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风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74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风刀,其主要是于风刀底缘设置有一槽状出风口,同时在该槽状出风口内侧设置有一弯曲通道,藉该弯曲通道的设置,使得风刀内部空间更趋近一密闭空间,而能够在风刀内部空间中形成趋近均一的压力,故而能够让槽状出风口各点位置吹出的风力趋近同一,而能够获致更均匀的风力。(*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风刀,其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加工场合,可用以吹除水滴及灰尘,尤其是可以应用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以便精确地完成设定的吹风工作。风刀被运用在清除灰尘、水滴的工作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一般的资料中并无法确切证明其启用的时间及其演化的历史,但由目前市面上各种不同型式的风刀进行归纳研究,当可轻易看出其改进的脉络。在早期纺织机械上已可见到吹风管,其主要是将鼓风机送出的强风吹向纺织的纱线,以便将沾附在纱线上的棉絮、灰尘等杂质清除,提升纺织成品的品质,惟此类吹风管的管口是呈开放式的设计,并未加装“风刀′,故而使得其所吹出空气的风速有限,不适用于吹除水滴或吹干物品。近年来电子产业迅速扩展,使得各类加工机具不断被开发,风刀亦被运用在相关的机具上,其中最典型者即是电路板加工过程中的干燥步骤,在此一步骤中最能够展现出风刀的功效及必要性,倘风刀未能提供适合的效率,则无法将积存在电路板小孔中的水吹出,而会影响到后续的加工品质,更易产生不良产品而提高生产成本。早期的风刀结构是一种安装在吹风管末端的装置,藉该风刀的设置,得以将原本由吹风管末端呈柱状吹出的空气改变其吹出的型式,而能够由较细长的槽状出风口将空气吹出,以便采用长条状的出风型式对加工中的产品进行吹风,此类风刀的横断面结构基本如图6所示,其在与鼓风机组装衔接时则如图7中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空气由鼓风机95经吹风管90送至结合在吹风管90末端的风刀92处,再由风刀细长的槽状出风口920吹出,藉以对呈片状的工件99进行吹风工作,此种设计确实改善了早期吹风管的柱状吹风效果,而得以对较大面积的工件99进行吹风作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此类风刀92的槽状出风口920所吹出的风力并不均匀,其中央点正对吹风管90处的风力最强而两端末梢处的风力最弱(如图8中所示),此即使得在特定的加工场合无法满足工作的需求,就以目前的电路板加工作业中的状况观之,由于产品的精密度日益提高,使得电路板上的钻孔亦愈见细小,依理论计算及实验中证明,要去除62密耳板厚的PCB上9密耳小孔中的水份,风速必须在50米/秒以上,以图6中所示的风刀92进行吹风作业,倘其中央处的风速达到50米/秒,则两端的风力强度必然不足,而无法满足加工要求,又倘欲将两端的风力强度均增加至50米/秒,则势必要加大鼓风机的马力,此举又会使得能源消耗大幅提升,此显然是一两难的抉择,虽然有厂商采用图9中所示的方式以两条吹风管90与风刀92衔接,以图改善出风口920风力不均匀的问题,但其所能够达到的功效着实有限,该方式仍无法取得所需的均匀出风效率。为了解决前述早期风刀92结构所造成的困扰,又有厂商发展出了多孔型出风口的风刀,此类风刀是将原本呈细长槽状的出风口改变为成排设置的孔状出风口,惟受加工工艺条件的限制,使各孔状出风口间的距离无法密接,而各出风口所吹及的范围又无法重叠,此举又造成了严重的风速不均匀的问题,为了解决此一问题,亦有厂商在风刀上采用多排孔状出风口的设计,令各排出风口的孔位相互交错以提升其重叠效果,但其又造成了风力不足的缺点,显然现有的风刀设计均未能满足使用者殷切的需求。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致更均匀的风力的改进型风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风刀,其是于风刀底缘设置有一槽状出风口,并于风刀上设有与吹风管相衔接的接头,其中,该槽状出风口内侧设置有一弯曲通道,藉该弯曲通道的设置,使得风刀内部空间更趋近一密闭空间,而能够在风刀内部空间中形成趋近均一的压力,故而能够让槽状出风口各点位置吹出的风力趋近同一,而能够获致更均匀的风力。在上述的改进型风刀中,风刀底缘处可组装有两造型块,该两造型块是组装在风刀底缘内侧,并在风刀底缘内侧形成弯曲通道;而且该造型块可以螺栓结合在风刀中。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在风刀10的出风口12内侧设置有弯曲通道15,藉该弯曲通道的设置,可以提升出风口12的出风均匀性,让出风口12各位置吹出的风力能够更为均一,如此即可供产业界方便地加以运用,彻底解决了现有风刀出风不均匀的缺点。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风刀较佳实施例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风刀较佳实施例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风刀较佳实施例横断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风刀出风口吹出的风力配置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风刀设置在生产线上使用的结构配置示意图。图6是具有槽状出风口的传统风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传统风刀搭配鼓风机的安装示意图。图8是具有槽状出风口的传统风刀由其出风口吹出的风力配置状态示意图。图9是传统风刀以两条吹风管衔接风刀的安装示意图。请参阅图1所示,其是本技术的风刀10较佳实施例外观示意图,其中可以见到该风刀10的外观造型与现有者并无甚大的分别,在其上方设有一与吹风管相衔接的接头18,底缘则为出风口12。配合图2的分解示图当可进一步看出本技术的风刀10与现有的风刀不同之处,本技术的风刀10底缘处组装有两造型块14,该两造型块14是组装在风刀10底缘内侧,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是以螺栓16将造型块14结合在风刀10中。再配合图3的横断剖视结构示意图观之,其中即可看出本技术的设计特色所在,其中可以见到该二造型块组装至风刀10底缘内侧后,在其间形成一槽状出风口12,同时在该槽状出风口12内侧形成有一弯曲通道15,藉该弯曲通道15的设置,使得风刀10内部空间更趋近一密闭空间,而能够在风刀10内部空间中形成趋近均一的压力,故而能够让槽状出风口12各点位置吹出的风力趋近同一,而能够获致更均匀的风力。图4中所示,是本技术的风刀10出风口12吹出的风力配置状态示意图,其中即可看出本技术的风刀10的出风口12所吹出的风力与现有的风刀大大不同,其无论是在中央部份亦或是两端近末梢处均可取得接近相同的风力大小,而有利于使用者在加工作业中运用,以下乃提出申请人针对本技术(图4)及现有的槽状出风口(图8)的风力实验数据,供审查时参考(P=1250mm-Aq)现有风刀位置A点B点 C点 D点 E点风速40米/秒(m/s) 46米/秒 50米/秒 48米/秒 44米/秒温度30℃ 30℃ 32℃ 32℃ 30℃本技术风刀位置A点B点 C点 D点 E点风速46米/秒48米/秒 48米/秒 49米/秒 48米/秒温度35℃ 35℃ 35℃ 35℃ 35℃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现有的槽状风刀出风口的风速变化范围为10米/秒,而本技术的风刀出风口的风速变化仅有3米/秒,故可确知本技术能够提供更均匀的风力,而更有利于产业上的运用。图5中所示是本技术的风刀10设置在生产线上使用时的结构配置示意图,其中可以见到在实施状态时可将两风刀10交错排列在工件20的上、下,而在工作输送中对工件进行吹风,以实现设计时所要求的实用性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风刀,其是于风刀底缘设置有一槽状出风口,并于风刀上设有与吹风管相衔接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槽状出风口内侧设置有一弯曲通道,藉该弯曲通道的设置,使得风刀内部空间更趋近一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风刀,其是于风刀底缘设置有一槽状出风口,并于风刀上设有与吹风管相衔接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槽状出风口内侧设置有一弯曲通道,藉该弯曲通道的设置,使得风刀内部空间更趋近一密闭空间,而能够在风刀内部空间中形成趋近均一的压力,故而能够 让槽状出风口各点位置吹出的风力趋近同一,而能够获致更均匀的风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履功
申请(专利权)人:华通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