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冷藏车及配电组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1862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冷藏车及配电组件,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和蒸发器,还包括连接压缩机和储液器的蓄冷装置,蓄冷装置的管路和蒸发器的管路并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冷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蒸发器和蓄冷装置并联冷媒在压缩机中被压缩后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冷凝后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以进入储液器。液态冷媒经过中间处理后一路进入蒸发器可以直接释放冷量进行制冷;另一路,进入蓄冷装置,可以在蓄冷装置中与蓄冷材料进行换热,将冷量释放给蓄冷装置。根据时段对蓄冷装置进行蓄冷和释放冷量,相应国家电网对“移峰填谷”的号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系统、冷藏车及配电组件
本技术属于冷藏车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冷藏车及配电组件。
技术介绍
运输类冷藏制冷机组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机型是靠车辆(或独立)发动机驱动开式压缩机进行制冷,少数机组则是通过车载发电机组提供的电能来驱动全电压缩机来运行。目前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车在汽车行业中的比重迅速提高。但是由于目前车载电池技术还不够成熟,续航里程一直是电动汽车行业的痛点。对于新能源冷藏车而言,其压缩机完全是依靠车载电池提供的电能驱动,这将会进一步缩短新能源冷藏车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冷藏车及配电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藏车电池续航不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和蒸发器,还包括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储液器的蓄冷装置,所述蓄冷装置的管路和所述蒸发器的管路并联。进一步地,所述蓄冷装置所在的管路以及所述蒸发器所在的管路均设置有用于切换蓄冷模式的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蓄冷装置连接所述压缩机的管路设置有单向阀。进一步地,所述储液器与所述蓄冷装置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干燥过滤器,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蓄冷装置和所述蒸发器的管路设置有吸气过滤器。进一步地,所述储液器与所述蓄冷装置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供液截止阀,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管路设置有吸气截止阀。进一步地,所述储液器与所述蓄冷装置和所述蒸发器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藏车,所述冷藏车包括储蓄电池和上述制冷系统。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藏车的配电组件,采用储蓄电池为冷藏车在行驶状态下供电,引用外接电源分别为冷藏车停止状态下供电。所述配电组件包括电能管理盒,在所述冷藏车处于行驶状态,所述储蓄电池输送电能给电能管理盒,所述电能管理盒包括高压电器盒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高压电器盒进行电能的分配。进一步地,若所述冷藏车处于行驶状态,所述储蓄电池输送电能给电能管理盒,电能管理盒包括高压电器盒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高压电器盒进行电能的分配。进一步地,所述电能管理盒还包括与所述高压电器盒连接的逆变器;所述高压电器盒将一部分电能直接供给车辆驱动系统,将另一部分电能通过逆变器转化成交流电接入所述高压电器盒的交流接线板上,为高压负载供电。进一步地,若所述冷藏车处于停止状态,控制器检测到所述外接电源输入时,所述控制器通过高压电器盒切断所述储蓄电池和车辆驱动系统的连接,并接通所述外接电源输送电能给所有负载。本技术提供的制冷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了蒸发器和蓄冷装置并联冷媒在压缩机中被压缩后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冷凝后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以进入储液器。液态冷媒经过中间处理后一路进入蒸发器可以直接释放冷量进行制冷;另一路,进入蓄冷装置,可以在蓄冷装置中与蓄冷材料进行换热,将冷量释放给蓄冷装置。根据时段对蓄冷装置进行蓄冷和释放冷量,相应国家电网对“移峰填谷”的号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藏车的配电方案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1、压缩机;2、冷凝器;3、储液器;4、蒸发器;5、蓄冷装置;6、电磁阀;7、单向阀;8、干燥过滤器;9、供液截止阀;10、吸气截止阀;11、吸气过滤器;12、电子膨胀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进行说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器3和蒸发器4。还包括蓄冷装置5和蒸发器4。蓄冷装置5连通压缩机1和储液器3,蒸发器4所在的管路和蓄冷装置5的管路并联。本技术提供的制冷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蒸发器4和蓄冷装置5并联冷媒在压缩机1中被压缩后进入冷凝器2进行冷凝,冷凝后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以进入储液器3。液态冷媒经过中间处理后一路进入蒸发器4可以直接释放冷量进行制冷;另一路,进入蓄冷装置5,可以在蓄冷装置5中与蓄冷材料进行换热,将冷量释放给蓄冷装置5。根据时段对蓄冷装置5进行蓄冷和释放冷量,相应国家电网对“移峰填谷”的号召。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制冷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蓄冷装置5所在的管路和蒸发器4所在的管路均设置有电磁阀6。通过对电磁阀6的开合来实现制冷模式的切换。(1)、蒸发器4所在管路上的电磁阀6打开,蓄冷装置5所在的管路上的电磁阀6闭合,则机组制冷。(2)、蒸发器4所在管路上的电磁阀6闭合,蓄冷装置5所在的管路上的电磁阀6打开,则蓄冷装置5蓄冷。(3)、蒸发器4所在的管路上的电磁阀6闭合,蓄冷装置5所在的管路上的电磁阀6闭合,则蓄冷装置5上的风机开启。(4)、蒸发器4所在的管路上的电磁阀6打开,蓄冷装置5所在的管路上的电磁阀6开启,则机组制冷、蓄冷装置5蓄冷。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制冷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蓄冷装置5和压缩机1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7。使得压缩机1的蓄冷装置5的冷媒流向单一,以防冷媒逆向发生相互干扰。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制冷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储液器3与蓄冷装置5和蒸发器4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干燥过滤器8。干燥过滤器8设置在蓄冷装置5或蒸发器4与储液器3之间,在蓄冷或者制冷的过程中,对冷媒进行干燥过滤。压缩机1连接蓄冷装置5和蒸发器4的管路上设置有吸气过滤器11。吸气过滤器11用来对从蒸发器4或蓄冷装置5中流过的冷媒进行过滤,以防对压缩机1造成干扰。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制冷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储液器3与蓄冷装置5和蒸发器4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供液截止阀9。供液截止阀9用来控制储液器3对蓄冷装置5和蒸发器4的供液。蒸发器4和压缩机1连接的管路设置有吸气截止阀10。吸气截止阀10用来控制压缩机1从蒸发器4内吸收气体。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制冷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储液器3与蓄冷装置5连接的管上路设置有电子膨胀阀12。另外,本技术描述的是制冷系统,若需要进行制热,则将蓄冷装置5改为蓄热装置,蓄热的过程和蓄冷的过程互逆。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冷藏车,所述冷藏车包括储蓄电池和上述制冷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和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储液器的蓄冷装置,所述蓄冷装置的管路和所述蒸发器的管路并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和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储液器的蓄冷装置,所述蓄冷装置的管路和所述蒸发器的管路并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装置所在的管路以及所述蒸发器所在的管路均设置有用于切换蓄冷模式的电磁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装置连接所述压缩机的管路设置有单向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与所述蓄冷装置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干燥过滤器,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蓄冷装置和所述蒸发器的管路设置有吸气过滤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与所述蓄冷装置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供液截止阀,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管路设置有吸气截止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与所述蓄冷装置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松李金奎谢斌斌李群刘旭东罗明英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