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5043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其包括:排水槽,其开设在隧道混凝土衬砌的施工缝处,且与所述施工缝连通;所述施工缝形成于衬砌先浇段、后浇段之间;双壁打孔波纹管,其埋设在所述排水槽中,用于排出施工缝的渗水;以及防水层,其设置在隧道混凝土衬砌内,且横跨所述衬砌先浇段和后浇段。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要在衬砌结构缝隙出开设尺寸较小的排水槽,且在排水槽中埋设双壁打孔波纹管即可,其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

A water treatment device and treatment method for cracks in tunnel concrete lin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其多采用止水带、排水管来作为隧道衬砌裂缝的防水部件。如申请号201910927899.4、“一种隧道防排水系统”的专利申请中,其主要采用在排水缝隙内设置止水带,以及设置横向排水管、中央排水管的方式来实现排水。但该种方式中,首先要保证中央排水管和横向排水管连通,且横向排水管还要位于最低点,同时,可排水止水带包括排水盒、排水槽、卡接段、翼缘板、螺栓及密封体,排水盒设置在排水缝隙的背水面,排水槽固定设置在排水盒的迎水面上,排水槽的一端与排水盒固定连接,排水槽的另一端嵌入排水缝隙中。该种渗漏水处理装置结构极为复杂,实际施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其只需要在衬砌结构缝隙出开设尺寸较小的排水槽,且在排水槽中埋设双壁打孔波纹管即可,其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其包括:排水槽,其开设在隧道混凝土衬砌的施工缝处,且与所述施工缝连通;所述施工缝形成于衬砌先浇段、后浇段之间;双壁打孔波纹管,其埋设在所述排水槽中,用于排出施工缝的渗水;以及防水层,其设置在隧道混凝土衬砌内,且横跨所述衬砌先浇段和后浇段。优选的,所述排水槽为V型切槽,其深度为3-10cm,宽度为5-15cm。优选的,所述排水槽沿施工缝的长度方向延伸至隧道混凝土衬砌的拱脚。优选的,所述防水层厚度为2-5cm,宽度为3-10cm。优选的,所述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还包括:遇水膨胀止水条,其一端埋设于先浇段内,另一端埋设在后浇段内;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其一端埋设于先浇段内,另一端埋设在后浇段内;且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由迎水面到背水面依次设置。优选的,所述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注浆管,其部分埋设于先浇段内、部分埋设于后浇段内,以通过所述注浆管对衬砌内进行注浆,以防止出现渗漏水;以及填料,其用于填塞施工缝。优选的,所述填料包括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还提供一种通过上述处理装置实现的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现浇形成隧道混凝土衬砌的先浇段、后浇段,设置所述防水层,以及埋设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以及注浆管;S2、在施工缝内填塞填料,并通过注浆管注浆;S3、开设排水槽,并在所述排水槽内埋设双壁打孔波纹管。优选的,注浆过程中准备堵漏材料,以及时处理漏浆、跑浆现象。优选的,在注浆材料终凝后观察有无渗漏水现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只需要在衬砌结构缝隙出开设尺寸较小的排水槽,且在排水槽中埋设双壁打孔波纹管即可实现高效排水,且通过双壁打孔波纹管的各种优良性能来简化施工工艺,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隧道混凝土衬砌的局部断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的横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包括:排水槽1,其开设在隧道混凝土衬砌100的施工缝2处,且与所述施工缝2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施工缝2形成于衬砌先浇段101、后浇段102之间;具体的,所述排水槽1为V型切槽,其深度D为3-10cm(优选为5cm),宽度W为5-15cm(优选为10cm),且所述排水槽1沿施工缝12的长度方向延伸至隧道混凝土衬砌100的拱脚;双壁打孔波纹管3,其埋设在所述排水槽1中,用于排出施工缝2的渗水;防水层4,其设置在隧道混凝土衬砌100内,且横跨所述衬砌先浇段101和后浇段102,其厚度为2-5cm(优选为3cm),宽度为3-10cm(优选为5cm);优选的,所述防水层4通过聚硫密封膏形成,其靠近隧道混凝土衬砌100的迎水面103设置。由此,施工缝2中的渗水可在进入排水槽1后被所述双壁打孔波纹管3直接排出,如引流至侧沟等结构,进一步排放至预定地点,同时双壁打孔波纹管3相对于其他类型排水管而言,其产品结构独特,抗压能力强,内壁光滑、过流量大,且产品连接方便,接口密封性好,耐腐蚀,零渗漏,不接垢,可避免二次污染,同时,双壁打孔波纹管3还具有良好的挠曲性能,可适应不均匀沉降,且产品重量轻,施工方便,可有效降低施工费用,缩短施工周期。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还包括:遇水膨胀止水条5,其一端埋设于先浇段101内,另一端埋设在后浇段102内;中埋式橡胶止水带6,其一端埋设于先浇段101内,另一端埋设在后浇段102内;且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5、中埋式橡胶止水带6由迎水面103到背水面104依次设置;注浆管5,其部分埋设于先浇段101内、部分埋设于后浇段102内,以通过所述注浆管5对衬砌内进行注浆,以防止出现渗漏水;以及填料6,其用于填塞施工缝2,本实施例中,所述填料6包括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实施例1或2所述处理装置实现的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现浇形成隧道混凝土衬砌的先浇段、后浇段,设置所述防水层,以及埋设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以及注浆管;S2、在施工缝内填塞填料,并通过注浆管注浆;且注浆过程中准备有水泥、水玻璃或环氧树脂等快速堵漏材料,以及时处理漏浆、跑浆现象,同时,在注浆材料终凝后应观察有无渗漏水现象,用小锤敲击检查有无空壳声,发现异常者,应局部凿除,补作防水层;S3、开设排水槽,并在所述排水槽内埋设双壁打孔波纹管。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只需要在衬砌结构缝隙出开设尺寸较小的排水槽,且在排水槽中埋设双壁打孔波纹管即可实现高效排水,且通过双壁打孔波纹管的各种优良性能来简化施工工艺,降低成本。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1至3中的技术特征可进行任意组合,且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且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排水槽,其开设在隧道混凝土衬砌的施工缝处,且与所述施工缝连通;所述施工缝形成于衬砌先浇段、后浇段之间;双壁打孔波纹管,其埋设在所述排水槽中,用于排出施工缝的渗水;以及防水层,其设置在隧道混凝土衬砌内,且横跨所述衬砌先浇段和后浇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水槽,其开设在隧道混凝土衬砌的施工缝处,且与所述施工缝连通;所述施工缝形成于衬砌先浇段、后浇段之间;双壁打孔波纹管,其埋设在所述排水槽中,用于排出施工缝的渗水;以及防水层,其设置在隧道混凝土衬砌内,且横跨所述衬砌先浇段和后浇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为V型切槽,其深度为3-10cm,宽度为5-15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沿施工缝的长度方向延伸至隧道混凝土衬砌的拱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厚度为2-5cm,宽度为3-10cm。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还包括:遇水膨胀止水条,其一端埋设于先浇段内,另一端埋设在后浇段内;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其一端埋设于先浇段内,另一端埋设在后浇段内;且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由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友吕刚岳岭陈学峰蒋小锐刘方王婷彭斌魏盼王杨张宇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