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1196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安全性差,生产效率低且适用范围窄的技术问题。该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中工序间转运装置的运输路径为将零部件工位、测试工位、总成工位相互连接以形成的可循环的闭环运输路径。该生产回收系统在组装生产工况下时,工序间转运装置能从零部件工位开始运输基础零部件进入闭环运输路径;该系统在回收拆解工况下时,工序间转运装置能从测试工位开始运输待拆解的电池装置进入闭环运输路径;测试工位能完成电池装置的安全测试;总成工位以及零部件工位能完成电池装置的拆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提高电池装置生产回收工作的安全性、生产效率以及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电动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乃至新能源汽车领域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如何在生产线上提高电池的生产和回收效率成为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现有技术中存在三种类型的电池装置生产线,分别为:动力电池系统组装生产线、动力电池系统回收拆解线以及拆解组装一体化生产线。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动力电池系统组装生产线只能用于电池、模组及系统的组装生产及在线测试评估。现有的动力电池系统回收拆解线只能用于电池、模组及系统的回收拆解及在线测试评估。上述现有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和回收拆解线是通过不同的生产线分开单独实现的。现有的动力电池系统拆解组装一体化生产线仅适用于动力电池系统的梯次利用,由于废旧电池容易发生爆炸事故,该生产线缺乏拆解前的安全检测,直接拆解容易危及操作人员身体和生命,发生安全事故,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由此只能对废旧电池进行梯次利用,不能用于再生电池系统的拆解,所以无法对电池进行再生利用,同时该生产线为开环系统无法实现循环量产、生产效率低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安全性差,生产效率低且适用范围窄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安全性好、生产效率高、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可以实现循环量产等)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该生产回收系统包括零部件工位、测试工位、总成工位以及工序间转运装置,其中:所述工序间转运装置的运输路径为将所述零部件工位、所述测试工位以及所述总成工位相互连接以形成的可循环的闭环运输路径;该生产回收系统在组装生产工况下时,所述工序间转运装置能从所述零部件工位开始运输所述电池装置的基础零部件进入所述闭环运输路径;所述零部件工位能在所述基础零部件上至少完成待测试的零部件的装配;所述测试工位能完成所述待测试的零部件的测试;所述总成工位能完成所述电池装置成品的装配;该生产回收系统在回收拆解工况下时,所述工序间转运装置能从所述测试工位开始运输待拆解的电池装置进入所述闭环运输路径;所述测试工位至少能完成所述电池装置的安全测试;所述总成工位以及所述零部件工位能完成所述电池装置的拆解。优选或可选地,所述可循环的闭环运输路径呈8字形(8字形或∞等其他近似形状都应该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包括但不仅限于这些形状)。优选或可选地,所述工序间转运装置经过所述测试工位到所述总成工位的运输路径与所述工序间转运装置从所述总成工位经过所述测试工位到所述零部件工位的运输路径不共线。优选或可选地,所述零部件工位、所述测试工位以及所述总成工位各自均包括至少一个子工位。优选或可选地,所述电池装置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电池模组或电池单体。优选或可选地,所述电池装置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其中:所述零部件工位设置有上线装置及其子工位、下壳体装配装置及其子工位、电池模组装配装置及其子工位、高低压线束与高低压线束接插件装配装置及这两者的子工位、BMS(BatteryManagementSyste,中文可翻译为电池管理系统)装配装置及其子工位、BDU(BatteryDisconnectUnit,中文可翻译为电池切断单元)装配装置及其子工位以及热管理系统装配装置及其子工位;所述测试工位设置有EOL(Endofline,中文可翻译为下线测试)测试装置及其子工位、HPPC(HybridPulsePowerCharacterization,中文可翻译为脉冲功率特性测试)测试装置及其子工位、充放电测试装置及其子工位以及气密性测试装置及其子工位;所述总成工位设置有动力电池系统上壳体装配装置及其子工位、紧固件与附属结构装配装置及这两者的子工位以及下线装置及其子工位。优选或可选地,所述电池装置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其中:所述总成工位设置有动力电池系统上壳体拆解装置、紧固件及附属结构拆解装置;所述零部件工位设置有下线装置、下壳体拆解装置、电池模组拆解装置、高低压线束与其接插件拆解装置、BMS拆解装置、BDU拆解装置以及热管理系统拆解装置。优选或可选地,上述测试装置、上述拆解装置与上述装配装置三者中任一的部分或全部为自动化设备、人工操作的工具或人工实现。优选或可选地,所述测试工位的不同的子工位之间无先后顺序的限制。优选或可选地,所述零部件工位以及所述总成工位各自均设置有录入装置,其中:所述录入装置能将所有装配或拆解的零部件的数据录入并发送至存储装置或控制装置。优选或可选地,所述工序间转运装置为双向AGV(AutomatedGuidedVehicle,中文可翻译为自动导引运输车)、万向AGV、双向传送带、滚筒或双向挂装装置。优选或可选地,所述的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还包括生产物料运输装置,所述生产物料运输装置(运输的生产物料包括零部件、成品或半成品)为AGV、传送带、滚筒或挂装装置。优选或可选地,所述的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还包括生产物料运输装置,所述生产物料运输装置(运输的生产物料包括零部件、成品或半成品)为AGV、传送带、滚筒或挂装装置;和/或,所述的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还包括物料运输装置,所述物料运输装置为AGV、传送带、滚筒或挂装装置。本技术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应用的生产回收方法,该生产回收系统在组装生产工况下:所述工序间转运装置从所述零部件工位开始运输所述电池装置的基础零部件进入所述闭环运输路径;所述零部件工位在所述基础零部件上至少完成待测试的零部件的装配;所述测试工位完成所述待测试的零部件的测试;所述总成工位完成所述电池装置成品的装配;该生产回收系统在回收拆解工况下:所述工序间转运装置从所述测试工位开始运输待拆解的电池装置进入所述闭环运输路径;所述测试工位完成所述电池装置的测试;所述总成工位以及所述零部件工位完成所述电池装置的拆解。优选或可选地,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应用的生产回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有装配或拆解的零部件的数据录入并发送至存储装置或控制装置。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由于本技术提供的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在回收拆解工况下时,工序间转运装置能从测试工位开始运输待拆解的电池装置进入闭环运输路径;测试工位至少能完成电池装置的安全测试;总成工位以及零部件工位能完成电池装置的拆解。由此,测试工位安排在了电池装置进入拆解环节的前面,消除了安全隐患,避免了拆解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生产回收系统包括零部件工位、测试工位、总成工位以及工序间转运装置,其中:/n所述工序间转运装置的运输路径为将所述零部件工位、所述测试工位以及所述总成工位相互连接以形成的可循环的闭环运输路径;/n该生产回收系统在组装生产工况下时,所述工序间转运装置能从所述零部件工位开始运输所述电池装置的基础零部件进入所述闭环运输路径;所述零部件工位能在所述基础零部件上至少完成待测试的零部件的装配;所述测试工位能完成所述待测试的零部件的测试;所述总成工位能完成所述电池装置成品的装配;/n该生产回收系统在回收拆解工况下时,所述工序间转运装置能从所述测试工位开始运输待拆解的电池装置进入所述闭环运输路径;所述测试工位至少能完成所述电池装置的安全测试;所述总成工位以及所述零部件工位能完成所述电池装置的拆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生产回收系统包括零部件工位、测试工位、总成工位以及工序间转运装置,其中:
所述工序间转运装置的运输路径为将所述零部件工位、所述测试工位以及所述总成工位相互连接以形成的可循环的闭环运输路径;
该生产回收系统在组装生产工况下时,所述工序间转运装置能从所述零部件工位开始运输所述电池装置的基础零部件进入所述闭环运输路径;所述零部件工位能在所述基础零部件上至少完成待测试的零部件的装配;所述测试工位能完成所述待测试的零部件的测试;所述总成工位能完成所述电池装置成品的装配;
该生产回收系统在回收拆解工况下时,所述工序间转运装置能从所述测试工位开始运输待拆解的电池装置进入所述闭环运输路径;所述测试工位至少能完成所述电池装置的安全测试;所述总成工位以及所述零部件工位能完成所述电池装置的拆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循环的闭环运输路径呈8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序间转运装置经过所述测试工位到所述总成工位的运输路径与所述工序间转运装置从所述总成工位经过所述测试工位到所述零部件工位的运输路径不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零部件工位、所述测试工位以及所述总成工位各自均包括至少一个子工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电池模组或电池单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的生产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锋杨永思尚成于
申请(专利权)人: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