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29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它包括变色组件,变色组件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衬底、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透明衬底;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通过密封构件形成密封空间,电致变色层位于密封空间内;在密封构件的外周向的上端部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电性接触的第一电极,在密封构件的外周向的下端部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电性接触的第二电极;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上分别设置有切断线;第一透明衬底的前表面的正对切断线的位置具有遮挡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遮挡层来遮挡切断线,使得整个电致变色后视镜更为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变色后视镜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后视镜主要是对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通电,使得电致变色层变色,进而起到自动防炫目的作用,但是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上的切断线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主视图上是可以看到的,影响整个电致变色后视镜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它通过遮挡层来遮挡切断线或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的边缘,进而避免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主视图中看到切断线或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的边缘,使得整个电致变色后视镜更为美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它包括变色组件,所述变色组件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衬底、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透明衬底;其中,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通过密封构件形成密封空间,所述电致变色层位于密封空间内;在密封构件的外周向的上端部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电性接触的第一电极,在密封构件的外周向的下端部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电性接触的第二电极;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上分别设置有切断线以至少使得第一电极不与第二导电层的正对电致变色层的区域电导通;和至少使得第二电极不与第一导电层的正对电致变色层的区域电导通;所述第一透明衬底的前表面的正对切断线的位置具有用于遮挡切断线的遮挡层。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层,它包括变色组件,所述变色组件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衬底、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透明衬底;其中,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通过密封构件形成密封空间,所述电致变色层位于密封空间内;第一导电层贯穿密封构件的内周边所围成的区域,上端部超出密封构件的外周边,下端部正对密封构件;第二导电层贯穿密封构件的内周边所围成的区域,上端部正对密封构件,下端部超出密封构件的外周边;在密封构件的外周向的上端部设置有与第一导电层电性接触的第一电极,在密封构件的外周向的下端部设置有与第二导电层电性接触的第二电极;在第一透明衬底的前表面具有用于遮挡第一导电层的边缘和第二导电层的边缘的遮挡层。进一步为了增加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强度,电致变色后视镜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透明衬底的前表面的透明盖板。进一步,所述遮挡层为注塑在所述透明盖板后表面的注塑层;或所述遮挡层为镀在所述透明盖板的后表面的镀膜层;或所述遮挡层为粘贴在所述透明盖板的后表面的贴膜层;或所述遮挡层为印刷在所述透明盖板的后表面的印刷层。进一步为了增强电致变色后视镜的美观度,所述透明盖板的外周边在向外方向上具有超出变色组件的外周边的透明盖板超出部,透明盖板超出部向后的至少部分空间形成镜壳安装空间;电致变色后视镜还包括镜壳,所述镜壳与所述透明盖板超出部的后表面和/或变色组件的外周壁相连接,且至少一部分置于所述镜壳安装空间中。进一步为了使得整个电致变色后视镜更为美观,所述透明盖板的远变色组件端的外周边磨有圆角以与镜壳圆滑过渡。进一步,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或第二透明衬底的材质为玻璃;和/或第一导电层和/或第二导电层的材质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或氧化锡或氧化锌;和/或所述透明盖板为玻璃板或亚克力板或聚碳酸酯板或有机玻璃板;和/或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材质为银胶。进一步为了使得电致变色后视镜具有反射功能,电致变色后视镜还包括与所述变色组件相连、且位于第二导电层之后的反射组件。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反射组件的具体结构,所述反射组件包括结合层及镀在所述结合层的前表面的银层或铝层或氧化铌层或氧化硅层,所述结合层设置在第二导电层和第二透明衬底之间。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第一透明衬底的前表面具有遮挡层,则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主视图上就看不到切断线或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的边缘了,大大增加了本技术的美观度;本技术的遮挡层可以采用注塑、粘贴、印刷、镀膜等方式在透明盖板的后表面上形成,方便、省事;透明盖板的外周边超出变色组件的外周边,从而为镜壳提供安装空间,镜壳罩在变色组件上,并与透明盖板的超出变色组件部分的后表面相连接,为镜壳的安装提供了便利,并且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主视图上仅能看到镜壳的宽度H小于5mm的边框,使得本技术更为美观;透明盖板可以采用亚克力板,强度高,对第一透明衬底起到防护作用,避免第一透明衬底碎裂,安全性更高;本技术的透明盖板的远变色组件端的外周边采用磨圆角处理,使得透明盖板与镜壳圆滑过渡,从正面看,镜壳不可见,进一步提高了外观的美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去掉镜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去掉镜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致变色后视镜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它包括变色组件,所述变色组件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衬底1、第一导电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导电层4和第二透明衬底5;其中,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之间通过密封构件7形成密封空间,所述电致变色层3位于密封空间内;在密封构件7的外周向的上端部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电性接触的第一电极61,在密封构件7的外周向的下端部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电性接触的第二电极62;在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上分别设置有切断线8以至少使得第一电极61不与第二导电层4的正对电致变色层3的区域电导通;和至少使得第二电极62不与第一导电层2的正对电致变色层3的区域电导通;所述第一透明衬底1的前表面的正对切断线8的位置具有用于遮挡切断线8的遮挡层10。本实施例还给出了另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结构,如图2、3所示,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它包括变色组件,所述变色组件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衬底1、第一导电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导电层4和第二透明衬底5;其中,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之间通过密封构件7形成密封空间,所述电致变色层3位于密封空间内;第一导电层2贯穿密封构件7的内周边所围成的区域,上端部超出密封构件7的外周边,下端部正对密封构件7;第二导电层4贯穿密封构件7的内周边所围成的区域,上端部正对密封构件7,下端部超出密封构件7的外周边;在密封构件7的外周向的上端部设置有与第一导电层2电性接触的第一电极61,在密封构件7的外周向的下端部设置有与第二导电层4电性接触的第二电极62;在第一透明衬底1的前表面具有用于遮挡第一导电层2的边缘和第二导电层4的边缘的遮挡层10。此结构中,第一导电层2镀在第一透明衬底1的后表面,第二导电层4镀在第二透明衬底5的前表面。具体地,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n它包括变色组件,所述变色组件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衬底(1)、第一导电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导电层(4)和第二透明衬底(5);其中,/n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之间通过密封构件(7)形成密封空间,所述电致变色层(3)位于密封空间内;/n在密封构件(7)的外周向的上端部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电性接触的第一电极(61),在密封构件(7)的外周向的下端部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电性接触的第二电极(62);/n在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上分别设置有切断线(8)以至少使得第一电极(61)不与第二导电层(4)的正对电致变色层(3)的区域电导通;和至少使得第二电极(62)不与第一导电层(2)的正对电致变色层(3)的区域电导通;/n所述第一透明衬底(1)的前表面的正对切断线(8)的位置具有用于遮挡切断线(8)的遮挡层(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变色组件,所述变色组件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衬底(1)、第一导电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导电层(4)和第二透明衬底(5);其中,
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之间通过密封构件(7)形成密封空间,所述电致变色层(3)位于密封空间内;
在密封构件(7)的外周向的上端部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电性接触的第一电极(61),在密封构件(7)的外周向的下端部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电性接触的第二电极(62);
在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上分别设置有切断线(8)以至少使得第一电极(61)不与第二导电层(4)的正对电致变色层(3)的区域电导通;和至少使得第二电极(62)不与第一导电层(2)的正对电致变色层(3)的区域电导通;
所述第一透明衬底(1)的前表面的正对切断线(8)的位置具有用于遮挡切断线(8)的遮挡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所述变色组件相连、且位于第二导电层(4)之后的反射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组件包括结合层(9)及镀在所述结合层(9)的前表面的银层(14)或铝层或氧化铌层或氧化硅层,所述结合层(9)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和第二透明衬底(5)之间。


4.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变色组件,所述变色组件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衬底(1)、第一导电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导电层(4)和第二透明衬底(5);其中,
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之间通过密封构件(7)形成密封空间,所述电致变色层(3)位于密封空间内;
第一导电层(2)贯穿密封构件(7)的内周边所围成的区域,上端部超出密封构件(7)的外周边,下端部正对密封构件(7);
第二导电层(4)贯穿密封构件(7)的内周边所围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钊郑建明徐春叶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雅谱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