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端模支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沉管隧道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沉管隧道端模、端模支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沉管隧道施工工程中,沉管结构通常由多个管节拼接而成,为了减少混凝土自收缩及避免结构不均匀沉降引起沉管开裂,每段管节预制时,通常设置后浇带分期浇筑,将每个沉管管节分为多个管段进行浇筑,两个管段之间设中间后浇带,中间后浇带与两侧管节管段施工间隔足够时间,一般需要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然后再对后浇带混凝土进行养护。为了避免中间后浇带与两侧施工段之间发生渗水等影响沉管管节质量性能的问题,通常需要在管节管段的端部布置止水带,止水带的两端需要分别埋入管节管段和中间后浇带内,也就是中埋式止水带的布置结构形式,中埋式止水带的布置结构对端模的结构和布置均有较大影响,因此,采用何种结构形式的端模以及如何安装沉管隧道端模,成为了沉管隧道管节管段施工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沉管隧道端模布置在整个沉管断面结构上,而沉管结构包括底板、侧墙、中墙和顶板,底板处于底部,方便进行施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布置在底板(1)端部的底板端模(1A)、顶板(4)端部的顶板端模(4A)和侧墙2端部的侧墙端模(2A),三个部位的端模均包括止水带(5)和模板(6),所述模板(6)包括安装在该止水带(5)两侧的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所述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均包括浇筑面(6a)和支撑面(6b),所述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的支撑面(6b)上均设置有用于顶压模板(6)的压合件(7),所述底板端模(1A)、顶板端模(4A)和侧墙端模(2A)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压合件(7)顶压在对应模板(6)上的夹持组件(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布置在底板(1)端部的底板端模(1A)、顶板(4)端部的顶板端模(4A)和侧墙2端部的侧墙端模(2A),三个部位的端模均包括止水带(5)和模板(6),所述模板(6)包括安装在该止水带(5)两侧的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所述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均包括浇筑面(6a)和支撑面(6b),所述内圈模板(61)和外圈模板(62)的支撑面(6b)上均设置有用于顶压模板(6)的压合件(7),所述底板端模(1A)、顶板端模(4A)和侧墙端模(2A)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压合件(7)顶压在对应模板(6)上的夹持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模板(61)上的压合件(7)包括分别贴靠着止水带(5)和靠着背水侧端部设置的两块内圈木方(71),所述外圈模板(62)上的压合件(7)包括分别贴靠着止水带(5)和靠着迎水侧端部设置的两块外圈木方(7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8)包括将内圈模板(61)的压合件(7)和外圈模板(62)的压合件(7)同时顶压固定的夹持件(8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端模(1A)的夹持组件(8)还包括多道拉杆(82)和多个布置在底部基础(9)上的支撑杆(83),多个所述拉杆(82)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10)上,并依次穿过模板(6)和夹持件(8),所述拉杆(82)上设有将模板(6)和夹持件(81)拉紧固定的紧固件,多个所述支撑杆(83)用于对夹持件(81)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端模(4A)的夹持组件(8)还包括多道拉杆(82)和将夹持件(81)固定的加固钢筋(84),多个所述拉杆(82)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10)上,并依次穿过模板(6)和夹持件(81),所述拉杆(82)上设有将模板(6)和夹持件(81)拉紧固定的紧固件,所述加固钢筋(84)连接在管节管段的浇筑钢筋(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管隧道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岗,朱强,文军,钟财生,张涛,刘轩源,石志鹏,林晓越,朱成,王疆峰,卢轼杰,陈厚,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