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导电环的电致变色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07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导电环的电致变色组件,带导电环的电致变色组件,包括电致变色材料和置于电致变色材料的侧表面以对电致变色材料施加电流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的至少一侧表面的周部至少部分地设有导电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电致变色组件的导电层的边缘处的导电均匀性,使电致变色组件产品的变色效果得到改善。得到改善。得到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导电环的电致变色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导电环的电致变色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车载防眩目电致变色后视镜产品中,第二表面的透明导电层与第三表面的反射导电层在外加电压时分别充当正极与负极,二者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在此电场下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改变色态,形成防眩目功能。但在实际变色过程中,会观测到电极直接碰触的区域变色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区域,使产品的变色呈现不均匀性,并且整体的变色速度较为缓慢。这主要是因为正负极膜层边缘处的导电性不够,电子的较慢传输使得变色材料发生反应的时间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部分此类产品会在两片玻璃的侧面分别涂上一层导电银胶与正负极相连使其在长度方向的导电性得到增强,譬如公开号CN102323698A的进入中国专利披露了一种车辆后视镜元件及安装有这些元件的组合件,其中披露的密封件的导电部分即为这种导电银胶,此方法虽然解决了长度方向的导电性不足问题,但此问题在宽度方向仍然存在,所以变色会呈现出自上到下的现象;并且侧面涂布导电胶需要分别在正负极做相对应绝缘处理以防止短路,在工艺操作过程上显得比较麻烦,提升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带导电环的电致变色组件,它能够提高电致变色组件的导电层的边缘处的导电均匀性,使电致变色组件产品的变色效果得到改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导电环的电致变色组件,包括:
[0005]电致变色材料;
[0006]置于电致变色材料的侧表面以对电致变色材料施加电流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的至少一侧表面的周部至少部分地设有导电环。
[0007]进一步,所述导电层的两侧面的周部分别至少部分地设有导电环。
[0008]进一步,所述导电环为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或金属与非金属的复合材料。
[0009]进一步,电致变色组件还包括:
[0010]第一透明衬底,所述第一透明衬底设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0011]第二透明衬底,所述第二透明衬底设有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其中,
[0012]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容置于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彼此隔开界定形成的腔室内;
[0013]所述导电层分别为透明导电层和反射导电层,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反射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三表面上;
[0014]所述透明导电层和/或所述反射导电层的至少一侧表面的周部至少部分地设有导电环。
[0015]进一步,所述透明导电层上邻近第一透明衬底的侧表面或邻近电致变色材料的侧表面的周部至少部分地设有导电环。
[0016]进一步,所述反射导电层上邻近第二透明衬底的侧表面或邻近电致变色材料的侧表面的周部至少部分地设有导电环。
[0017]进一步,为了使得电致变色组件的产品外观不受影响,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周部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之间设有遮掩环,所述遮掩环从观察者方向看至少遮掩后方的导电环。
[0018]进一步,所述导电环的宽度h≤遮掩环的宽度H。
[001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带导电环的电致变色组件的制备方法,方法的步骤中含有:
[0020]提供第一透明衬底和第二透明衬底;
[0021]在第一透明衬底上设置透明导电层和导电环,在第二透明衬底上设置反射导电层和导电环。
[0022]进一步,设置所述透明导电层和/或所述反射导电层的方法为沉积;
[0023]进一步,和/或设置所述导电环的方法为沉积或印刷或喷涂或贴合线状导电物质。
[0024]所述沉积为磁控溅射法沉积。
[0025]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通过在导电层(透明导电层或反射导电层)的至少一侧表面的周部设置一层导电环,使电致变色组件在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导电性都得到增强,使变色由四周向中央扩散,效果更均匀;且导电环是在镀膜工艺中一步完成(多镀一层材料即可),不需要后续添加操作步骤,工艺过程简单易实施。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结构的带导电环的电致变色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的带导电环的电致变色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实施例一
[0030]如图1所示,一种带导电环的电致变色组件,包括:
[0031]电致变色材料1;
[0032]置于电致变色材料1的侧表面以对电致变色材料1施加电流的导电层,导电层的至少一侧表面的周部至少部分地设有导电环2。
[0033]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环2为金属材料,可以由铜或铝材质制成,当然,导电环2也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包括不限于导电胶、导电线束等;当然,还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的复合材料。
[003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带导电环的电致变色组件还包括:
[0035]第一透明衬底3,第一透明衬底3设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0036]第二透明衬底4,第二透明衬底4设有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其中,
[0037]电致变色材料1容置于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彼此隔开界定形成的腔室内;
[0038]导电层分别为透明导电层5和反射导电层6,透明导电层5设于第二表面上,反射导电层6设于第三表面上;
[0039]透明导电层5上邻近第一透明衬底3的侧表面的四周设有导电环2。
[0040]第一透明衬底3和第二透明衬底4具体可以由玻璃制成。
[0041]反射导电层6上邻近第二透明衬底4的侧表面的四周设有导电环2。
[0042]透明导电层5的周部与第一透明衬底3之间设有遮掩环7,遮掩环7从观察者方向看至少遮掩后方的导电环2。
[004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导电层(具体为透明导电层5或反射导电层6)的至少一侧表面的周部设置一层导电环2,使电致变色组件在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导电性都得到增强,使变色由四周向中央扩散,效果更均匀。
[0044]具体地,遮掩环7设置在第一透明衬底3和导电环2之间。
[0045]遮掩环7具体由金属制成。
[0046]导电环2的宽度h≤遮掩环7的宽度H,导电环2的宽度h大于0,≤10mm的区间选择。
[0047]实施例二
[0048]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透明导电层5上邻近电致变色材料1的侧表面的四周设有导电环2;反射导电层6上邻近电致变色材料1的侧表面的四周设有导电环2,遮掩环7位于第一透明衬底3之下和透明导电层5之上。
[0049]透明导电层5的周部与第一透明衬底3之间设有遮掩环7,遮掩环7从观察者方向看至少遮掩后方的导电环2。
[0050]导电环2的宽度h≤遮掩环7的宽度H。
[0051]实施例三
[0052]实施例一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导电环的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致变色材料(1);置于电致变色材料(1)的侧表面以对电致变色材料(1)施加电流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的至少一侧表面的周部至少部分地设有导电环(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导电环的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两侧面的周部分别至少部分地设有导电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导电环的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环(2)为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导电环的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透明衬底(3),所述第一透明衬底(3)设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透明衬底(4),所述第二透明衬底(4)设有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其中,所述电致变色材料(1)容置于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彼此隔开界定形成的腔室内;所述导电层分别为透明导电层(5)和反射导电层(6),透明导电层(5)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反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凯郑建明徐春叶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雅谱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