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充气轮胎中,为了确保所希望的性能,存在规定了规定位置处的尺寸的充气轮胎。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通过规定带束层的端部与胎体的最外端的距离和胎面宽度的比来抑制胎面部的外径生长。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泄气保用子午线轮胎(runflatradialtire)中,通过规定最大宽度带束层与胎侧增强橡胶层在轮胎轴向上的重叠宽度和轮胎剖面高度的比来提高轮辋脱离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6783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2055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近年来,以降低充气轮胎的滚动阻力为目的,提高指定内压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若充气轮胎的内压升高,则接地面的刚性增加,因此在压到异物时接地面难以变形,耐冲击破裂性能容易降低,所述耐冲击破裂性能是对因压到异物而产生的冲击破裂的耐受性。因此,在不降低耐冲击破裂性能的情况下降低滚动阻力是非常困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至少一层胎体层;带束层,配置于所述胎体层的位于胎面部的部分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及胎面橡胶层,配置于所述胎面部的位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n在所述胎面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并且通过所述主槽划分出多个环岸部,/n在所述胎面部中,/n在将所述环岸部中作为最接近轮胎赤道面的所述环岸部的中央环岸部所处的区域设为中央区域、/n将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的85%的位置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之间的区域设为胎肩区域、/n将所述中央区域与所述胎肩区域之间的区域设为中间区域的情况下,/n所述中央区域的轮胎平均厚度Gc、所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20 JP 2017-222674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至少一层胎体层;带束层,配置于所述胎体层的位于胎面部的部分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及胎面橡胶层,配置于所述胎面部的位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面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并且通过所述主槽划分出多个环岸部,
在所述胎面部中,
在将所述环岸部中作为最接近轮胎赤道面的所述环岸部的中央环岸部所处的区域设为中央区域、
将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的85%的位置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之间的区域设为胎肩区域、
将所述中央区域与所述胎肩区域之间的区域设为中间区域的情况下,
所述中央区域的轮胎平均厚度Gc、所述胎肩区域的轮胎平均厚度Gsh以及所述中间区域的轮胎平均厚度Gm的关系在1.05≤(Gc/Gsh)≤1.35的范围内,且满足Gc≥Gm>Gsh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所述胎面部中,所述中央区域的比所述带束层靠轮胎径向外侧的所述胎面橡胶层的平均厚度Tc、所述胎肩区域的比所述带束层靠轮胎径向外侧的所述胎面橡胶层的平均厚度Tsh以及所述中间区域的比所述带束层靠轮胎径向外侧的所述胎面橡胶层的平均厚度Tm的关系在1.2≤(Tc/Tsh)≤1.9的范围内,且满足Tc≥Tm>Ts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所述胎面部中,所述中央区域的所述胎面橡胶层的平均实际橡胶厚度Vc与所述胎肩区域的所述胎面橡胶层的平均实际橡胶厚度Vsh的关系在1.6≤(Vc/Vsh)≤2.5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位于所述中央区域和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环岸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环岸部形成...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