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海峰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280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及其制备工艺,包括绒布内层和位于所述绒布内层顶端的抗菌层,所述抗菌层远离所述绒布内层的一侧设有弹性海绵体、面料基层和橡胶涂层,所述面料基层位于所述弹性海绵体和所述橡胶涂层之间,所述橡胶涂层远离所述面料基层的一侧设有导水层、防辐射层和夜光涂料层,所述防辐射层位于所述导水层和所述夜光涂料层之间。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下导水条和上导水条,使得水能经由上导水条和下导水条之间的间隙迅速流动排出,通过设置的橡胶涂层,对水进一步阻隔,避免水渗入面料基层,通过绒布内层设置于下侧,使得在使用过程中较为舒适贴身,满足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布料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防水面料主要包括防辐射、防辐射阻燃、防水透气透湿等类型的防水面料,尽管这些防水面料均有相应的功能和用途,但根据目前的使用情况,现有的这些防水面料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现有的防水面料通常用于做雨衣、雨披、帐篷,其涂层大多材料为聚氯乙烯或聚氨脂,然而此材料不符合环保要求。同时,大多数的防水面料只能进行隔水,却不能对水进行吸收,造成面料不能及时进行蓄水,同时,面料的亲肤能力较差,质感较硬。中国专利(CN207535393U)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防水面料包括基布层、防水面料层、防辐射层和绒布内层,所述基布层上侧表面涂覆设置有橡胶涂层,绒布内层水平贴合设置于基布层下侧,所述橡胶涂层上侧表面均匀设置有多条下导水条,所述防水面料层水平贴合设置于下导水条上侧,防水面料层下侧表面均匀设置有多条上导水条,所述下导水条上侧与防水面料层下侧表面粘附固定,上导水条下侧与橡胶涂层上侧表面粘附固定,所述下导水条和上导水条沿水平方向均匀交错设置,所述防水面料层上侧表面涂覆设置有防辐射层,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虽然采用导水条设计和防水面料层、防辐射层起到防水、防辐射效果,但是其防水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无法起到抗菌、防静电作用,透气性也不好;中国专利(CN206620884U)一种雨林用作训服,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包括编织在一起的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包括若干导水纤维,所述纬纱包括若干纯棉纤维;所述内层的内表面通过压花处理形成若干按照阵列排列的凸起;所述外层包括编织在一起的经纱和纬纱,所述纬纱包括若干导水纤维,所述经纱包括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编织在一起,所述作训服的下边缘设置有包边条,所述包边条包括一长条形防水布料,所述长条形防水布料折叠后与所述内层和外层的下边缘连接。虽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水效果,但是其防水效果非常不好,而且根本无法解决抗菌、防静电、防辐射效果,透气性不佳;中国(CN06030655U)公开了一种一种防辐射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上表面设有防辐射层、有防水面料层,防水面料层的外层设有波浪形导水槽,所述防水面料层上设有第二防辐射面料层,虽然其也可以起到防水、防静电和防辐射的作用,但是防水、防辐射效果不佳,也无法解决抗菌、增强透气性的问题。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及其制备工艺,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包括绒布内层和位于所述绒布内层顶端的抗菌层,所述抗菌层远离所述绒布内层的一侧设有弹性海绵体、面料基层和橡胶涂层,所述面料基层位于所述弹性海绵体和所述橡胶涂层之间,所述橡胶涂层远离所述面料基层的一侧设有导水层、防辐射层和夜光涂料层,所述防辐射层位于所述导水层和所述夜光涂料层之间,所述夜光涂料层远离所述防辐射层的一侧设有防水层和位于所述防水层一侧的透气膜层,所述面料基层包括若干个经纱和若干个纬纱,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交织形成整体,相邻所述经纱之间设有导电丝,且所述透气膜层上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导水层的内部设有位于所述橡胶涂层上侧表面的若干个下导水条,所述防辐射层水平贴合设置于下导水条上侧,所述防辐射层下侧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上导水条,所述下导水条上侧与所述防辐射层下侧表面粘附固定,所述上导水条下侧与所述橡胶涂层上侧表面粘附固定,所述下导水条和上导水条沿水平方向均匀交错设置,所述防辐射层的内部设有若干个防辐射条。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海绵体的内部设有若干个纳米弹簧,所述导电丝为碳纤维,且所述碳纤维为长丝纤维,所述防辐射条包括设置于所述防辐射层内部的弹性纤维,所述弹性纤维的外部环绕有金属丝。进一步的,所述下导水条与所述上导水条的截面均为半圆形结构,且相邻所述上导水条和所述下导水条之间的间距为2.5mm。进一步的,该用于防水功能的布料的所述面料基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海岛纤维20-80、再生纤维素纤维40-140和聚氨酯纤维88-141;其中,所述聚氨酯纤维包括以下原料组份:聚氨基甲酸脂80-110、纳米银1-2、绢云母粉1-2、乙撑基双硬脂酰胺0.5-1、高级醇0.5-1和二甲基甲酰胺5-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的制备工艺,用于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上述质量份数,称取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所需各原料;将称取好的聚氨基甲酸脂和二甲基甲酰胺加热后搅拌均匀,制得溶液;将称取好的乙撑基双硬脂酰胺、纳米银、高级醇和绢云母粉按顺序加入溶液中并通过搅拌机搅拌混合均匀,制得聚氨酯纺丝液;将所述聚氨酯纺丝液投入纺丝机中,通过喷丝孔挤出,经过冷却凝固、牵引成型后经过烘干机烘干,制得聚氨酯纤维;将所述聚氨酯纤维的表面包裹一层润滑薄膜,制得改性聚氨酯纤维;将所述改性聚氨酯纤维等分两等份;将预先准备的海岛纤维与其中一份改性聚氨酯纤维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后,制得经纱纺丝液;将所述经纱纺丝液投入混纺机中进行混纺制得经纱;将预先准备好的再生纤维与另一份改性聚氨酯纤维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后,制得纬纱纺丝液;将所述纬纱纺丝液投入混纺机中进行混纺制得纬纱;将所述纬纱和所述经纱和预先设置的长丝纤维投放于织造机中进行织造,制得面料基层;将预先准备好的弹性海绵体和抗菌层贴合后并与所述面料基层贴合,将所述弹性海绵体的另一侧与绒布内层贴合;将预先准备好的夜光涂料层、防辐射层、导水层和橡胶涂层、所述面料基层的另一侧从上至下依次排布并通过复合层连接,制得初步面料;将所述初步面料浸泡在预先设置好的防水剂中,烘干后并与预先设置的透气膜层通过复合层连接;对所述复合层上胶,并通过红外灯对上胶后的复合层进行预热,将预热的复合层进行热压合制得成品面料。进一步的,所述海岛纤维与所述改性聚氨酯纤维按照1∶1-2混合,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所述改性聚氨酯纤维按照1-2∶1混合。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层为热塑性聚氨酯TPU薄膜。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为20-40min,所述搅拌速度为120-160r/min,所述烘干机的烘干时间为2-3h,所述烘干温度为80-120℃。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45、石蜡15-25、鲸蜡基聚乙二醇10-20、八甲基环四硅氧烷2-6、烷基磺酸钠5-10、丙烯酸酯2-6和烷基磺酸10-15;该防水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预先准备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石蜡依次投入反应釜中搅拌并加热至温度一后,依次加入鲸蜡基聚乙二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烷基磺酸钠搅拌后形成乳液;...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根据上述质量份数,称取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所需各原料;/n将称取好的聚氨基甲酸脂和二甲基甲酰胺加热后搅拌均匀,制得溶液;/n将称取好的乙撑基双硬脂酰胺、纳米银、高级醇和绢云母粉按顺序加入溶液中并通过搅拌机搅拌混合均匀,制得聚氨酯纺丝液;/n将所述聚氨酯纺丝液投入纺丝机中,通过喷丝孔挤出,经过冷却凝固、牵引成型后经过烘干机烘干,制得聚氨酯纤维;/n将所述聚氨酯纤维的表面包裹一层润滑薄膜,制得改性聚氨酯纤维;/n将所述改性聚氨酯纤维等分两等份;/n将预先准备的海岛纤维与其中一份改性聚氨酯纤维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后,制得经纱纺丝液;/n将所述经纱纺丝液投入混纺机中进行混纺制得经纱(11);/n将预先准备好的再生纤维与另一份改性聚氨酯纤维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后,制得纬纱纺丝液;/n将所述纬纱纺丝液投入混纺机中进行混纺制得纬纱(12);/n将所述纬纱(12)和所述经纱(11)和预先设置的长丝纤维投放于织造机中进行织造,制得面料基层(4);/n将预先准备好的弹性海绵体(3)和抗菌层(2)贴合后并与所述面料基层(4)贴合,将所述弹性海绵体(3)的另一侧与绒布内层(1)贴合;/n将预先准备好的夜光涂料层(8)、防辐射层(7)、导水层(6)和橡胶涂层(5)、所述面料基层(4)的另一侧从上至下依次排布并通过复合层连接,制得初步面料;/n将所述初步面料浸泡在预先设置好的防水剂中,烘干后并与预先设置的透气膜层(10)通过复合层连接;/n对所述复合层上胶,并通过红外灯对上胶后的复合层进行预热,将预热的复合层进行热压合制得成品面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上述质量份数,称取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所需各原料;
将称取好的聚氨基甲酸脂和二甲基甲酰胺加热后搅拌均匀,制得溶液;
将称取好的乙撑基双硬脂酰胺、纳米银、高级醇和绢云母粉按顺序加入溶液中并通过搅拌机搅拌混合均匀,制得聚氨酯纺丝液;
将所述聚氨酯纺丝液投入纺丝机中,通过喷丝孔挤出,经过冷却凝固、牵引成型后经过烘干机烘干,制得聚氨酯纤维;
将所述聚氨酯纤维的表面包裹一层润滑薄膜,制得改性聚氨酯纤维;
将所述改性聚氨酯纤维等分两等份;
将预先准备的海岛纤维与其中一份改性聚氨酯纤维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后,制得经纱纺丝液;
将所述经纱纺丝液投入混纺机中进行混纺制得经纱(11);
将预先准备好的再生纤维与另一份改性聚氨酯纤维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后,制得纬纱纺丝液;
将所述纬纱纺丝液投入混纺机中进行混纺制得纬纱(12);
将所述纬纱(12)和所述经纱(11)和预先设置的长丝纤维投放于织造机中进行织造,制得面料基层(4);
将预先准备好的弹性海绵体(3)和抗菌层(2)贴合后并与所述面料基层(4)贴合,将所述弹性海绵体(3)的另一侧与绒布内层(1)贴合;
将预先准备好的夜光涂料层(8)、防辐射层(7)、导水层(6)和橡胶涂层(5)、所述面料基层(4)的另一侧从上至下依次排布并通过复合层连接,制得初步面料;
将所述初步面料浸泡在预先设置好的防水剂中,烘干后并与预先设置的透气膜层(10)通过复合层连接;
对所述复合层上胶,并通过红外灯对上胶后的复合层进行预热,将预热的复合层进行热压合制得成品面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岛纤维与所述改性聚氨酯纤维按照1∶1-2混合,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所述改性聚氨酯纤维按照1-2∶1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为热塑性聚氨酯TPU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为20-40min,所述搅拌速度为120-160r/min,所述烘干机的烘干时间为2-3h,所述烘干温度为80-1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防水功能的布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45、石蜡15-25、鲸蜡基聚乙二醇10-20、八甲基环四硅氧烷2-6、烷基磺酸钠5-10、丙烯酸酯2-6和烷基磺酸10-15;
该防水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将预先准备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石蜡依次投入反应釜中搅拌并加热至温度一后,依次加入鲸蜡基聚乙二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烷基磺酸钠搅拌后形成乳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施海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