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柏炎专利>正文

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及养虾池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000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02
本申请公开了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包括:虾池,第一进水管;所述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还包括:多条进气管,设于所述虾池的侧壁上且延伸至所述虾池的底部,用于向所述虾池提供氧气;出水管,设于所述虾池内,且所述出水管上端设有高度低于所述虾池内腔高度的进水口,以当所述虾池内的水面高度与所述进水口高度平齐时,水面的浮沫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出水管内。本申请通过虾池内水的高度溢出出水管高度时,气泡和水向出水管汇集,并被排出虾池,减少了人工看管的时间,解决了水产虾养殖时气泡堆积过多会引发气泡病,人工进行去除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无法同时看管多个养虾池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及养虾池
本申请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及养虾池。
技术介绍
水产虾养殖时通常都会在虾池铺设供氧管道,但是上浮到虾池水面时会伴随气泡堆积的现象,气泡堆积过多会引发气泡病,尤其是在夏天,是气泡病的高发期,急性病例可造成虾苗100%的死亡,人工进行去除气泡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无法同时看管多个养虾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所要解决水产虾养殖时通常都会在虾池铺设供氧管道,但是上浮到虾池水面时会伴随气泡堆积的现象,气泡堆积过多会引发气泡病,尤其是在夏天,是气泡病的高发期,急性病例可造成虾苗100%的死亡,人工进行去除气泡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无法同时看管多个养虾池的技术问题,提供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及养虾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包括:虾池,第一进水管,设于所述虾池上,用于向所述虾池提供清洁水源;所述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还包括:多条进气管,设于所述虾池的侧壁上且延伸至所述虾池的底部,用于向所述虾池提供氧气;出水管,设于所述虾池内,且所述出水管上端设有高度低于所述虾池内腔高度的进水口,以当所述虾池内的水面高度与所述进水口高度平齐时,水面的浮沫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出水管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头部设有可拆卸连接的过滤头,所述过滤头的周身上设有多个出水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头包括与所述出水管螺纹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呈半球型,且多个所述出水孔沿所述过滤部的周身环绕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虾池的底面上设有多个与多条所述进气管连接的供氧装置,所述供氧装置上分布有多个出气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氧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底面的底座以及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并且与所述进气管套接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绕同一轴心盘绕呈圆环型且各圆环间隔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出气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出气管上,所述出气管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管的直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的下端上设有固定悬空且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的所述出气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面上还设有环绕虾池内壁一周设置的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多个出水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面上还设有绕所述虾池内壁环绕一周设置的所述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二进水管上下设置且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盒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锅身上,所述集水盒包括盒体,以及设于所述盒体内且向一侧倾斜的聚水台,所述聚水台与所述盒体之间的间隔形成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呈葫芦型。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养虾池,所述养虾池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基于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虾池内铺设多条进气管进行供氧,通过第一进水管对虾池进行供水,虾池内水的高度溢出出水管高度时,气泡和水向出水管汇集,并被排出虾池,通过控制第一进水管的流速可以控制排水的速率,减少了人工看管的时间,解决了水产虾养殖时气泡堆积过多会引发气泡病,人工进行去除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无法同时看管多个养虾池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及养虾池的立体图。图2是本申请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及养虾池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2所示,一种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包括:虾池10,第一进水管20,设于所述虾池10上,用于向所述虾池10提供清洁水源;所述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还包括:多条进气管30,设于所述虾池10的侧壁上且延伸至所述虾池10的底部,用于向所述虾池10提供氧气;出水管40,设于所述虾池10内,且所述出水管40上端设有高度低于所述虾池10内腔高度的进水口400,以当所述虾池10内的水面高度与所述进水口400高度平齐时,水面的浮沫从所述进水口400进入所述出水管40内。所述出水管40的高度为所述虾池10高度的3/4至4/5,以防止虾池10内腔的水位过高,水流补充慢,无法形成循环,所述第一进水管20设于所述虾池10的平面101上,且第一进水管20部分平直延伸向虾池10,所述第一进水管20上设有控制水流大小的控制开关210,多条所述进气管30在所述虾池10的内壁110上被固定,避免所述进气管30随意放置,导致损坏,并且所述进气管30向所述虾池10的底部延伸,使氧气分布的更广,所述出水管40大体设于所述虾池10的中间位置,所述虾池10的形状不限于圆形;通过在所述虾池10内铺设多条所述进气管30进行供氧,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管20对所述虾池10进行供水,所述虾池10内水的高度溢出出所述出水管40高度时,气泡和水向所述出水管40汇集,并被排出所述虾池10,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进水管20的流速可以控制排水的速率,减少了人工看管的时间,结局了水产虾养殖时通常都会在虾池铺设供氧管道,但是上浮到虾池水面时会伴随气泡堆积的现象,气泡堆积过多会引发气泡病,而目前的应对气泡的操作是人工进行去除,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无法同时看管多个养虾池的技术问题。所述出水管40头部设有可拆卸连接的过滤头50,所述过滤头50的周身上设有多个出水孔510。所述过滤头50避免水产虾被水流带向所述出水管40被排出,所述出水孔510用于排出气泡和水。所述过滤头50包括与所述出水管40螺纹连接的连接部520,以及设于所述连接部520上的过滤部530,所述过滤部530呈半球型,且多个所述出水孔510沿所述过滤部530的周身环绕设置。所述连接部5110与所述出水管40螺纹连接,将所述过滤头50固定于所述出水管40上,所述过滤部530呈半球型,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方便所述出水孔510排水。所述虾池10的底面100上设有多个与多条所述进气管30连接的供氧装置60,所述供氧装置60上分布有多个出气孔600。所述供氧装置60与所述进气管30连接,通过所述供氧装置60扩大了氧气供应的面积,所述出气孔600用于在所述虾池10内供应气泡。所述供氧装置60包括固定于所述底面100的底座610以及固定于所述底座610上并且与所述进气管30套接的出气管620,所述出气管620绕同一轴心盘绕呈圆环型且各圆环间隔设置。所述出气管620与所述进气管30套接,避免进气管30气压过大而被挤出所述出气管620,所述出气管620与所述进气管30可以是通过金属丝拧锁固定,呈圆环型间隔盘绕设置,增大了供氧的体积和速率。多个所述出气孔600均匀分布于所述出气管620上,所述出气管620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管30的直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包括:/n虾池(10),/n第一进水管(20),设于所述虾池(10)上,用于向所述虾池(10)提供清洁水源;/n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还包括:/n多条进气管(30),设于所述虾池(10)的侧壁上且延伸至所述虾池(10)的底部,用于向所述虾池(10)提供空气;/n出水管(40),设于所述虾池(10)内,且所述出水管(40)上端设有高度低于所述虾池(10)内腔高度的进水口(400),以当所述虾池(10)内的水面高度与所述进水口(400)高度平齐时,水面的浮沫从所述进水口(400)进入所述出水管(4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包括:
虾池(10),
第一进水管(20),设于所述虾池(10)上,用于向所述虾池(10)提供清洁水源;
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还包括:
多条进气管(30),设于所述虾池(10)的侧壁上且延伸至所述虾池(10)的底部,用于向所述虾池(10)提供空气;
出水管(40),设于所述虾池(10)内,且所述出水管(40)上端设有高度低于所述虾池(10)内腔高度的进水口(400),以当所述虾池(10)内的水面高度与所述进水口(400)高度平齐时,水面的浮沫从所述进水口(400)进入所述出水管(4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40)头部设有可拆卸连接的过滤头(50),所述过滤头(50)的周侧上设有多个出水孔(5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头(50)包括与所述出水管(40)螺纹连接的连接部(520),以及设于所述连接部(520)上的过滤部(530),所述过滤部(530)呈半球型,且多个所述出水孔(510)沿所述过滤部(530)的周身环绕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流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虾池(10)的底面(100)上设有多个与多条所述进气管(30)连接的供氧装置(60),所述供氧装置(60)上分布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柏炎黄晓声李素梅田政巍肖冬梅梁富郑思聪梁巧华何少芳蔡燕高
申请(专利权)人:林柏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