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9630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的合成方法,属于材料化学技术领域。其首先以金纳米颗粒为种子生长银,得到金@银立方体结构;然后在氯金酸与碘化钾的作用下,合成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此结构属于合金,既有金的特性,又有银的特征,并且是多孔型,吸收范围广。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合成出形貌规则的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其UV光谱范围广,在光热治疗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并且金@银@金纳米立方体是多孔结构,且孔较均匀,在提高催化效率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的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的合成方法,属于材料化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金纳米粒子和银纳米粒子都是非常常见的纳米材料,单独的金、银纳米粒子都很容易合成。银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催化性质以及优异的传感能力和生物检测能力,因此各种形貌的银纳米材料受到了广泛研究。相比于球形、米粒型、棒状、带状、线状等形貌,立方体型的银纳米粒子最受关注。银纳米立方体棱角尖锐、形貌均匀,可以作为高灵敏的局域等离子传感和表面增强拉曼基底。但是Ag单质不稳定,容易被H2O2、O2、卤素等氧化剂氧化为银离子,导致晶体结构破坏,尤其是对银纳米立方体尖锐棱角的刻蚀,大大降低了其SERS活性。并且Ag单质被氧化产生的银离子有毒副作用,更限制了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Au纳米晶体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副作用,在生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人们发现银和金形成金银合金后,银元素的稳定性极大增强,金银合金中的银极难被氧化。金与银有着十分匹配的晶格,因此金银可以形成核壳结构。若能够制备一种金银核壳结构,其具备多孔的特性,将会在提高催化效率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的合成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的合成方法,首先以金纳米颗粒为种子生长银,得到金@银立方体结构;然后在氯金酸与碘化钾的作用下,合成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进一步地,步骤如下:(1)金纳米粒子的合成:采用种子生长法合成金纳米粒子;(2)金@银纳米立方体的合成:每间隔一段加入硝酸银和抗坏血酸,采用种子生长法合成核壳型金@银纳米立方体;(3)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的合成;将所得金@银纳米立方体重悬,加入抗坏血酸和碘化钾络合的氯金酸溶液,离心最终得到金@银@金纳米立方体。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金纳米粒子横向等离子体吸收峰在523nm。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金@银纳米立方体边长为36-40nm。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金@银@金纳米立方体边长为38-42nm。进一步地,步骤(1)中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具体过程如下:a、种子合成:向4.7mL0.1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中加入125μL10mM的氯金酸,然后在32℃下缓慢搅拌10min,随后,在剧烈搅拌下注入300μL新制备的10mM硼氢化钠,在下一步骤前老化30min备用;b、将200mM40mL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100mM、30mL的抗坏血酸,和1mL步骤a合成的种子在250mL烧瓶中混合;在350rpm的转速下快速注入0.5mM40mL的含水氯金酸,使反应在室温下持续15min;15000rcf离心1h,沉淀重悬于10mL10m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中;c、将60mM100mL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1M200μL的抗坏血酸溶液和1.25mL步骤b所得的种子混合;此外,制备50mL包含1.0mM氯金酸和60m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生长溶液,并在45℃下回火;用注射泵系统以1mL/min的注射速率注射添加;注射完成后,在室温下放置12h,通过12000rff离心20min,收集沉淀,并用10m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洗涤两遍,即得到20nm金纳米粒子。进一步地,步骤(2)中金@银纳米立方体的合成具体过程为:将6mL分散在10m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中的步骤(1)合成的20nm金纳米粒子加热至65℃,每隔10min加入20μL10mM硝酸银,20μL40mM抗坏血酸,当加入硝酸银总量为300μL时反应结束,得到金@银纳米立方体。进一步地,步骤(3)中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的合成具体步骤为:将步骤(2)所得金@银纳米立方体重悬于10m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中,加入125mM抗坏血酸,加热至65℃,然后加入20mL与0.3mMKI络合的0.125mM氯金酸溶液,加完后,以7000rpm离心10min以除去多余的反应物,最终得到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由于金与银有着十分匹配的晶格,因此金银可以形成核壳结构。氯金酸对银有刻蚀效果,金银核壳结构中的银会被氯金酸部分刻蚀,氯金酸与碘化钾形成的络合物,可使形成的金@银@金多孔纳米立方体形貌更平整。金@银@金会形成多孔结构,因此,制备所得的金@银@金纳米立方体在提高催化效率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首次合成出形貌规则的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其UV光谱范围广,在光热治疗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并且金@银@金纳米立方体是多孔结构,且孔较均匀,在提高催化效率方面有巨大的潜力。附图说明图1是透射电镜照片;a、金纳米粒子;b、金@银纳米立方体;c、金@银@金纳米立方体。图2-a是金纳米粒子紫外图。图2-b是金@银纳米立方体紫外图。图2-c是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紫外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金纳米粒子的合成:采用种子生长法合成横向等离子体吸收峰523nm的金纳米粒子。a、种子合成:向4.7mL0.1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加入125μL10mM的氯金酸,然后在32℃下缓慢搅拌10min,随后,在剧烈搅拌下注入300μL新制备的10mM硼氢化钠,在下一步骤前老化30min备用。b、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200mM,40mL),抗坏血酸(100mM,30mL),和1mL步骤a合成的种子在250mL烧瓶中混合,在搅拌350rpm下快速注入含水氯金酸(0.5mM,40mL),使反应在室温下持续15min,15000rcf离心1h,沉淀重悬于10mL10m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c、此后,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60mM,100mL),抗坏血酸(1M,200μL)和1.25mL由步骤b得到的种子混合,此外,制备50mL包含氯金酸(1.0mM)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60mM)的生长溶液,并在45℃下回火,接下来,用注射泵系统以1mL/min的注射速率注射添加,注射完成后,在室温下放置12h,通过12000rff、离心20min,收集沉淀,并用10m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洗涤两遍,即得到金纳米粒子。所得金纳米粒子透射电镜照片如图1(a)所示,紫外图如图2-a所示;由图1(a)可以看出:金纳米粒子粒径约为20nm;由图2-a可以得出,金纳米粒子的紫外吸收在523nm。(2)金@银纳米立方体的合成:采用种子生长法合成核壳型金@银纳米立方体。将6mL分散在10mMCTAC中的20nm的金纳米粒子加热至65℃,每隔10min加入20μL10mM硝酸银,20μL40mM抗坏血酸,当加入硝酸银总量为300μL时反应结束,此时,生成的金@银纳米立方体边长约为38nm;所得金@银纳米立方体透射电镜照片如图1(b)所示,紫外图如图2-b所示。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以金纳米颗粒为种子生长银,得到金@银立方体结构;然后在氯金酸与碘化钾的作用下,合成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以金纳米颗粒为种子生长银,得到金@银立方体结构;然后在氯金酸与碘化钾的作用下,合成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金纳米粒子的合成:采用种子生长法合成金纳米粒子;
(2)金@银纳米立方体的合成:每间隔一段加入硝酸银和抗坏血酸,采用种子生长法合成核壳型金@银纳米立方体;
(3)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的合成;将所得金@银纳米立方体重悬,加入抗坏血酸和碘化钾络合的氯金酸溶液,离心最终得到金@银@金纳米立方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金纳米粒子横向等离子体吸收峰在523n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金@银纳米立方体边长为36-40n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金@银@金纳米立方体边长为38-42n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孔型金@银@金纳米立方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具体过程如下:
a、种子合成:向4.7mL0.1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中加入125μL10mM的氯金酸,然后在32℃下缓慢搅拌10min,随后,在剧烈搅拌下注入300μL新制备的10mM硼氢化钠,在下一步骤前老化30min备用;
b、将200mM40mL的十六烷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伟王君彩胥传来匡华徐丽广孙茂忠刘丽强吴晓玲宋珊珊胡拥明郝昌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