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352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00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式自行车,包括:前轮、后轮、把手、主梁、支撑杆、踏板机构、第一固定锁和第二固定锁;其中,前轮连接于把手,踏板机构与后轮通过链条连接以驱动后轮转动;支撑杆的一端上设置有座垫,另一端穿过主梁上预留的通孔,与踏板机构相连接,主梁的一端连接把手,另一端与踏板机构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支撑杆借由沿通孔的运动,能够带动踏板机构沿第一转轴转动并与主梁相互靠近,第一固定锁用于固定支撑杆和主梁的相对位置;主梁上的通孔与把手的连接的部位之间设置有第二转轴,主梁能够沿第二转轴弯折以使前轮和后轮彼此靠近,第二固定锁用于将主梁固定在非弯折状态。本申请的可折叠式自行车具有便携优势。

Foldable b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式自行车
本申请涉及交通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式自行车。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可折叠的自行车设计。例如,申请号为201610242667.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其通过将自行车的把手分为两段,实现了自行车的便携折叠。再如,申请号为200880018092.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同样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其通过将自行车的座位支撑杆以多连接杆的形式连接,实现了自行车的折叠。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式的自行车,由于多考虑折叠支撑杆和把手杆,因此多适用于小尺寸和小直径胎型的自行车。这一类自行车相比于大直径胎型的自行车而言,骑行的舒适度明显更差。而且现有技术的折叠自行车还普遍存在折叠连接处强度不高,折叠后横截面面积缩减率较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式自行车。具体地,可折叠式自行车包括:前轮、后轮、把手、主梁、支撑杆、踏板机构、第一固定锁和第二固定锁;其中,前轮连接于把手,踏板机构与后轮通过链条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前轮(1)、后轮(2)、把手(3)、主梁(4)、支撑杆(5)、踏板机构(6)、第一固定锁(453)和第二固定锁(432);/n其中,所述前轮(1)连接于所述把手(3),所述踏板机构(6)与所述后轮(2)通过链条(8)连接以驱动所述后轮(2)转动;/n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上设置有座垫(7),另一端穿过所述主梁(4)上预留的通孔(451),与所述踏板机构(6)相连接,所述主梁(4)的一端连接所述把手(3),另一端与所述踏板机构(6)通过第一转轴(61)连接,所述支撑杆(5)借由沿所述通孔(451)的运动,能够带动所述踏板机构(6)沿所述第一转轴(6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轮(1)、后轮(2)、把手(3)、主梁(4)、支撑杆(5)、踏板机构(6)、第一固定锁(453)和第二固定锁(432);
其中,所述前轮(1)连接于所述把手(3),所述踏板机构(6)与所述后轮(2)通过链条(8)连接以驱动所述后轮(2)转动;
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上设置有座垫(7),另一端穿过所述主梁(4)上预留的通孔(451),与所述踏板机构(6)相连接,所述主梁(4)的一端连接所述把手(3),另一端与所述踏板机构(6)通过第一转轴(61)连接,所述支撑杆(5)借由沿所述通孔(451)的运动,能够带动所述踏板机构(6)沿所述第一转轴(61)转动并与所述主梁(4)相互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锁(453)用于固定所述支撑杆(5)和所述主梁(4)的相对位置;
所述主梁(4)上的通孔(451)与所述把手(3)的连接的部位之间设置有第二转轴(41),所述主梁(4)能够沿所述第二转轴(41)弯折以使所述前轮(1)和所述后轮(2)彼此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锁(432)用于将所述主梁(4)固定在非弯折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1)具有第一轮板和第二轮板,所述第一轮板可折叠至与所述第二轮板相互平行的位置;
以及/或者,所述后轮(2)具有第三轮板和第四轮板,所述第三轮板可折叠至与所述第四轮板相互平行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4)包括:
头段(43),与所述把手(3)连接;
中段(44),与所述头段(43)通过所述第二转轴(41)连接;
尾段(45),与所述踏板机构(6)连接;
其中,所述尾段(45)具有第一插槽(452),并在所述第一插槽(452)的侧壁上设置有紧固件(454),所述中段(44)插入所述第一插槽(452),并能够通过所述紧固件(454)调整所述中段(44)在所述第一插槽(452)内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51)设置于所述尾段(45),所述第一插槽(452)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通孔(451)的两侧;
所述中段(44)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插槽(452)设置的至少两根长杆(4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汝明
申请(专利权)人:威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