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离性间皮素检测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5385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游离性间皮素检测试剂盒。一种游离性间皮素检测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第一结合分子和第二结合分子,所述试剂盒以“支持物‑第一结合分子‑待检测物‑第二结合分子‑标记物”形式完成检测;所述第一结合分子为靶向间皮素Ⅰ区的单链抗体;所述第二结合分子为靶向间皮素Ⅲ区的单链抗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游离性间皮素检测试剂盒,选用靶向间皮素Ⅰ区的单链抗体和靶向间皮素Ⅲ区的单链抗体分别作为第一结合分子和第二结合分子,能有效的抓获抗原,实现抗原的有效检测。

A free mesothelin detection k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游离性间皮素检测试剂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游离性间皮素检测试剂盒。
技术介绍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PleuricMesothelioma,MPM)是一种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生存率非常低。其特征为潜伏期长,但其侵袭性临床结果显现得十分迅速。因此,要有效地预防恶性间皮瘤,需要进行长时期(如数十年跨度)的、频繁的诊断检测。因而,使用早期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是一种被强烈推荐的手段。目前,针对MPM的筛选和早期诊断还没有有效的工具,而其临床监控主要依赖放射性检测。此外,MPM治疗应答的评估一直以来难度都非常大,主要是由于放射性检测的灵敏度不高,而且高度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并且在大多数病例中MPM复发的特征均为时间上的进程非常快。多种MPM生物标志物已经被深入研究。研究者们特别地通过ELISA研究血清、血浆和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的价值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更加切实可用。只有当结合其他临床背景信息一起考虑时,对肿瘤标志物的需求和解释才有作用。对肿瘤标志物表达状态不正确的解释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正确的诊断,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开支。间皮素源于分子量大小71kDa的前体蛋白,其在正常间皮细胞中被发现,并且被发现在多种癌症中过表达。该前体蛋白被切割成为两种成熟蛋白:聚合细胞增强因子(MegakaryotePotentiatingFactor,MPF)和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分子量大约40kDa),即膜表面间皮素,其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键与细胞膜表面相连。在卵巢癌、恶性间皮瘤、鳞状细胞癌以及正常的间皮细胞上都发现有膜表面间皮素表达。而MPF则被分泌到血液中。膜表面间皮素也可以被释放到血液中,成为可溶的间皮素(solublemesothelin)。早期的研究表明,与良性积液相比,这种可溶的间皮素在恶性间皮瘤病人的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有提升。Canessaetal.确证在72%的上皮间皮瘤病例中存在积液中间皮素表达水平的提升(CanessaPA,FerroP,MantaC,etal.Clinicalvalueofmesothelininpleuraleffusionsversushistologybymedicalthoracoscopy:briefreport.MedOncol2013;30:649)。近期的研究将可溶间皮素作为病人诊断的指标之一作了进一步探索,并确证了体内积液中可溶间皮素表达水平的提升对于间皮素瘤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即使当细胞学手段都无法作出诊断时也可以。由于大多数间皮瘤患者都有积液,积液中可溶间皮素蛋白水平的升高能够作为进行进一步侵入性诊断的提示,并提升早期诊断的准确性。MPF又被称为N-间皮素或N-ERC。血液和积液中的可溶间皮素与MPF之间有紧密的相关性。这两种标志物在区分良性与恶性肿瘤上具有相似的效力,并且近期报道了定量检测血液和积液中MPF水平的多种方法,也有报道表明MPF检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力(SatoT,SuzukiY,MoriT,etal.NewlyestablishedELISAforN-ERC/mesothelinimprovesdiagnosticaccuracyinpatientswithsuspectedpleuralmesothelioma.CancerMed2014;3:1377–1384.)。因此,可溶间皮素是恶性肿瘤,特别是恶性间皮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物,对于恶性肿瘤特别是恶性间皮瘤的早期非侵入性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开发更多的人血液和积液中可溶间皮素的检测手段。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游离性间皮素检测试剂盒,选用特定的第一结合分子和第二结合分子进行检测,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游离性间皮素检测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第一结合分子和第二结合分子,所述试剂盒以“支持物-第一结合分子-待检测物-第二结合分子-标记物”形式完成检测;所述第一结合分子为靶向间皮素Ⅰ区的抗体;所述第二结合分子为靶向间皮素Ⅲ区的抗体。优选地,所述第一结合分子与所述第二结合分子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为单链抗体。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游离性间皮素检测试剂盒,选用含有靶向间皮素Ⅰ区的单链抗体的分子和含有靶向间皮素Ⅲ区的单链抗体的分子分别作为第一结合分子和第二结合分子,能有效的抓获抗原,实现抗原的有效检测。支持物包括但不限于聚苯乙烯、聚乙烯、纤维素、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硅化物等材料制备的酶标板、小球、微粒子、玻片、芯片、塑料、薄膜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试剂盒以“支持物-第一结合分子-待检测物-第二结合分子-标记物”形式完成检测,主要检测流程如下:包被:将第一结合分子包被到支持物上,并清洗。封闭:将支持物上没有包被上第一结合分子的空位点用惰性蛋白封闭,以免后续反应中的非特异性吸附。第一结合分子捕获抗原:加入待测样品后孵育,第一结合分子捕获样品中的抗原。抗原捕获第二结合分子:加入第二结合分子后孵育,抗原捕获第二结合分子。检测:通过一步或几步引入标记物进行检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结合分子的序列如SEQIDNO.1所示;所述第二结合分子的序列如SEQIDNO.2所示。如SEQIDNO.1所示的第一结合分子为mesoCAR1-Fc,其为靶向间皮素I区的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antigenreceptor,CAR),从N端到C端依次包含靶向间皮素I区的单链抗体、铰链区、跨膜区、胞内共刺激区和信号传导结构域;如SEQIDNO.2所示的第二结合分子为mesoCAR3-Fc,其为靶向间皮素III区的嵌合抗原受体,从N端到C端依次包含靶向间皮素III区的单链抗体、铰链区、跨膜区、胞内共刺激区和信号传导结构域。进一步地,所述标记物选自荧光物质、量子点、地高辛标记探针、生物素、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造影剂、顺磁离子荧光微球、电子致密物质、化学发光标记物、超声造影剂、光敏剂、胶体金或酶中的任一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荧光物质包括Alexa350、Alexa405、Alexa430、Alexa488、Alexa555、Alexa647、AMCA、氨基吖啶、BODIPY630/650、BODIPY650/665、BODIPY-FL、BODIPY-R6G、BODIPY-TMR、BODIPY-TRX、5-羧基-4′,5′-二氯-2′,7′-二甲氧基荧光素、5-羧基-2′,4′,5′,7′-四氯荧光素、5-羧基荧光素、5-羧基罗丹明、6-羧基罗丹明、6-羧基四甲基罗丹明、CascadeBlue、Cy2、Cy3、Cy5、Cy7、6-FAM、丹磺酰氯、荧光素、HEX、6-JOE、NBD(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OregonGreen488、OregonGreen500、OregonGreen514、PacificBlu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游离性间皮素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括第一结合分子和第二结合分子,所述试剂盒以“支持物-第一结合分子-待检测物-第二结合分子-标记物”形式完成检测;/n所述第一结合分子包含靶向间皮素Ⅰ区的抗体;所述第二结合分子包含靶向间皮素Ⅲ区的抗体;优选地,所述第一结合分子和所述第二结合分子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为单链抗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游离性间皮素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括第一结合分子和第二结合分子,所述试剂盒以“支持物-第一结合分子-待检测物-第二结合分子-标记物”形式完成检测;
所述第一结合分子包含靶向间皮素Ⅰ区的抗体;所述第二结合分子包含靶向间皮素Ⅲ区的抗体;优选地,所述第一结合分子和所述第二结合分子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为单链抗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离性间皮素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分子的序列如SEQIDNO.1所示;所述第二结合分子的序列如SEQIDNO.2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离性间皮素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物选自荧光物质、量子点、地高辛标记探针、生物素、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造影剂、顺磁离子荧光微球、电子致密物质、化学发光标记物、超声造影剂、光敏剂、胶体金或酶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离性间皮素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物后还包括识别信号,所述标记物与所述识别信号通过生物素-亲合素系统显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游离性间皮素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华君张亚军宋姗姗张志伟黄晨师传胤钱其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细胞治疗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