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枕头,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包括枕芯(10)和枕套(20),在所述枕芯(10)中设有空腔用于装载传导物(30),骨传导模块(40)设置在所述传导物(30)中;控制模块(60),设置在所述枕套(20)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脑电波产生模块(61),使得所述骨传导模块(40)通过机械振动的方式在所述传导物(30)中传递脑电波。
Smart pil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枕头
本技术涉及床上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枕头。
技术介绍
人生的近三分之一时间会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根据《2018中国互联网网民睡眠白皮书》,七成互联网用户都因工作压力大而睡不好。长期睡眠不好会带来诸多危害,如超重肥胖、记忆力下降、心脏病风险高等。因此,如何帮助人们有效睡眠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作为一种睡眠工具,枕头的基本作用是起到在睡眠时支撑颈部,从而维持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然而,随着人们对于睡眠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市售枕头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针对临睡前喜欢聆听音乐入睡的人们,开发出了具有内置音频播放器的枕头,其通过扬声器或耳机播放音乐。又如,对于患有睡眠障碍的人,可通过保健枕来改善睡眠。该保健枕中填充有助睡眠的中草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智能枕头。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枕头,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包括枕芯10和枕套20,在所述枕芯10中设有空腔用于装载传导物30,骨传导模块40设置在所述传导物30中;控制模块60,设置在所述枕套20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脑电波产生模块61,所述脑电波产生模块61使得所述骨传导模块40输出脑电波。优选地,所述传导物30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决明子、薰衣草、茶叶。优选地,所述脑电波产生模块61使得所述骨传导模块40以机械振动的方式在所述传导物30中传递脑电波。优选地,所述脑电波产生模块61使得所述骨传导模块40发射脑电波。优选地,所述脑电波为频率为0-4Hz的δ脑电波。优选地,所述空腔还用于装载气囊70,所述气囊70处于所述传导物30中。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60进一步包括充气控制模块62,所述充气控制模块62包括气泵72和电磁阀74,通过所述气泵72和所述电磁阀74对所述气囊70进行充气和放气。优选地,所述智能枕头进一步包括气压传感器76,用于检测所述气囊70中的气体压强,并将所测压强反馈至所述充气控制模块62。优选地,所述智能枕头进一步包括通信模块63,其与所述控制模块60连接。优选地,所述通信模块63是红外通信模块,用于接收遥控器发出的指令信号,并且将所述指令信号传递到所述控制模块60。优选地,所述通信模块63是蓝牙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出的蓝牙信号,并且将所述蓝牙信号传递到所述控制模块60。优选地,所述智能枕头进一步包括扬声器80,并且所述控制模块60进一步包括音频播放模块64,在所述控制模块60接收到所述蓝牙信号之后,通过所述音频播放模块64使所述扬声器80播放所述终端中的音频。优选地,所述智能枕头进一步包括加热源90,并且所述控制模块60进一步包括加热控制模块65,所述加热控制模块65加热所述加热源90。采用本技术所述的智能枕头,优点在于:通过产生与人在熟睡时的脑电波相同的脑电波,以帮助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同时,使用决明子作为传播介质,已达到更有效地助眠效果;另外,该智能枕头还具有多种辅助功能,诸如调整高度、保温和播放音频等,以提供符合不同用户所需的睡眠舒适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以下作为非限制性说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智能枕头的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A是根据本技术的骨传导模块的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B是根据本技术的骨传导模块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脑电波产生模块的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智能枕头的实施例的电气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智能枕头的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该智能枕头包括枕芯10和枕套20。枕芯10优选地由硅胶制成,其也可以由荞麦、木棉、化纤、羽绒等填充物制成。枕套20可选地由棉布、棉涤和人造纤维制成。枕芯10中设置有空腔,该空腔用于装载传导物30。所述传导物30包括决明子、薰衣草、茶叶中的一种或多种。下文将以决明子为例进行说明。决明子是一种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其具有按摩头皮且助眠的功效。在决明子中设置有骨传导模块40。骨传导模块40例如可以是骨传导耳机。图2A和图2B是本技术的骨传导模块40的结构示意图。该骨传导模块40包括振动片41和线圈42。振动片41即是骨传导片。线圈42环绕在振动片41的下方。当线圈中流过电流时,会产生变化磁场。根据磁场的变化,振动片产生形变,即机械振动,机械振动的频率根据电流频率变化而变化。该智能枕头还包括控制盒50,控制盒50在枕套20中且可以设置在枕芯10的一侧。在控制盒50中安装有控制模块60。该控制模块60包括脑电波产生模块61(如图2所示,后文将详述),该脑电波产生模块61与设置在决明子中的骨传导模块40连接。脑电波产生模块61生成脑电波信号,既可通过骨传导模块40以机械振动的方式传递脑电波,也可以通过骨传导模块40发射脑电波。当骨传导模块40机械振动时,其通过与枕套20中的决明子直接接触,将脑电波传递至决明子。因此,决明子相当于脑电波的传递介质。当人体头部枕于智能枕头上时,决明子与头部间接接触(通过枕套),一方面起到按摩头部的功效,另一方面,决明子将脑电波作用于头部。本技术的智能枕头的脑电波是δ脑电波,其频率可以是0-4Hz。脑电波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脑电波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可划分为四个波段,即δ波(1-4Hz)、θ(4-7Hz)、α(8-13Hz)、β(14-30Hz)。δ波的频率约为1-4Hz,幅度为20~200μV。当成年人在极度疲劳或熟睡或麻醉状态下,可在颞叶和顶叶记录到这种波段。本技术的智能枕头通过机械传递或无线发射这种δ脑电波,以帮助用户快速进入睡眠,以及保持长时间的睡眠舒适度。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脑电波产生模块61的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如图中所示,该模块具有一芯片U2,其有6个引脚,引脚2和引脚5是接地端GND和电源端VCC。引脚5通过并联的两个电容C4和C5接地,并且通过R10连接至Vin端,通过R11(=0欧姆)连接至VDD(3.3V),即输入电源为可选的,可以通过(微控制单元)MCU供电或通过电池供电。引脚1和引脚3为输入端,分别通过R2和R1连接至产生脑电波端和控制使能端。引脚1和引脚3都连接至微控制单元(MCU),MCU模拟脑电波频率输出PWM波,通过调制控制驱动电路,与骨传导模块40中的线圈42和脑电波产生模块61中的电容产生谐振正弦波,经LC振荡,将模拟的脑电波辐射出去。引脚4为输出端,其通过输出电路与骨传导模块40连接。输出电路中具有并联的接地电容C1和C2,还具有可变电阻R48,用于调节所输出的脑电波的功率。引脚6暂不工作。如上所述,骨传导模块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枕头,包括:/n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包括枕芯(10)和枕套(20),在所述枕芯(10)中设有空腔用于装载传导物(30),骨传导模块(40)设置在所述传导物(30)中;/n控制模块(60),设置在所述枕套(20)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脑电波产生模块(61),所述脑电波产生模块(61)使得所述骨传导模块(40)输出脑电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枕头,包括:
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包括枕芯(10)和枕套(20),在所述枕芯(10)中设有空腔用于装载传导物(30),骨传导模块(40)设置在所述传导物(30)中;
控制模块(60),设置在所述枕套(20)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脑电波产生模块(61),所述脑电波产生模块(61)使得所述骨传导模块(40)输出脑电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物(30)包括决明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物(30)包括薰衣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物(30)包括茶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脑电波产生模块(61)使得所述骨传导模块(40)以机械振动的方式在所述传导物(30)中传递脑电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脑电波产生模块(61)通过LC谐振使得所述骨传导模块(40)发射脑电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脑电波为频率为0-4Hz的δ脑电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还用于装载气囊(70),所述气囊(70)处于所述传导物(30)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60)进一步包括充气控制模块(62),所述充气控制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宜东,尹志尧,陈志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微惠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