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端模支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7221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沉管隧道端模包括分别布置在底板端部的底板端模、顶板端部的顶板端模和侧墙端部的侧墙端模,三个部位的端模均包括止水带,以及分别安装在该止水带两侧的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所述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均包括浇筑面和支撑面,所述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的支撑面上均设置有用于顶压模板的压合件,所述底板端模、顶板端模和侧墙端模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压合件顶压在对应模板上的夹持组件,通过分别在止水带两侧布置模板的方式,并对模板进行支撑和加固,从而解决了难以布置端模的问题,该端模结构简单,固定牢固,能保证后序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顺利完成。

A support platform for end form and end form of immersed tube tunnel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端模支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沉管隧道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端模支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沉管隧道施工工程中,沉管结构通常由多个管节拼接而成,为了减少混凝土自收缩及避免结构不均匀沉降引起沉管开裂,每段管节预制时,通常设置后浇带分期浇筑,将每个沉管管节分为多个管段进行浇筑,两个管段之间设中间后浇带,中间后浇带与两侧管节管段施工间隔足够时间,一般需要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然后再对后浇带混凝土进行养护。为了避免中间后浇带与两侧施工段之间发生渗水等影响沉管管节质量性能的问题,通常需要在管节管段的端部布置止水带,止水带的两端需要分别埋入管节管段和中间后浇带内,也就是中埋式止水带的布置结构形式,中埋式止水带的布置结构对端模的结构和布置均有较大影响,因此,采用何种结构形式的端模以及如何安装沉管隧道端模,成为了沉管隧道管节管段施工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沉管隧道端模布置在整个沉管断面结构上,而沉管结构包括底板、侧墙、中墙和顶板,底板处于底部,方便进行施工,侧墙和中墙从底部至较高处均需要施工,安装时,可由起重设备进行辅助,同时可采用可移动式升降平台及固定直梯进行辅助施工,而沉管的顶板高达7米以上,横向宽度20多米,甚至更高更宽,依靠辅助设备很难完成全部端模施工,而端模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沉管管节的浇筑成型质量,特别是管节节段接头的抗渗性及耐用性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沉管管节的管段在采用中埋式止水带的结构时,由于止水带处于布置端模模板的位置,进而存在因干涉而无法布置端模的问题,提供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端模支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该沉管隧道端模采用分别在止水带两侧布置模板的方式,并对模板进行支撑和加固,从而解决了难以布置端模的问题,该端模结构简单,固定牢固,能保证后序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顺利完成。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沉管隧道端模,包括分别布置在底板端部的底板端模、顶板端部的顶板端模和侧墙端部的侧墙端模,三个部位的端模均包括止水带,以及分别安装在该止水带两侧的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所述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均包括浇筑面和支撑面,所述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的支撑面上均设置有用于顶压模板的压合件,所述底板端模、顶板端模和侧墙端模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压合件顶压在对应模板上的夹持组件。采用本方案的沉管隧道端模,分别在止水带的两侧布置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从而解决了端模模板与止水带存在干涉的问题,使得端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止水带一部分预埋在管节施工段内,另一部分用于埋设在中间后浇带混凝土中,从而对后浇带与两侧施工段之间可能存在的浇筑缝进行止水,保证沉管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在端模模板的支撑面一侧布置压合件,并依靠夹持组件将压合件顶压在模板上,从而实现模板的固定和支撑,保障混凝土顺利浇筑,该沉管隧道端模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均为木模板。采用木板作为模板,无需特别加工,而且木模板具有装拆和加工方便、表面平整、拼缝严密、吸水性小、结构坚固的特点,将其作为端模模板,能提高沉管浇筑质量,保障沉管浇筑性能。进一步地,所述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的板面均与所述止水带的止水面垂直。进一步地,所述止水带分别布置在底板、侧墙和顶板的厚度中心附近位置,且为整体式结构。优选的,所述内圈模板上的压合件包括分别贴靠着止水带和靠着背水侧端部设置的两块内圈木方,所述外圈模板上的压合件包括分别贴靠着止水带和靠着迎水侧端部设置的两块外圈木方。所述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上的靠近的端部均设置木方,且两块木方紧贴止水带,形成将止水带夹紧固定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沉管隧道端模,能保证止水带在浇筑过程中始终处于平整状态,且位置固定,避免止水带因固定不牢而产生移位或皱褶等影响其止水效果的问题,保证止水带的止水效果,提高沉管隧道的抗渗性能。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同时将内圈模板的压合件和外圈模板的压合件同时顶压固定的夹持件。该夹持件能同时将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的压合件顶压固定,能简化沉管隧道端模的结构,并且通过同一根夹持组件进行夹持固定,能最大程度保证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受到相同的夹持力,从而使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的平面处于同一平面,最大程度保证管节管段端部的平整性。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件为双拼圆钢。采用双拼圆钢的夹持件对压合件进行夹持,能保证夹持件具有较高的强度,能避免发生损坏和变形的问题。优选的,所述底板端模的夹持组件还包括多道拉杆和多个布置在底部基础上的支撑杆,多个所述拉杆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上,并依次穿过模板和夹持件,所述拉杆上设有将模板和夹持件拉紧固定的紧固件,多个所述支撑杆用于对夹持件支撑。通过设置拉杆和支撑杆,进一步形成对端模模板的支撑,由于沉管底板位于底部基础上,在底部基础上设置支撑杆非常方便,而且支撑杆长度较短,支撑力较好且耗材较少;利用在浇筑管节管段时布置的钢筋笼,将拉杆焊接在钢筋上,并且在拉杆上设置紧固件,将模板和夹持件拉紧固定成整体结构。优选的,所述顶板端模的夹持组件还包括多道拉杆和将顶部端模夹持件固定的加固钢筋,多个所述拉杆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上,并依次穿过模板和夹持件,所述拉杆上设有将模板和夹持件拉紧固定的紧固件,所述加固钢筋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上。利用在浇筑管节管段时布置的钢筋笼,将拉杆焊接在钢筋上,并且在拉杆上设置紧固件,将模板和夹持件拉紧固定成整体结构进行加固;不同于底部端模位于底部基础上,顶部端模设置在较高处,不方便布置支撑,因此只能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加固,而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依次穿过模板和夹持件并延伸至夹持件的外侧(用于中间后浇带一侧),采用加固钢筋与其进行焊接,从而将夹持件进行固定,这种加固结构简单易操作,而且较为牢固。优选的,所述侧墙端模的夹持组件还包括布置在夹持件上的多个顶头托架以及用于顶压多个所述顶头托架的双拼槽钢。侧墙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采用全断面进行浇筑,在下一层混凝土还没有凝固时就已经开始浇筑上一层的混凝土,因此侧墙端模模板受力较大,单独采用夹持件固定时,一方面存在固定不牢导致模板移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当夹持件对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上的压合件同时进行压合时,由于夹持件具有一定长度,在中间部位可能存在夹持力不足的情况,布置多个顶头托架,顶头托架对夹持件在多个部位顶持,并依靠双拼槽钢压住顶头托架,对侧墙端模进行加固。优选的,所述沉管隧道端模还包括中墙端模,所述中墙端模包括整体式模板,以及用于顶压该整体式模板的压合件,该中墙端模上还包括顶压该压合件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上设有多个顶头托架以及用于顶压多个所述顶头托架的双拼槽钢。沉管中墙两侧均不是迎水侧,因此,中墙端模不用布置止水带。进一步地,所述压合件包括压合在整体式模板两端的木方,所述夹持件为双拼圆钢。优选的,所述压合件沿模板长度方向延伸至相邻模板上,形成对相邻两个模板顶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布置在底板(1)端部的底板端模(1A)、顶板(4)端部的顶板端模(4A)和侧墙2端部的侧墙端模(2A),三个部位的端模均包括止水带(5)和模板(6),所述模板(6)包括安装在该止水带(5)两侧的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所述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均包括浇筑面(6a)和支撑面(6b),所述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的支撑面(6b)上均设置有用于顶压模板(6)的压合件(7),所述底板端模(1A)、顶板端模(4A)和侧墙端模(2A)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压合件(7)顶压在对应模板(6)上的夹持组件(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布置在底板(1)端部的底板端模(1A)、顶板(4)端部的顶板端模(4A)和侧墙2端部的侧墙端模(2A),三个部位的端模均包括止水带(5)和模板(6),所述模板(6)包括安装在该止水带(5)两侧的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所述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均包括浇筑面(6a)和支撑面(6b),所述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的支撑面(6b)上均设置有用于顶压模板(6)的压合件(7),所述底板端模(1A)、顶板端模(4A)和侧墙端模(2A)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压合件(7)顶压在对应模板(6)上的夹持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模板(61)上的压合件(7)包括分别贴靠着止水带(5)和靠着背水侧端部设置的两块内圈木方(71),所述外圈模板(62)上的压合件(7)包括分别贴靠着止水带(5)和靠着迎水侧端部设置的两块外圈木方(7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8)包括将内圈模板(61)的压合件(7)和外圈模板(62)的压合件(7)同时顶压固定的夹持件(8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端模(1A)的夹持组件(8)还包括多道拉杆(82)和多个布置在底部基础(9)上的支撑杆(83),多个所述拉杆(82)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10)上,并依次穿过模板(6)和夹持件(8),所述拉杆(82)上设有将模板(6)和夹持件(81)拉紧固定的紧固件,多个所述支撑杆(83)用于对夹持件(81)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端模(4A)的夹持组件(8)还包括多道拉杆(82)和将夹持件(81)固定的加固钢筋(84),多个所述拉杆(82)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10)上,并依次穿过模板(6)和夹持件(81),所述拉杆(82)上设有将模板(6)和夹持件(81)拉紧固定的紧固件,所述加固钢筋(84)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岗朱强文军钟财生张涛刘轩源石志鹏林晓越朱成王疆峰卢轼杰陈厚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