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换式模具设计结构,包括下端开凿有凹槽(9)的载台(1),所述凹槽(9)内侧设有模具本体(2),所述载台(1)自上而下开凿有与凹槽(9)相连通的螺纹孔(1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2)上端连接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上端开凿有适配槽,所述螺纹孔(10)中连接有推杆(5),所述推杆(5)上端固定连接有顶帽(3),所述推杆(5)下端连接有与适配槽相匹配的限位盘(6),所述固定座(4)侧端开凿有一对相互平行并与适配槽相连通的横孔,所述横孔中连接有固定杆(7),且一对固定杆(7)位于推杆(5)左右两侧,所述适配槽侧壁开凿有与一对固定杆(7)端部相匹配的定位槽(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换式模具设计结构,包括下端开凿有凹槽(9)的载台(1),所述凹槽(9)内侧设有模具本体(2),所述载台(1)自上而下开凿有与凹槽(9)相连通的螺纹孔(1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2)上端连接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上端开凿有适配槽,所述螺纹孔(10)中连接有推杆(5),所述推杆(5)上端固定连接有顶帽(3),所述推杆(5)下端连接有与适配槽相匹配的限位盘(6),所述固定座(4)侧端开凿有一对相互平行并与适配槽相连通的横孔,所述横孔中连接有固定杆(7),且一对固定杆(7)位于推杆(5)左右两侧,所述适配槽侧壁开凿有与一对固定杆(7)端部相匹配的定位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换式模具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5)包括驱动杆(51)和螺纹筒(52),且驱动杆(51)位于螺纹筒(52)内侧,所述螺纹筒(52)内侧壁开凿有一对限位滑槽(54),所述驱动杆(51)侧端固定连接有一对与限位滑槽(54)相匹配的限位滑块(53),所述驱动杆(51)上端与顶帽(3)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52)下端与限位盘(6)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万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洁立众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