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雅专利>正文

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429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用于解决现有用于布料染色及整理加工中存在浸轧后布料的带液量偏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机架、导轮装置、压轧装置、料槽、压力装置以及动力装置;料槽设置于机架内侧并且位于压轧装置的下方;压轧装置设置于机架上,压轧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轧辊、第二轧辊、第三轧辊、第四轧辊;第一轧辊转动地设置于机架上,第二轧辊、第三轧辊、第四轧辊均环绕第一轧辊与第一轧辊设置,并均通过压力装置提供的压力与第一轧辊压合或分离;第一轧辊的外壁上套设有透水包覆层,透水包覆层为环状柱体,环状柱体的内侧壁与第一轧辊的外壁相配合,并套设于第一轧辊的外壁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印染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
技术介绍
传统的纺织品热溶印染过程中,需将布料轧涂染液,然后把带有染液的布料加热烘干之后升华固色,传统的轧涂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均匀轧车、重载轧车,都能够很好地把浸有染液的布料均匀地压轧,但是无论哪种压轧方式都存在压轧后布料的带液量偏高的问题,布料的带液量偏高则在后续的烘干过程中就需要更多的热能来把布料所携带的水分烘干,造成设备投资大、设备占地面积大、能耗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带液量过大还容易造成在烘干过程中染料的泳移问题,影响成品质量。因此,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寻找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用于解决现有用于布料染色及整理加工中存在浸轧后布料的带液量偏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包括机架、导轮装置、压轧装置、料槽、压力装置以及动力装置;所述料槽设置于机架的内侧并且位于所述压轧装置的下方;所述压轧装置设置于机架上,所述压轧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轧辊、第二轧辊、第三轧辊、第四轧辊;所述第一轧辊转动地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二轧辊、所述第三轧辊、所述第四轧辊均环绕所述第一轧辊与所述第一轧辊设置,并均通过所述压力装置提供的压力与所述第一轧辊压合或分离;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套设有透水包覆层,所述透水包覆层为环状柱体,所述环状柱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相配合,并套设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所述导轮装置包括有若干组导轮;所述第三轧辊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料槽和至少一组所述导轮。可选地,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透水微孔,并且包覆有透水包覆层,每两个相邻所述透水微孔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通水凹槽;所述透水微孔与所述第一轧辊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轧辊的其中至少一个轴端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轧辊的内腔相连通,所述通孔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连接有负压抽吸装置;所述透水包覆层为透水的纤维布料或橡塑弹性体。可选地,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套设有环状纤维裁片,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键状凹槽或第一凸起;所述环状纤维裁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键状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凸起或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匹配的第二键状凹槽;若干个所述环状纤维裁片相互叠压形成环状柱体,所述环状柱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相配合,并套设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所述环状柱体的圆周方向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的第一键状凹槽或第一凸起固定,所述环状柱体的长度方向上由设置于所述第一轧辊的轴端的螺纹压板进行固定;所述纤维为石墨烯纤维或铁氟龙纤维或无纺布纤维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或者所述纤维为具有吸水微孔的橡塑弹性体。可选地,至少所述第二轧辊的轴芯为通轴,所述轴芯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与第二轧辊的内侧壁热配合连接或焊接,在第二轧辊的外壁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热配合连接或焊接的长度介于第二轧辊的外壁长度的四分之一至外壁长度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轧辊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一轧辊的左方,所述第三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一轧辊的下方,所述第四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一轧辊的右方;所述第二轧辊、所述第三轧辊、所述第四轧辊为包胶轧辊或钢棍,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套设有透水包覆层,所述透水包覆层为环状柱体,所述环状柱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相配合,并套设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所述透水包覆层为透水的纤维布料或橡塑弹性体。可选地,所述料槽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含浸轮,一个或多个含浸轮由下至上设置于所述料槽内,位于最下方的含浸轮的轴端穿过所述料槽,最下方的含浸轮的轴端连接有机械密封轴承,并通过所述机械密封轴承与所述料槽转动连接,位于最下方的含浸轮的其中一个轴端连接有动力装置。可选地,所述料槽内设置有多个含浸轮,所述多个含浸轮的两端均设置有滑槽,所述含浸轮的轴端在滑槽内滑动设置,并通过设置在滑槽上的气压或油压升降装置或手动杠杆装置依次压轧或脱离设置。可选地,所述料槽还设置有双层夹层结构的保温或加温装置,通过注入于夹层内的蒸汽或导热油或热水或冷水使料槽内的染液保持预设温度。可选地,所述轧车还包括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管或喷头、管道、阀门、抽料泵、过滤装置,所述喷管或喷头设置于所述压轧装置的上方,所述喷管或喷头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料槽进行连接,所述过滤装置、所述阀门以及所述抽料泵均连接于所述管道上,所述喷管或喷头、所述料槽、所述管道、所述阀门、所述抽料泵以及所述过滤装置形成一个供液体流动的循环结构。可选地,所述料槽或/和所述喷淋装置还设置有超声波振荡装置,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设置于料槽的侧壁或与管道连接,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变幅器、换能器及振动器;所述变幅器连接所述超声波发生器,所述变幅器将声所述波发生器的振幅放大或缩小后传递给所述换能器,所述换能器内的压电陶瓷可将电能转化为振动的机械能,再由所述振动器将振动传递到染液中;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超声波频率介于20-80KHz之间,每组超声波振荡装置输入功率介于0.5-5KW之间。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施例中,布料进入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之间被压轧,第一轧辊被第二轧辊压轧后,第一轧辊外壁的透水包覆层内含有定量的溶液,布料通过导轮的导向,绕过第三轧辊进入到第一轧辊与第四轧辊之间进行压轧,此时第三轧辊对第一轧辊进行压轧后,第一轧辊外壁的透水包覆层内含有的定量的溶液中的一部分溶液被压轧出来,流向第二料槽,第一轧辊所携带的溶液量减少了,接着,布料绕过第三轧辊进入到第一轧辊与第四轧辊之间进行压轧,第一轧辊与第四轧辊之间的布料上所携带的定量溶液中的一部分溶液会转移到第一轧辊的外壁的透水包覆层内,减少了布料最终的带液量,通过上述的设计,有效地减少了布料的带液量,很好地解决现有用于布料染色及整理加工中存在浸轧后布料的带液量偏高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的第一轧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的第一轧辊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的第一轧辊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第一轧辊1;第二轧辊2;第三轧辊3;第四轧辊4;压力装置5;料槽6;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导轮装置、压轧装置、料槽、压力装置以及动力装置;/n所述料槽设置于机架的内侧并且位于所述压轧装置的下方;/n所述压轧装置设置于机架上,所述压轧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轧辊、第二轧辊、第三轧辊、第四轧辊;/n所述第一轧辊转动地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二轧辊、所述第三轧辊、所述第四轧辊均环绕所述第一轧辊与所述第一轧辊设置,并均通过所述压力装置提供的压力与所述第一轧辊压合或分离;/n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套设有透水包覆层,所述透水包覆层为环状柱体,所述环状柱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相配合,并套设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n所述导轮装置包括有若干组导轮;/n所述第三轧辊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料槽和至少一组所述导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导轮装置、压轧装置、料槽、压力装置以及动力装置;
所述料槽设置于机架的内侧并且位于所述压轧装置的下方;
所述压轧装置设置于机架上,所述压轧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轧辊、第二轧辊、第三轧辊、第四轧辊;
所述第一轧辊转动地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二轧辊、所述第三轧辊、所述第四轧辊均环绕所述第一轧辊与所述第一轧辊设置,并均通过所述压力装置提供的压力与所述第一轧辊压合或分离;
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套设有透水包覆层,所述透水包覆层为环状柱体,所述环状柱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相配合,并套设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
所述导轮装置包括有若干组导轮;
所述第三轧辊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料槽和至少一组所述导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透水微孔,并且包覆有透水包覆层,每两个相邻所述透水微孔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通水凹槽;
所述透水微孔与所述第一轧辊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轧辊的其中至少一个轴端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轧辊的内腔相连通,所述通孔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连接有负压抽吸装置;
所述透水包覆层为透水的纤维布料或橡塑弹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套设有环状纤维裁片,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键状凹槽或第一凸起;所述环状纤维裁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键状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凸起或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匹配的第二键状凹槽;若干个所述环状纤维裁片相互叠压形成环状柱体,所述环状柱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相配合,并套设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所述环状柱体的圆周方向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上的第一键状凹槽或第一凸起固定,所述环状柱体的长度方向上由设置于所述第一轧辊的轴端的螺纹压板进行固定;
所述纤维为石墨烯纤维或铁氟龙纤维或无纺布纤维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或者所述纤维为具有吸水微孔的橡塑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二轧辊的轴芯为通轴,所述轴芯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与第二轧辊的内侧壁热配合连接或焊接,在第二轧辊的外壁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热配合连接或焊接的长度介于第二轧辊的外壁长度的四分之一至外壁长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李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