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散热的安装装置及加工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7931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散热的安装装置及加工设备,包括本体和风扇,其中,本体内设有第二内腔和第一内腔,第一内腔用于安装加工头,第二内腔由本体的壳体与第一内腔的外壁围成,第一内腔的外壁下端包括向第一内腔的外侧延伸形成的第一调整板,第一调整板的边缘形成第一环形端口;风扇固定设于第二内腔中;本体的壳体下端包括向第一内腔的内侧延伸形成的第二调整板,第二调整板的边缘形成第二环形端口,第二调整板的上边缘设有向下倾斜的导风面,第二调整板低于第一调整板,第一环形端口与第二环形端口同轴,第一环形端口的直径大于第二环形端口的直径;第二内腔的出风口为第一调整板与第二调整板之间的通道,从而,有效解决了加工头的散热问题。

Installation device and processing equipment for heat dissip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实现散热的安装装置及加工设备
本技术涉及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散热的安装装置及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在3D打印加工中,原料进入3D打印头后,熔融呈流体状,然后经3D打印头的加工端流出实现3D打印。由于熔融呈流体状的原料温度高,从而导致3D打印头的温度也较高,从3D打印头流出的原料的温度也较高。如果不能对3D打印头的加工端进行有效散热,一方面会降低3D打印头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经3D打印头流出的流体状的物料易流动,从而造成3D打印出的产品不成形。由上可知,如何对3D打印头的加工端进行有效散热是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工头的加工端不能进行有效散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散热的安装装置,包括本体和风扇,其中,所述本体内设有第二内腔和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用于安装加工头,所述第二内腔由所述本体的壳体与所述第一内腔的外壁围成,第一内腔的外壁下端包括向第一内腔的外侧延伸形成的第一调整板,所述第一调整板的边缘形成第一环形端口;所述风扇固定设于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本体的壳体下端包括向第一内腔的内侧延伸形成的第二调整板,所述第二调整板的边缘形成第二环形端口,所述第二调整板的上边缘设有向下倾斜的导风面,所述第二调整板低于所述第一调整板,所述第一环形端口与所述第二环形端口同轴,所述第一环形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环形端口的直径;所述第二内腔的出风口为所述第一调整板与所述第二调整板之间的通道,在所述加工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内腔后,由所述出风口输出的风对所述加工头的加工端进行散热。优选的,所述第一调整板与所述第二调整板水平设置。优选的,在所述加工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内腔后,由所述导风面所围成圆锥的顶点不高于所述加工头的加工端。优选的,所述安装装置还包括:操作件,包括操作端和固定端,所述操作端延伸出所述本体,所述固定端与固定于所述本体内的支撑轴可转动连接;弯钩件,包括连接端和弯钩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操作端固定连接,所述弯钩端延伸至设于所述第一内腔侧面的缺口,通过操作所述操作端带动所述弯构件绕所述支撑轴转动,以使所述弯钩端通过所述缺口伸入或退出所述第一内腔;在将所述加工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内腔后,通过伸入所述第一内腔的所述弯钩端对所述加工头进行轴向固定。优选的,所述安装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本体内,另一端与所述操作端相连,在被压缩的所述复位弹簧驱动所述操作端转动过程中,所述弯钩端沿伸入所述内腔的方向转动。优选的,所述操作件位于所述第一内腔的上方。优选的,所述操作件沿水平方向布置,所述弯构件沿竖直方向布置。优选的,所述本体内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导料通道,所述导料通道延伸至所述第一内腔。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加工设备,包括加工头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安装装置,所述加工头通过所述安装装置安装在所述加工设备上。优选的,所述加工头为3D打印头。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安装装置中设置风扇,并且在安装装置中设置第一调整板和第二调整板,从而使得从出风口输出的风沿导风面吹向加工头的加工端,实现了加工端的散热和加工端所输出打印材料的散热,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安装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沿图1中沿A-A的剖面图;图4是是弯钩端退出第一内腔的示意图;图5是3D打印头退出第一内腔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0-加工设备;100-安装装置;200-加工头;300-底座,310-显示面板;320-工作台;400-悬架;410-水平导轨;420-竖直导轨;102-本体;110-操作件;111-操作端;112-固定端;120-弯钩件;121-连接端;122-弯钩端;130-支撑轴;141-光电开关;142-码盘;150-第一内腔;151-缺口;152-第一轴孔;153-第二轴孔;160-导料通道;161-进料口;170-导料轮;180-复位弹簧;190-断料检测触头;210-3D打印头;501-壳体;502-第二内腔;503-第一调整板;504-第二调整板;505-出风口;506-外壁;507-导风面。具体实施方式尽管本技术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技术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技术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技术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进行散热的安装装置100,包括本体102和风扇,其中,本体102内设有第二内腔502和第一内腔150,第一内腔150用于安装加工头200,第二内腔502由本体102的壳体501与第一内腔150的外壁506围成,第一内腔150的外壁506下端包括向第一内腔150的外侧延伸形成的第一调整板503,第一调整板503的边缘形成第一环形端口;风扇固定设于第二内腔502中。本体102的壳体501下端包括向第一内腔150的内侧延伸形成的第二调整板504,第二调整板504的边缘形成第二环形端口,第二调整板504的上边缘设有向下倾斜的导风面507,第二调整板504低于第一调整板503,第一环形端口与第二环形端口同轴,第一环形端口的直径大于第二环形端口的直径。第二内腔502的出风口505为第一调整板503与第二调整板504之间的通道,在加工头200安装于第一内腔150后,由出风口505输出的风对加工头200的加工端进行散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整板503与第二调整板504水平设置。在风扇的作用下,第二内腔502中的空气加速流动,在空气流动的过程中,先经过第一调整板503,然后在第二调整板504的导风面507的引导下,沿着导风面507方向流动,也即是说,从环形出风口505吹出的风的方向即为导风面507的倾斜方向。进一步的,还可以将第一调整板503的下边缘设置与第二调整板504的导风面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散热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风扇,其中,/n所述本体内设有第二内腔和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用于安装加工头,所述第二内腔由所述本体的壳体与所述第一内腔的外壁围成,第一内腔的外壁下端包括向第一内腔的外侧延伸形成的第一调整板,所述第一调整板的边缘形成第一环形端口;所述风扇固定设于所述第二内腔中;/n所述本体的壳体下端包括向第一内腔的内侧延伸形成的第二调整板,所述第二调整板的边缘形成第二环形端口,所述第二调整板的上边缘设有向下倾斜的导风面,所述第二调整板低于所述第一调整板,所述第一环形端口与所述第二环形端口同轴,所述第一环形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环形端口的直径;/n所述第二内腔的出风口为所述第一调整板与所述第二调整板之间的通道,在所述加工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内腔后,由所述出风口输出的风对所述加工头的加工端进行散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散热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风扇,其中,
所述本体内设有第二内腔和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用于安装加工头,所述第二内腔由所述本体的壳体与所述第一内腔的外壁围成,第一内腔的外壁下端包括向第一内腔的外侧延伸形成的第一调整板,所述第一调整板的边缘形成第一环形端口;所述风扇固定设于所述第二内腔中;
所述本体的壳体下端包括向第一内腔的内侧延伸形成的第二调整板,所述第二调整板的边缘形成第二环形端口,所述第二调整板的上边缘设有向下倾斜的导风面,所述第二调整板低于所述第一调整板,所述第一环形端口与所述第二环形端口同轴,所述第一环形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环形端口的直径;
所述第二内腔的出风口为所述第一调整板与所述第二调整板之间的通道,在所述加工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内腔后,由所述出风口输出的风对所述加工头的加工端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板与所述第二调整板水平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工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内腔后,由所述导风面所围成圆锥的顶点不高于所述加工头的加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装置还包括:
操作件,包括操作端和固定端,所述操作端延伸出所述本体,所述固定端与固定于所述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客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