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隧道管节预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0102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管节预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浅干坞内绑扎钢筋、浇筑管节;步骤二,在管节的两端均设置钢端壳、钢端封墙及导向装置;步骤三,施作管节的防水层;步骤四,同步在拼装平台旁的预制场地内对预制板进行预制;步骤五,打开坞门,将管节浮运至拼装平台处,拼装平台上设置有吊装系统;步骤六,通过吊装系统将预制板吊放至管节对应位置安装;步骤七,施作预制板上方的防水层;步骤八,将管节拖至指定位置进行舾装后沉放。本发明专利技术管节浮运过程吃水深度浅、临时工程少、水中疏浚量少或无需疏浚、环境影响小、可流水化作业。

A prefabrication method of immersed tunnel pipe s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管隧道管节预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沉管隧道
,尤其涉及一种沉管隧道管节预制方法。
技术介绍
采用深基坑干坞或陆地工厂法干坞预制沉管法隧道管节,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完善,已成为国内该工法修建技术的主流,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两种方法的应用也是最广泛的,其优点是节省工期,施工风险性低,缺点是需占用大面积土地,临时费用高,环境代价大。而半潜驳船作为预制平台,虽然起步较早,但受船体自身宽度限制、对周边水域通航要求苛刻和租金昂贵等因素,不具备广泛的适应性,只能作为特定个案来考虑。随着密集型城市的飞速发展,隧道建设工程条件将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土地资源紧张、征地困难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及条件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深基坑干坞或陆地工厂法预制管节方案的可实施性将越来越低。如何解决沉管法隧道在修建过程中对周边土地的需求,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使其更好地适应城市密集区修建,将是该工法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管隧道管节预制方法,该预制方法无需大型临时深基坑干坞,可利用既有船坞、半潜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管隧道管节预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在浅干坞内绑扎钢筋、浇筑管节(1);/n步骤二,在管节(1)的两端均设置钢端壳(3)、钢端封墙(4)及导向装置;/n步骤三,施作管节(1)的防水层;/n步骤四,同步在拼装平台旁的预制场地内对预制板(2)进行预制;/n步骤五,打开坞门,将管节(1)浮运至拼装平台处,拼装平台上设置有吊装系统;/n步骤六,通过吊装系统将预制板(2)吊放至管节(1)对应位置安装;/n步骤七,施作预制板(2)上方的防水层;/n步骤八,将管节(1)拖至指定位置进行舾装后沉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管隧道管节预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浅干坞内绑扎钢筋、浇筑管节(1);
步骤二,在管节(1)的两端均设置钢端壳(3)、钢端封墙(4)及导向装置;
步骤三,施作管节(1)的防水层;
步骤四,同步在拼装平台旁的预制场地内对预制板(2)进行预制;
步骤五,打开坞门,将管节(1)浮运至拼装平台处,拼装平台上设置有吊装系统;
步骤六,通过吊装系统将预制板(2)吊放至管节(1)对应位置安装;
步骤七,施作预制板(2)上方的防水层;
步骤八,将管节(1)拖至指定位置进行舾装后沉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浇筑管节(1)时,除管节(1)上预制板(2)的开洞区域外,其余均在浅干坞内预制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浅干坞预制平台采用新开挖基坑,深度根据管节浮运要求确定,以降低水中疏浚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浅干坞预制平台利用隧址周边船坞、半潜驳船或隧道岸上主体结构基坑搭建管节,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维国曾珂吕洋邢永辉周丽芳于勇陈国燃罗青胡斌李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天津隧道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