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内板、车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70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17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门内板、车门及车辆,车门内板包括连接部、过渡部和侧壁,所述连接部与车门外板的底部连接,所述过渡部由所述连接部向远离所述车门外板的一侧延伸形成,所述侧壁由所述过渡部向上且远离所述车门外板的方向延伸形成;其中,所述过渡部设置有第一漏水孔,所述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二漏水孔。基于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板、车门及车辆,通过在过渡部和侧壁下部分别设置第一漏水孔和第二漏水孔,增多开孔数,使得开孔的单体面积减小,使高频噪声降低成中频,提升NVH性能。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oor inner panel, a door and a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内板、车门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汽车工业
,尤其是一种车门内板、车门及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车门的排水孔一般设置在汽车车门的钣金件上,且位于汽车车门的底部位置,用于排除下雨天渗入至汽车车门内的积水。然而直接开设的车门底部的排水孔虽然能够有效的排除车门内的积水;但是,由于排水孔裸露在外,汽车行驶过程中,空气流经排水孔会发出噪声,排水孔距离驾乘室较近,噪声容易传入驾乘室内,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感。为改善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利用胶片将排水孔封堵,这种方式使得空气无法流入排水孔,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噪声,不会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感。但是排水孔被封堵后,车门内的积水无法排出,积水容易锈蚀车门,影响车门正常使用。第二种,利用车门密封条或车身防尘条进行密封,也就是当车门关闭时,密封条或防尘条受挤压密封排水孔,使得汽车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噪声;当车门打开时,密封条或防尘条不再挤压,排水孔打开,能够排除车门内的积水。但是此种方式对排水孔的位置有特定要求,需要排水孔设置在接近密封条、防尘条位置处;而且,由于密封条、防尘条规格不一等原因导致在实际车型中,排水孔的密封水平参差不齐。第三种,车门内板下底部上设有一个与铅垂面构成一个小角度的平面,在该平面上设有漏液孔,所述小角度为大于0度小于12度的角度。这种方式仍存在车门底部依旧容易积聚液体,无法通过漏液孔排出,导致底部产生电化学腐蚀,即残余液体在车门内部产生车门内板-雨水(腐蚀媒介)-外板的电化学场景,从而导致电偶腐蚀,其产生的直接后果将是车门内腔体腐蚀,而且因为从外部无法辨认其腐蚀风险,往往发现时,已是钣金腐蚀穿透至外板,才会被人察觉。日积月累,钣金生锈以致钣金穿透,另外其并不能改善行驶过程中的风噪问题。基于此,现有技术仍然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门内板、车门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车门漏水孔的风噪及腐蚀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内板,其包括连接部、过渡部和侧壁,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车门外板的底部连接,所述过渡部由所述连接部向远离所述车门外板的一侧延伸形成,所述侧壁由所述过渡部向上且远离所述车门外板的方向延伸形成;其中,所述过渡部设置有第一漏水孔,所述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二漏水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漏水孔设置在靠近所述过渡部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漏水孔和所述第二漏水孔一一匹配设置,且相互匹配的所述第一漏水孔和所述第二漏水孔的中心在同一竖直面上。进一步地,相互匹配的一组所述第一漏水孔和所述第二漏水孔的开孔面积之和不低于72mm2,不高于90mm2。进一步地,所有所述第一漏水孔和所述第二漏水孔的开孔面积之和不小于144mm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漏水孔为长圆形结构,所述长圆形结构的长腰沿车门前后方向布置。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漏水孔中部的竖向截面上,所述第二漏水孔的上沿较所述第二漏水孔的下沿远离所述车门外板。进一步地,所述侧壁在所述第二漏水孔的下沿处向所述车门外板的方向凹进。进一步地,所述侧壁在所述第二漏水孔的上沿处向远离所述车门外板的方向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漏水孔下沿所在切面与所述第二漏水孔上沿所在切面之间具有第一错位角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错位角度为1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漏水孔为圆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漏水孔为至少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的近前端和近后端。进一步地,沿着车头至车尾的方向,所述侧壁在所述第二漏水孔的前方设置有凸台。进一步地,所述凸台沿着车头至车尾的方向平滑抬升而成。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部的中部为水平面,所述第一漏水孔设置在所述水平面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包括上述的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所述车门外板在底部向内弯折形成连接槽,所述车门内板的连接部置于所述连接槽内,并且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的缝隙填充焊缝密封胶,所述连接部的内侧与所述车门外板的相接处涂覆点焊密封胶。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部的外侧的所述焊缝密封胶上部还涂覆有防锈蜡。进一步地,所述防锈蜡上表面的水平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一漏水孔的高度。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车门内板。基于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板、车门及车辆,通过在过渡部和侧壁下部分别设置第一漏水孔和第二漏水孔,增多开孔数,使得开孔的单体面积减小,使高频噪声降低成中频,提升NVH性能;通过对两个漏水孔的设置位置进行确定,使积水能够更快排出;同时对漏水孔的造型进行进一步改进,进一步提高积水排出速度;通过设置凸台,增加排水能力的同时,降低风噪。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车门的后视图;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车门的正视图;图3为图1中B部细节图;图4为图2和图3中A-A部截面图;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车门内板的第一漏水孔结构图;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车门内板的第二漏水孔的结构图;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别不同步骤、设备或模块等,既不代表任何特定技术含义,也不表示它们之间的必然逻辑顺序。还应理解,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可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可以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还应理解,对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提及的任一部件、数据或结构,在没有明确限定或者在前后文给出相反启示的情况下,一般可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另外,本公开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公开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还应理解,本公开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着重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参考,为了简洁,不再一一赘述。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应注意到:相似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过渡部和侧壁,其中,所述连接部与车门外板的底部连接,所述过渡部由所述连接部向远离所述车门外板的一侧延伸形成,所述侧壁由所述过渡部向上且远离所述车门外板的方向延伸形成;/n所述过渡部设置有第一漏水孔,所述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二漏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421 CN 20201031920321.一种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过渡部和侧壁,其中,所述连接部与车门外板的底部连接,所述过渡部由所述连接部向远离所述车门外板的一侧延伸形成,所述侧壁由所述过渡部向上且远离所述车门外板的方向延伸形成;
所述过渡部设置有第一漏水孔,所述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二漏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漏水孔设置在靠近所述过渡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水孔和所述第二漏水孔一一匹配设置,且相互匹配的所述第一漏水孔和所述第二漏水孔的中心在同一竖直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相互匹配的一组所述第一漏水孔和所述第二漏水孔的开孔面积之和不低于72mm2,不高于90mm2。


5.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圣林南昌田道喜胡贵乾
申请(专利权)人: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