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量化副车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轻量化副车架。
技术介绍
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架”。副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如公开号为CN207078199U和公开号为CN107635857A的专利申请即分别公开了两种副车架结构。副车架的设置能够带来很好的悬挂连接刚度并且能够隔绝路面震动带来良好的舒适性,但是,会增加车辆的重量,降低操控性增加油耗。因此,副车架的轻量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传统的副车架采用钢结构材料,虽然成本较低,但是重量较高,随着技术的发展,铝结构副车架因其更轻的重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不过铝结构副车架材料本身具有较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量化副车架,以进一步降低副车架的重量。本技术公开的轻量化副车架,包括上体承力板和下体基板,所述下体基板连接于上体承力板底部,所述上体 ...
【技术保护点】
1.轻量化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体承力板(1)和下体基板(2),所述下体基板(2)连接于上体承力板(1)底部,所述上体承力板(1)采用金属材料,所述下体基板(2)采用非金属材料,所述上体承力板(1)的材料强度高于下体基板(2)的材料强度,所述下体基板(2)的材料密度小于上体承力板(1)的材料密度,副车架的所有连接点均设置于上体承力板(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轻量化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体承力板(1)和下体基板(2),所述下体基板(2)连接于上体承力板(1)底部,所述上体承力板(1)采用金属材料,所述下体基板(2)采用非金属材料,所述上体承力板(1)的材料强度高于下体基板(2)的材料强度,所述下体基板(2)的材料密度小于上体承力板(1)的材料密度,副车架的所有连接点均设置于上体承力板(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承力板(1)的结构刚度大于下体基板(2)的结构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承力板(1)的边沿设置有周侧立边(6),所述上体承力板(1)的中部具有U型立边(7),所述周侧立边(6)与U型立边(7)连接成完整的侧边加强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量化副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俊,郝锌,王乐酉,饶宇,原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