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抗体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3240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抗体检测系统,包括亲和层析柱和微流控芯片,所述亲和层析柱为蛋白G亲和层析柱或蛋白A亲和层析柱,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上片和下片,所述上片紧密压合于所述下片的上表面,所述上片开设有贯通上片的加样孔,所述亲和层析柱的底端插入所述加样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高通量、高灵敏度的微流控芯片与纯化效率高的亲和层析柱进行组合,利用亲和层析柱将血液样本中的抗体进行一步纯化,再对纯化的抗体进行微流控芯片的进一步检测,不仅能提高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解决了血液样本堵塞微流控芯片的毛细微通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抗体检测系统
本技术属于免疫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抗体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近二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微小量级的液体进行操控的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融合了工程学、物理学、化学、微加工和生物工程等众多领域的综合性技术。同时,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受到了各界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如物理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工程科学。科研市场和医疗的需求和微纳米加工技术的日益成熟,催生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并加速了它的发展,使得微流控芯片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临床医学检验方面。目前,微流控芯片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细菌、病毒的检测中,同时也应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免疫标志物、遗传疾病、肿瘤标志物中发挥着单一检测或是联合检测的作用。随着微电子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制药以及临床医学等技术的注入,在不久的将来,生物芯片技术将会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或不可缺。微流控芯片相比传统生物技术与疾病的诊断,其主要特点为:液体流动可控、消耗试样和试剂极少、分析速度高、污染小,可在短时间内(几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抗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亲和层析柱(1)和微流控芯片(2),所述亲和层析柱(1)为蛋白G亲和层析柱或蛋白A亲和层析柱,所述微流控芯片(2)包括上片(21)和下片(22),所述上片(21)紧密压合于所述下片(22)的上表面,所述上片(21)开设有贯通上片(21)的加样孔(211),所述亲和层析柱(1)的底端插入所述加样孔(21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抗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亲和层析柱(1)和微流控芯片(2),所述亲和层析柱(1)为蛋白G亲和层析柱或蛋白A亲和层析柱,所述微流控芯片(2)包括上片(21)和下片(22),所述上片(21)紧密压合于所述下片(22)的上表面,所述上片(21)开设有贯通上片(21)的加样孔(211),所述亲和层析柱(1)的底端插入所述加样孔(2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抗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亲和层析柱(1)包括柱管(11),所述柱管(11)的顶端设有加样口(15),所述柱管(11)的底端设有排液嘴(16),所述柱管(11)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砂芯滤片一(12)、填料(13)、砂芯滤片二(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抗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21)的下表面设有一上检测单元,所述上检测单元包括毛细微通道(212)和废液槽(213),所述毛细微通道(212)的一端与所述加样孔(21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废液槽(21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抗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21)的下表面设有至少两个上检测单元,所述上检测单元以所述加样孔(211)的中心为圆心周向分布于所述加样孔(211)的外侧,所述上检测单元包括毛细微通道(212)和废液槽(213),所述毛细微通道(212)的一端与所述加样孔(21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废液槽(213)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粲周洪锐魏华英李昀地刘钟泉李轩马佳奇王俊水肖福磊杨成志李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新科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