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机器人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58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旋转机器人底座,包括旋转壳体、固定壳体和底座外壳,其特征在于,旋转壳体套接在固定壳体上,固定壳体底部与底座外壳固定连接;旋转壳体上设有转轴孔和轴承孔,马达固定连接在旋转壳体上表面,马达上的转轴穿过转轴孔,轴承孔上设有外圈轴承和轴承盖;固定壳体上设有传动轴和固定齿轮,固定齿轮固定套接在传动轴上,传动轴上套有内圈轴承,轴承盖连接传动轴并配合内圈轴承和外圈轴承将旋转壳体套接在固定壳体的传动轴上;固定壳体设有的转动齿轮固定连接在马达的转轴上,并与固定齿轮相互嵌合;平衡珠均匀分布在固定壳体的外圈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固、灵活性高、不易损坏、实用性高,适合不同种类的小型机器人配合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转机器人底座
本技术涉及可旋转底座,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机器人底座。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智能设备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其中智能机器人占据了很大的一份市场,智能机器人以早教机器人、音乐机器人为主流。为增加此类机器人的趣味性,目前上的机器人引入了可旋转的特点,现有的可旋转机器人多在头部安装马达,但是此类机器人因为需要各种排线连接头部屏幕和喇叭,对于线路会有一定的影响,且无法完成360度旋转。同时,上下连接处因为单纯的组合,容易带来转动不灵活,摩擦大,对部件磨损伤害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可旋转机器人底座,以解决现有产品转动不稳定、旋转角度受限以及转动连接部分磨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旋转机器人底座,包括旋转壳体、固定壳体和底座外壳,旋转壳体套接在固定壳体上,固定壳体底部与底座外壳固定连接;旋转壳体上设有转轴孔和轴承孔,马达固定连接在旋转壳体上表面,马达上的转轴穿过转轴孔,轴承孔上设有外圈轴承,外圈轴承上设有轴承盖;固定壳体上设有传动轴和固定齿轮,固定齿轮固定套接在传动轴上,传动轴上套有内圈轴承,轴承盖用于连接传动轴,轴承盖配合内圈轴承和外圈轴承将旋转壳体套接在固定壳体的传动轴上,转动齿轮固定连接在马达的转轴上,并与固定齿轮相互嵌合;固定壳体上还设有平衡珠,平衡珠均匀分布在固定壳体的外圈内。优选的,轴承盖的外圈半径大于外圈轴承内圈半径,且小于外圈轴承的外圈半径。优选的,底座外壳下表面还设有座垫,座垫为防滑减震材料制成。优选的,固定壳体外圈均匀分布有和平衡珠内嵌结构,用于嵌合平衡珠,平衡珠凸起部分与旋转壳体连接,在旋转壳体转动时避免旋转壳体和固定壳体直接接触,减少摩擦力。优选的,固定壳体设有固定孔,底座外壳上有对应的连接孔,固定孔和连接孔用于固定连接固定壳体和底座外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旋转结构设置在底座,避免了和内部连接线的直接接触,保证线路的独立;2、旋转壳体和固定壳体之间通过内外圈轴承和固定壳体底部的平衡珠连接,在转动时大大较少了部件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零件的摩擦受损;3、底部结构设置的旋转底座,可进行360度的旋转,更具灵活性;4、底部的平衡珠和防滑减震座垫的设置使得整体机器人在旋转时更加平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拆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旋转壳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壳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壳体底座及座垫示意图。图中:1.马达,2.转轴,3.转轴孔,4.旋转壳体,5.轴承孔,6.外圈轴承,7.轴承盖,8.转动齿轮,9.固定孔,10.平衡珠,11.固定齿轮,12.传动轴,13.内圈轴承,14.固定壳体,15.底座外壳,16.座垫,17.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套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可旋转机器人底座,包括旋转壳体4、固定壳体14和底座外壳15,旋转壳体4套接在固定壳体14上,固定壳体14底部与底座外壳15固定连接。实施例中,机器人外壳体通过嵌合方式固定连接在旋转壳体4上,工作时,马达1带动旋转壳体4转动,从而带动机器人整体旋转运动。如图3所示,旋转壳体4上设有转轴孔3和轴承孔5,马达1固定连接在旋转壳体4上表面,马达1上的转轴2穿过转轴孔3,轴承孔5上设有外圈轴承6,外圈轴承上设有轴承盖7。如图4所示,固定壳体14上设有传动轴12和固定齿轮11,固定齿轮11固定套接在传动轴12上,传动轴12上还套有内圈轴承13。结合附图3-4,轴承盖7用于连接传动轴12,轴承盖7配合内圈轴承13和外圈轴承6将旋转壳体4套接在固定壳体14的传动轴12上;固定壳体14还设有转动齿轮8,转动齿轮8固定连接在马达1的转轴2上,并与固定齿轮11相互嵌合;固定壳体14上还设有平衡珠10,平衡珠10均匀分布在固定壳体14的外圈内。如图5所示,固定壳体14底部与底座外壳15固定连接。实施例中,马达两侧用螺丝固定连接在旋转壳体外表面上,马达的转轴穿过转动齿轮后,用螺丝从下往上将转动齿轮锁紧在转轴上,从而固定转轴和转动齿轮。实施例中,为保证轴承盖和传动轴连接时,轴承盖将外圈轴承固定住,轴承盖的外圈半径需满足大于外圈轴承内圈半径,且小于外圈轴承的外圈半径。实施例中,底座外壳下表面还设有座垫16,座垫为防滑减震材料制成,可采用常见的塑料软胶搭配。实施例中,固定壳体外圈设有6个均匀分布的内嵌结构,用于嵌合平衡珠,平衡珠凸起部分与旋转壳体4抵触相接,在旋转壳体4转动时避免旋转壳体4和固定壳体14直接接触,减少摩擦力,同时,平衡珠可保证在旋转壳体4旋转时机器人整体的稳定平滑转动。实施例中,固定壳体设有固定孔9,底座外壳上有对应的连接孔17,固定孔9和连接孔17可用螺丝锁紧,以固定连接固定壳体14和底座外壳15。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旋转机器人底座,包括旋转壳体、固定壳体和底座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壳体套接在所述固定壳体上,所述固定壳体底部与所述底座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壳体上设有转轴孔和轴承孔,马达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壳体上表面,所述马达上的转轴穿过所述转轴孔,所述轴承孔上设有外圈轴承,所述外圈轴承上设有轴承盖;所述固定壳体上设有传动轴和固定齿轮,所述固定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上套有内圈轴承,所述轴承盖用于连接所述传动轴,所述轴承盖配合所述内圈轴承和所述外圈轴承将所述旋转壳体套接在所述固定壳体的传动轴上;所述固定壳体还设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马达的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固定齿轮相互嵌合;所述固定壳体上还设有平衡珠,所述平衡珠均匀分布在所述固定壳体的外圈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机器人底座,包括旋转壳体、固定壳体和底座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壳体套接在所述固定壳体上,所述固定壳体底部与所述底座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壳体上设有转轴孔和轴承孔,马达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壳体上表面,所述马达上的转轴穿过所述转轴孔,所述轴承孔上设有外圈轴承,所述外圈轴承上设有轴承盖;所述固定壳体上设有传动轴和固定齿轮,所述固定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上套有内圈轴承,所述轴承盖用于连接所述传动轴,所述轴承盖配合所述内圈轴承和所述外圈轴承将所述旋转壳体套接在所述固定壳体的传动轴上;所述固定壳体还设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马达的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固定齿轮相互嵌合;所述固定壳体上还设有平衡珠,所述平衡珠均匀分布在所述固定壳体的外圈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剑伟何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本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