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轮前置正三轮摩托车的独立前悬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355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轮前置正三轮摩托车的独立前悬架结构,包括不等长的A字形上摆臂和下摆臂、第一减震器及第二减震器,所述上摆臂的第一端和下摆臂的第一端通过一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同时与车轮相连接,所述上摆臂第二端和下摆臂第二端分别与车身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外围分别套设有两个圆柱螺旋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上端与车身挠性连接,下端与上摆臂挠性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上端与车身挠性连接,下端通过第二减震器固定座与下摆臂挠性连接。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更好的吸收横向力,提高了抗侧倾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行驶稳定性。

An independent front suspension structure of a two wheel front positive three wheel motor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轮前置正三轮摩托车的独立前悬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悬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双轮前置正三轮摩托车的独立前悬架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正三轮摩托车分为双轮后置式和双轮前置式,两者均设有悬架系统,悬架系统是车架与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成,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但现有的双轮前置式摩托车的减震效果普遍效果不是很好,乘坐舒适性、操控性、平稳性直线行驶性能较差,行驶不平稳甚至可能造成翻车,此问题的解决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轮前置正三轮摩托车的独立前悬架结构,包括不等长的A字形上摆臂和下摆臂、第一减震器及第二减震器,所述上摆臂的第一端和下摆臂的第一端通过一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同时与车轮相连接,所述上摆臂第二端和下摆臂第二端分别与车身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外围分别套设有两个圆柱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与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一体构成前悬架结构的弹性支柱,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上端与车身挠性连接,下端与上摆臂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轮前置正三轮摩托车的独立前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不等长的A字形上摆臂和下摆臂、第一减震器及第二减震器,所述上摆臂的第一端和下摆臂的第一端通过一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同时与车轮相连接,所述上摆臂第二端和下摆臂第二端分别与车身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外围分别套设有两个圆柱螺旋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上端与车身挠性连接,下端与上摆臂挠性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上端与车身挠性连接,下端通过第二减震器固定座与下摆臂挠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轮前置正三轮摩托车的独立前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不等长的A字形上摆臂和下摆臂、第一减震器及第二减震器,所述上摆臂的第一端和下摆臂的第一端通过一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同时与车轮相连接,所述上摆臂第二端和下摆臂第二端分别与车身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外围分别套设有两个圆柱螺旋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上端与车身挠性连接,下端与上摆臂挠性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上端与车身挠性连接,下端通过第二减震器固定座与下摆臂挠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轮前置正三轮摩托车的独立前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第一端固定安装有上球头,所述上球头与连接杆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摆臂第一端上方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减震器的第一减震器固定座,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减震器固定座铰接,所述上摆臂短于下摆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轮前置正三轮摩托车的独立前悬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凯杜尔俊孟凡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雷腾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