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椅扶手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8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按摩椅扶手的结构,包括一椅座框及设于该椅座框一端用以支撑背部的椅背框,另有一弯曲状的侧杆枢设于椅座框前端一设定位置处且延伸于椅背框后方,而该侧杆末端设有一个以上相互成一间隔距离且突出于周缘的定位部,而该椅背框一预定位置处设有供侧杆穿设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开设有可穿过定位部的长槽,藉此,当定位组件通过前端定位部后可进行转动,使固定件的长槽不相对于定位部,该固定件将卡于后端定位部令定位组件停止向后运动,进而便于调整椅背框倾斜的角度,形成较为稳定且能支撑倾斜后椅背框的椅子。(*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摩椅扶手的结构,特别是一种在椅子的椅背框上螺设有一定位组件,并且将设有定位部的侧杆插设于定位组件内,进而产生固定调整椅背框的倾斜角度的按摩椅扶手的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在管材等支架所构成组装体的框架上装设布料、塑料板,进而形成底座以及支撑背部的支撑部,因为整体重量轻且容易组装故被广泛使用,而此种椅子一般来说其支撑部倾斜角度为固定,但是,对于此类轻便的椅子而言并不只是单纯拿来坐或是在看电视、听音乐时能以舒适的姿势坐躺使用,或者休息时以能伸展身体的轻松姿势来坐时除了其需求的多样化之外,也要求背部支撑的倾斜角度调整功能。请参阅图12(A)或图12(B)所示,其中,椅子中间部位形成相互轴接呈X字状的第一、二倾斜脚部杆a1、a2,而该第一倾斜脚部杆a1较低端上枢设有一调整零件b,且该第二倾斜脚部杆a2的较高端枢接一背部支撑杆c,该背部支撑杆c上另设有一供使用者抵靠的背部e,此外,调整零件b于枢接第一倾斜脚部杆a1的另一端,利用一柱销p1枢接于背部支撑杆c底端;当使用者使用椅子时,先将该调整零件b枢接于背部支撑杆c的一端逆时针旋转至一角度,使背部支撑杆c形成接近垂直形态支撑着,此时,设于背部支撑杆c上的背部e将成上扬姿势,此外,若将调整零件b枢接于背部支撑杆c的一端顺时针旋转至一角度时,该背部支撑杆c较低端将转至较原位前方处,使得该背部支撑杆c倾倒至后方呈现出倾斜姿势。综以上所述内容可得上述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当该背部支撑杆c呈现约为垂直姿势状态时,使用者的上半身将抵靠于背部e上,而该背部支撑杆c同时将承受使用者坐躺后所产生向后压抵的力量,特别是将头部靠于背部支撑杆c的顶端时,该背部支撑杆c将产生一向后旋转力矩,当该旋转力矩超过使用者本身重量压抵第二倾斜脚部杆a2力量的话,该调整零件b将顺时针旋转,连带使背部支撑杆c向后倾斜,因此,该背部支撑杆c从约为垂直形态急剧转为为倾斜形态,使得使用者因体态突然的改变而无法适应,对身体而言会在腰部产生负担而形成障碍,再者,也可能因为背部支撑杆c突然的变化而导致椅子的倾倒,此时,该第一、二倾斜脚部杆a1、a2与背部支撑杆c或调整零件b的间所形成的空隙,也易使手指夹住造成受伤的危险性。2、当背部支撑杆c欲从倾斜形态转为垂直形态时,必需使调整零件b枢接于背部支撑杆c一端逆时针旋转,此时该背部支撑杆c底端将产生抬起动作,因此,当背部支撑杆c转变角度时,使用者必需起身使椅子形成无负担的状态,然而,此动作形态对于使用者相当麻烦也不易操作,难以被使用者所接受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按摩椅扶手的结构,在椅子的椅背框上螺设有一定位组件,并且将设有定位部的侧杆插设于定位组件内,进而产生固定调整椅背框的倾斜角度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按摩椅扶手的结构,包括一椅座框及设于该椅座框一端用以支撑背部的椅背框,另有一弯曲状的侧杆枢设于椅座框前端一设定位置处且延伸于椅背框后方,其特征于该侧杆末端设有一个以上相互成一间隔距离且突出于周缘的定位部,而该椅背框一预定位置处设有供侧杆穿设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开设有可穿过定位部的长槽。其中,该定位组件由套合件及固定件所构成,该套合件是螺设于椅背框一设定位置处,且内径套于侧杆上。其中,该侧杆套设于固定件内径处,使得固定件得以进行转动及移动,且无法与侧杆产生脱离。其中,该侧杆末端设有一顶盖,且侧杆前端延伸为形成前脚杆,而该椅座框两侧水平支架亦向后延伸形成后脚杆,以增加椅子整体的强度。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列举一较佳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以便能对专利技术有更详尽的了解,但是以下所述仅用来解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因此,凡有以本技术的精神对本技术所作的任何形式的修饰或变更,都属于本技术意图保护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显示各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套件及第二套件立体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A)~(C)为相异使用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A)~(C)为相异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说明支撑件的调整操作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支撑件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表示折迭状态的示意图;图12是习用(A)为动作侧面示意图,(B)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椅子1;水平部2;椅座框3;水平支架3A;水平板S1;支撑部4;椅背框5;垂直支架5A;支撑架5B;垂直板S2;椅座M;侧杆7;前脚杆16;扶手杆17;后脚杆18;椅座板S;连接板21;侧片21a;固定孔22;支撑孔26;装置孔23;通孔25;螺栓27;固定螺栓24;底座部框架19;后脚支杆20R;前脚支杆20F;连接杆28;顶销P2;弯曲部6;支撑件8;定位部9;第一定位部9A1;第二定位部9A2;顶盖15;小螺钉37;定位组件13;套合件10;固定件12;第一套件31;第二套件35;第一开口29;下垂片30;凸缘33;环槽34;螺栓孔30a;第二开口32;深度d1;高度h1;长形开口40;把手42;沟槽41;长槽11;按摩器44;扣带45。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11,本技术是一种按摩椅扶手的结构,其中,设有一水平部2,该水平部2包括两略为水平且平行配置的水平支架3A所围设形成的椅座框3,其内设有的水平板S1,而该水平部2的一端连设形成支撑使用者上半身的支撑部4;该支撑部4包括两平行配置的椅背框5A以及设置于顶端的支撑架5B所形成的椅背框5,与设于该椅背框5内侧的垂直板S2;水平部2与支撑部4两者构成为一椅座M,另设有侧杆7锁固于椅座M的两侧,侧杆7底端向下延伸形成前脚杆16,该肘嵌合框架7与前脚杆16组构形成扶手杆17,此外,该水平部2与支撑部4交界处设有一向外延伸弧形后脚杆18。此外,水平板S1与垂直板S2相连形成一椅座板S,该椅座板S边缘朝椅座框3底面以及椅背框5外侧折边,使椅座板S能包覆椅座框3及椅背框5并加以缝合。另外设有U形连接板21,别螺设于水平支架3A一预定位置处,该连接板21两侧片21a各穿有相同且相对的固定孔22及一支撑孔26,而该水平支架3A上穿设有与固定孔22相对应的装置孔23,另该椅背框5A底端穿设有与支撑孔26相对应的通孔25,可利用一轴支螺栓27及两固定螺栓24螺设至通孔25、支撑孔26及固定孔22、装置孔23内,使得连接板21能将底座侧框架3A及椅背框5A相结合,使椅背框5A可活动转至一设定角度。此外,该后脚杆18与水平支架3A设为一体形成底座部框架19,两底座部框架19底端间连接一后脚支杆20R以提升支撑强度,此外,该两扶手杆17的前脚杆16底端连接一前脚支杆20F,中段处连接一连接杆28用以连结补强,使得后脚杆18及前脚杆16具有足够的强度得以支撑施以椅子上的重量。该侧杆7为圆形断面且底端与前脚杆16相连,并且,利用一顶销P2将侧杆7一设定位置枢接于水平支架3A一设定位置处,而侧杆7大约中段处设有弯曲部6并向椅背框5延伸,进而穿设于螺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摩椅扶手的结构,包括一椅座框及设于该椅座框一端用以支撑背部的椅背框,另有一弯曲状的侧杆枢设于椅座框前端一设定位置处且延伸于椅背框后方,其特征于:    该侧杆末端设有一个以上相互成一间隔距离且突出于周缘的定位部,而该椅背框一预定位置处设有供侧杆穿设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开设有可穿过定位部的长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岛彻
申请(专利权)人:安得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