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用于细长物品的护套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2150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用于细长物品(1)的纵向护套的方法。在此将包括载体(2)和至少部分覆盖该载体(2)的第一粘合剂涂层(3)的胶带(2、3)与无粘合剂涂层的载体带(4)结合成层压体(2、3、4)。将载体(2)和载体带(4)至少大部分重叠并且在重叠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制造用于细长物品的护套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用于细长物品的护套和尤其是纵向护套的方法、尤其是用于制造用于电缆线束的护套或纵向护套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将包括载体和至少部分覆盖该载体的第一粘合剂涂层的胶带与无粘合剂涂层的载体带结合成一个层压体,并且将载体和载体带至少大部分重叠并且将第一粘合剂涂层在重叠区域中设置在载体和载体带之间。
技术介绍
为细长物品、如汽车中的电缆线束制造护套和尤其是纵向护套的基本优点在于以此方式保护相关的电缆和导线免受例如磨损应力。借助这种护套不仅可包扎电缆,而且也可包扎软管和管道并且甚至也可借助绷带来支撑插接连接器和部分终端设备并且将它们固定在一起。总的来说,在此空间需求最小。出于该原因,尤其是在汽车的电缆束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这种护套和尤其是纵向护套。在制造这种护套或纵向护套时遵循非常不同的操作过程。例如EP1875573B1这样操作:由两条胶带形成护套,在护套上施加第三条胶带。与此相关的生产花费非常大,因为必须为了生产而存储和供应三条胶带并将它们位置精确地彼此对齐。在根据本申请人的WO2016/045890A1的同类型方法中这样操作,将包括载体和基本上全表面覆盖该载体正面的第一粘合剂涂层的胶带与无粘合剂涂层的载体带结合成层压体。此外,胶带的载体附加地在其背面上基本上部分地设有另一第二粘合剂涂层。以此方式已经提供了一种易于实现且低成本的可能性,以借助所描述的护套来包扎电缆线束并提供有效保护以防止通过例如尖锐的边缘、毛刺和焊接点上的刮蹭和摩擦而引起的机械损坏。通过仅使用胶带和无粘合剂涂层的载体带可简化制造。在此可进一步改进设计,从而简化护套在细长物品上的后续施加。本专利技术着手于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技术任务是这样改进开头所描述类型的方法,以便尤其是使在细长物品上的施加得到进一步简化并且同时实现总体上成本优化的结构。为了解决该技术任务,在用于制造用于细长物品的护套和尤其是纵向护套的同类型方法中规定,在载体和载体带之间的重叠区域的空隙中的第一粘合剂涂层由多个彼此间隔开的粘合剂条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中,作为胶带组成部分的载体和无粘合剂涂层的载体带首先定义一个重叠区域。该重叠区域通过如下方式规定:将所述的载体和载体带至少大部分重叠,即在定义重叠区域的情况下这样相对于彼此设置,使得相应细长的载体和细长的载体带分别在横截面中超过其各自宽度的一半以上叠置地设置并且因此定义和描述重叠区域连同设置在重叠区域空隙中的第一粘合剂涂层。通常,载体和载体带不仅至少大部分重叠,而且是完全重叠。也就是说,载体和载体带在共同的纵向延伸中彼此层压并且具有相同的宽度,从而载体和载体带的相应纵向边缘彼此叠置地设置。但原则上载体或载体带也可在重叠区域的侧向具有突出部。但通常本专利技术省去这种突出部,尽管这是可能的。相反,本专利技术利用所形成的层压体以及在载体与载体带之间的、具有连接在其间的第一粘合剂涂层的重叠区域整体定义了一种载体带材料,该载体带材料通过使用多层结构和连接在其间的第一粘合剂涂层具有提高的耐磨保护。实际上如此实现的载体带材料的耐磨保护通常超过载体或载体带各自的耐磨保护的一倍半。在大多数情况下,观察到的值甚至相应于各个耐磨保护的总和或甚至更高。在此情况下粘合剂涂层确保将可能的机械负荷或磨损应力从载体导出到载体带或反之亦然。无论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如此实现的层压体都优于迄今的实施方式。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载体与载体带之间的重叠区域的空隙中的第一粘合剂涂层由多个彼此间隔开的粘合剂条组成。因此,与全表面涂层相比节省了用于实现第一粘合剂涂层的材料。在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已证明,在此实现且彼此间隔开的粘合剂条在其提高耐磨保护的积极作用方面与第一胶粘剂涂层全表面实现于空隙中的手段没有区别。也就是说,尤其是以此方式定义和制造的载体带材料的耐磨保护达到的值相应于当第一粘合剂涂层在空隙中全表面地将载体和载体带彼此连接时观察到的值。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有这些都同时以降低的成本实现,因为已证明彼此间隔开的粘合剂条作为第一粘合剂涂层也提供几乎相同的、提高耐磨性的积极效果。此外,另一优点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护套或纵向护套可特别简单地沿纵向方向围绕细长物品施加。为此通常将护套或纵向护套沿纵向方向包覆细长材料,第一粘合剂涂层的彼此间隔开的各个粘合剂条在此情况下有利于包封过程并且因此有利于护套在细长物品上的施加。实质上这可归因于所形成的层压体在载体和载体带之间的重叠区域中基于通过实现的粘合剂条的在一定程度上条形的耦合在横截面中形成各个“铰链”,这些铰链有利于以此方式施加到细长物品上的护套或纵向护套的纵向包封或纵向包覆。主要优点可在此看到。根据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第一粘合剂涂层的粘合剂条具有相同的宽度。此外,通常这样操作:第一粘合剂涂层的粘合剂条等距地、即相同地彼此间隔开地施加在载体上。以此方式例如可借助一个固定的喷嘴组件来施加第一粘合剂涂层的粘合剂条。因为粘合剂条有利地是一种在喷嘴方法范围中通过例如可UV固化的丙烯酸酯热熔粘合剂的熔融涂覆施加到载体上的粘合剂条。当然,也可想到其它方法来定义在载体上的第一粘合剂涂层的相关粘合剂条。特别重要的是,附加地将另一第二粘合剂涂层施加到载体带的背离胶带的自由表面上。第二粘合剂涂层也有利地构造为至少一个粘合剂条,从而可分别为实现第一和第二粘合剂涂层使用一个喷嘴组件并且有利的是各一种热熔粘合剂确保实现希望的粘合剂涂层。例如在第一粘合剂涂层的情况下这可以是可UV固化的丙烯酸酯粘合剂,这当然仅是示例性的而非强制性的。由于第二粘合剂涂层也有利地构造为至少一个粘合剂条,已证明特别有利的是,第二粘合剂涂层由分别在两个纵向边缘上施加到载体带上的粘合剂条组成。以此方式载体带在其背离胶带的自由表面上在其两个纵向边缘上设有两个粘合剂条。从而以此方式制造的护套首先可借助一个纵向边缘上的一个粘合剂条固定在细长物品上。随后用护套包覆细长材料,使得位于相对置纵向边缘上的另一粘合剂条确保封闭护套。为此通常将相关粘合剂条粘贴在胶带载体的背面上。实际上胶带载体的背面通常设计成至少无粘合剂涂层的,使得实现所述纵向包封。已证明有效的是,第二粘合剂涂层的两个粘合剂条分别以相同的宽度施加到载体带上。为此可再次使用简单构造的喷嘴组件,借助其将热熔粘合剂施加到载体带上。在此情况下还可看到另一创造性手段,根据该手段,所有粘合剂条的宽度为重叠区域宽度的5%至30%。也就是说,分别沿载体或载体带的纵向延伸部延伸的粘合剂条的宽度与重叠区域的宽度相比可以是5%至30%范围内的给定值。在此特别优选考虑所有粘合剂条的宽度为重叠区域宽度的10%至25%。由此几乎分别相同构造的喷嘴可确保各个粘合剂条的施加并且这些喷嘴可根据需要例如以希望的彼此间距安装并保持在一个共同的保持装置中。本专利技术的主题也涉及一种如在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用于细长物品的护套和尤其是纵向护套、尤其是用于电缆线束的护套或纵向护套。相关的护套或纵向护套可有利地借助上述制造方法来生产。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制造用于细长物品(1)的护套、尤其是用于电缆线束的护套的方法,根据该方法,/n-将包括载体(2)和至少部分覆盖该载体(2)的第一粘合剂涂层(3)的胶带(2、3)与无粘合剂涂层的载体带(4)结合成一个层压体(2、3、4),并且/n-将载体(2)和载体带(4)至少大部分重叠并且在重叠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24 DE 102017127893.11.用于制造用于细长物品(1)的护套、尤其是用于电缆线束的护套的方法,根据该方法,
-将包括载体(2)和至少部分覆盖该载体(2)的第一粘合剂涂层(3)的胶带(2、3)与无粘合剂涂层的载体带(4)结合成一个层压体(2、3、4),并且
-将载体(2)和载体带(4)至少大部分重叠并且在重叠区域中将所述第一粘合剂涂层(3)设置在载体(2)和载体带(4)之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载体(2)和载体带(4)之间的重叠区域的空隙中的第一粘合剂涂层(3)由多个彼此间隔开的粘合剂条(3)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剂涂层(3)的粘合剂条(3)构造成具有相同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粘合剂涂层(3)的粘合剂条(3)等距地彼此间隔开地施加在载体(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附加地将另一第二粘合剂涂层(5)施加到载体带(4)的背离胶带(2、3)的自由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合剂涂层(5)构造为至少一个粘合剂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利尔曼R·拉姆布施P·拉姆布施A·霍曼
申请(专利权)人:塞托普拉特胶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